非文学作品目的论适用性

时间:2022-06-23 09:46:15

非文学作品目的论适用性

一、选择文本的介绍

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英语界名家的研究指导下,由北京外国语学院带头的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们给读者引进一系列世界名著及世界畅销书等。WhenaWomanMeansBusi-ness(《女人•事业》)就是其中一本。本书的作者是德比•穆尔女士,十五岁步入社会,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成为世界超级模特儿。1979年,她在伦敦创立了菠萝(Pineapple)现代舞中心,并将其发展为世界闻名的娱乐购物中心,三年后将其发展成为公开上市的公司。后来她又用买进股份的方法将公司变成私营公司。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是背景介绍,第二章是作者如何开始做生意,第三章是员工问题,第四章介绍作者的私人生活,第五章生意的发展扩张,第六章谈到公司的上市,第七章介绍公司如何成为私营公司。书中作者以知心朋友聊天的方式介绍她和几位成功女性的创业经历,属于非文学性作品,旨在给那些没有经商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女性提供建议、意见和启发。笔者(即本章的译者)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第三章———员工问题作为选题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鉴于原文的特点,遵循目的论原则,根据具体文本的特点灵活运用了各种翻译策略,尽量使译文的效果达到预期写作目的。

二、目的论概述

在翻译传统上,很长一段时间翻译理论家更关注的是翻译对等问题,大多数翻译都是建立在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认为只有原文与译文的完全对等才算是最好的译文。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K.Raith)率先把文本功能引入翻译批评,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思想,给翻译界提供了新视角。在此基础上,费米尔(H.J.Vermmer)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并强调了其在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中地位的重要性。曼塔莉(JustaHoly-Manntari)建立了行为翻译理论,其中指出“翻译时受目的驱使”,“目的”就是指处于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相互交流。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Chris-tianeNord)对所有功能翻译理论进行总结。其中,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核心,这个理论主要讲行动皆有目的,行动者根据实际所处的情况采取策略达到预期目的。翻译活动也是一种行动,翻译者应对照翻译的目的选定翻译策略[1]12-17。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也是翻译的最高法则。这样一来译者面对翻译策略选择上的矛盾就迎刃而解。就像诺德提出的“这项原则有利于扭转直译和意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之间的内部对立的局面。[2]29即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面对作品的时候不再苦恼于选择单一的翻译方法,不用对使用直译或意译法的问题上徘徊,也不用对采用归化是异化原则的问题上纠结,而是根据文本的翻译目的再对翻译方法做出选择,从而从整体入手看译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功能和目的。

三、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选择———以译文文本为例分析

总体来说,翻译可以分为文学文本的翻译和非文学文本的翻译两大类。WhenaWomanMeansBusiness(《女人•事业》),即接下来要分析的文本属于非文学文本,也可以说是应用翻译。应用翻译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适用性翻译。根据这个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尽量避免拘泥于单一的翻译方法,试图做到灵活多变。下面可以结合实例分析译者(也就是笔者本人)是如何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翻译过程中所用到的翻译方法及技巧。经过这些实例进一步考证目的论在非文学作品中的适用性。

(一)直译和意译

谈到翻译方法,自然会想到直译和意译。直译(literaltranslation)方法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尽量把原文内容按原文的形式逐一翻译出来,并保留原语的表达形式及内容,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所谓意译(freetranslation)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原文形式,而是将原文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做释义性解释[3]15。直译和意译并不是一对针锋相对的概念,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使用直译方法的实例:(1)原文:Ihavealwaysfoundthathoweverbadyouarefeelingaboutonedoorclosingforyou,anotherwillalwaysopenifyouaredeterminedenough.译文:我始终坚信,当一扇门在你面前关闭,不管你有多么难过,只要坚信不疑,总有另外一扇门对你敞开。(2)原文:Theartisinstrikingexactlytherightbalancebe-tweenpointingoutthedrawbacksandsellingthepluses.译文:真正的艺术在于怎样在指出劣势的同时推销优势。(3)原文:I’magreatbelieverinnippingproblemsinthebud.译文:我比较提倡把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分析:例(1)中的“door”指的是机会,直译成“门”,整句读下来也表达这“机会”的含义,而且比起直接翻译成“机会”更有一层哲理性的意味。这个句子是作者鼓励女性朋友在失去机会的时候不要放弃,要时刻努力等待下次机会,所以放在这个语境中非常适合。例(2)中的“艺术”也是如此,这个句子中意思大体跟“智慧”差不多,不过“艺术”更显现出技巧的成分,而且这种说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很容易被读者接受。例(3)中nippingproblemsinthebud直译成“把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更能形象的表现出错误应该在很小的时候就该解决掉的意思。以上三个句子的翻译基本上把原文的意思逐一翻译出来,既说明了原文的意思,也能让译入语读者接受,基本上能达到目的论指导下翻译的要求。使用意译法的实例:(4)原文:Muchofitiscritical,whichisgreat-theanar-chistsarethegreatchange-makers!译文:带有批判眼光的人们是最好的改革者!(5)原文:EENYMEENYMINEYMO译文:挑选环节(5)原文:“Love”shouldbeshouteddownthecorridorsofbigcorporations.译文:“友爱”应该在公司里广泛宣传。(7)原文:THEBIG’E译文:重要的环节———“法律”分析:本译文中运用意译的地方比较多,例4中anar-chists直译的话“无政府主义者”不符合我国政治大环境,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所以翻译成“带有批判眼光的人们”既能保留了原文的意思,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误读。例(5)中的EENYMEENYMINEYMO是儿歌句式,是在挑选出一位小朋友出来表演节目的时候唱的,在文中的意思是面试完一批应聘者之后最终要挑选出合适的人员招进来,所以作为一段的标题翻译成“挑选环节”能完全传达作者的意思。例(6)“Love”shouldbeshouteddownthecorridorsofbigcorpora-tions.翻译成“友爱”应该在大公司里广泛宣传能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如翻成“友爱”应该在大公司里大声喊出,那有可能就不能给读者清晰的概念。例(7)THEBIG'E'中'E'的在文中代表的是相关的法律。所以直接翻译成“大E”让读者摸不着头脑,所以翻译成重要的环节———“法律”。这些例子采取意译法的策略,将原文的意思用另一种形式的语言做了解释,没有拘泥于原文形式,充分说明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翻译策略选择的灵活性。

(二)异化和归化

近年来,异化法(foreignizingmethod)和归化法(domesti-catingmethod)的说法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异化法采取的是相应于原语的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原文作者靠拢。它是指译者接受原文和译文的语言、文化等差异,忠实传达原文内容,将读者带入异国情景。规化法则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读者关照的态度,使原文符合译文的文化价值观,把原文作者带入译语文化之中。[3]19-22祝吉芳还强调一点是:“异化和归化与直译和意译是两对不能等同的概念,从历史角度而言,前者是后者概念的延伸和传承。直译和意译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重点关心的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译的关系;异化个归化则突出语言的范畴,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广阔的领域。[3]19使用异化方法的实例:(8)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O'levels:普通水准课程;GCE:通用教育证书(9)人名的翻译:AnitaRoddick:阿妮塔•罗迪克,Chris-tinaSmith:克里斯汀娜•史密斯,SpencerJohnson:斯宾塞•约翰逊等。一些词在句子中的翻译:(10)原文:Wearedifferent;wewantpeoplewhoarelov-ing,peoplewhohaveacommitmenttotheenvironment,toedu-cation,tothecommunity-forheaven’ssakeweevenhavede-partmentswiththosenames-sopeoplewhoareembarrassede-ventotalkaboutsuchthingsarenotforus.译文:“我们则需要有爱心的人,对环境,教育和社区付出爱心的人———看在上帝的分上,我们甚至有以这些命名的部门———那些谈起这些就局促不安的人不适合在我们这儿工作。分析:例(8)中一系列考试名称,翻译时采取了异化法,虽然读者读起来会有点疑惑,但可以通过译者附加的脚注正确理解到意思,这样既避免了对原文的扭曲,也做出了完整的概念解释。例(9)人名的翻译都保留异国特色,本文中出现的人名都是真实存在的人名,针对这个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遵循了一般姓名翻译的规则还通过网络查询核对了名字翻译的准确性。例(10)中forheaven’ssake和译成了“看在上帝的分上”,比较符合译文的整体文风。这种译法在中文中经常出现,已被读者接受。使用归化法的实例:(11)原文:Othersarenotquitesogoodandseemtosimplysendyouthefirsthalfdozenpeoplewhowalkthroughtheirofficedoorthatday,noneofwhomisremotelysuitable.译文:还有一些就纯属应付,他们逮着谁就派谁,没有一个能符合条件的。(12)原文:'ThecompanythatgetsMarySmithtoworkforitwillbeveryluckyindeed!'cancertainlybereadtwoways.译文:“能拥有某某的公司真是太幸运了!”的说法可以被理解成两种意思。(13)原文:Oneofourtopsalesgirlswashead-huntedandIwasreallyupset.译文:我们公司一名金牌女销售被猎头公司挖走,我非常沮丧。分析:例(11)中tosimplysendyouthefirsthalfdozenpeoplewhowalkthroughtheirofficedoorthatday,noneofwhomisremotelysuitable原文的背景是这样的,有些职业介绍结构特别部负责给公司推荐员工的时候很随意,所以在这种上下文中翻译成“……纯属应付,逮着谁就派谁,没有一个能符合条件的。”特别是“逮着谁就派谁”特别符合中文表达方式。例(12)中得MarySmith,事实跟中文的“张三,李四”意思差不多,不过翻译成“张三,李四”跟文本的整体风格有点不符,所以翻成“某某”。例(13)译文中的“金牌销售员”,“猎头公司”,“挖走”都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说话方式。从这些句子中,也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本着让读者得到准确消息的目的,应对这几个句子的翻译采取了归化法。

(三)增益法的使用实例

除以上介绍的四种翻译方法,介于原文的风格及想要达到的翻译效果,在翻译过程中还用到了增益技巧,增益法(Amplification)又称增词法(Addition)。根据祝吉芳的说法,增益法的目的在于“使译文的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修辞、语气以及文化思想和思维方式既能保持“洋腔洋调”,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且更能突显语义”[3]198。不过,增益并非“添油加醋”,而是增加原文虽无但有其义的词、词组或句子。译文中为了能使原文的意思表达充分多处运用增益法。(14)原文:Forcertainjobs,amagentamohicanhairstylewouldbeallrightaslongasitwaswelldone.译文:对于某些工作岗位,只要修剪得体,即使是新潮个性染成紫红色的莫西干人发型也是可以接受的。(15)原文:Iftheytrytobesmart-arsedandsay“Myhe-roisAdolfEichmann,orBiggles”,weknowwewouldhaveproblems.译文:如果有人自作聪明的回答“我的偶像是屠杀犹太人的纳粹阿道夫•艾希曼或是穿越时空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士比格尔斯”,我们就意识到这是行不通的。分析:例(14)中,对于普通中国读者来说“莫西干人发型”的意象肯定不是很清晰,在译文中加了个形容词“新潮个性”充分表达了原语中文字背后隐含的意义。例(15)中出现的两个人名“阿道夫•艾希曼”和“比格尔斯”也未必能让读者意识到他们俩一位是屠杀犹太人的纳粹,另一位是穿越时空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士。在文中加上这种解释一方面不会打断读者的阅读节奏,也起到了充分表达原文隐含意义的目的。这两个例子中译者虽然增词,但是没有增意,只是把原本躲在原文背后的意思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充分感受到异国文化,也能准确理解个中滋味。这种做法也符合翻译目的论的原则。

四、结语

目的论重点是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以此翻译出功能上合适的译文。在这个宗旨下,译者能真正冲破源语的束缚,自由选择适合文本的翻译方法。介于选择的源语文本的有限性(节选)和译者身份和经验不足的局限性,文中只列举了几种翻译策略的用法: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还有增益法。虽然例句有限,但都具有代表性。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实例,验证了目的论在非文学作品当中的适用性。通过分析实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翻译功能派的目的论为非文学作品提供了实用客观的理论基础,具有实际指导作用。本文也基本做到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用实践印证理论”,肯定了目的论在非文学作品中的适用性。

上一篇:工商局关于快递市场调查报告 下一篇:学习型工商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