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时间:2022-06-23 05:31:40

浅谈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实施,给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清新气息,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和理解也日益深入。那么,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在新课程标准试行的大环境下,如何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的脉动,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标 信息素养

1 立足信息技术新课标

我校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新课标是从高一年级开始的,实施近三个年了。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就必须认真研究新课标。在新课标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制。

新课标的课程教学理念是要把“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一种全新理念来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基础,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宗旨,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同时学习和吸收信息文化,使学生们在学习信息管理与交流中增强对信息意识的培养,学生们通过学习和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更进一步强化了对信息理论的理解,引导同学们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学习,发展和提高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能力,成为具备有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高素质公民。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老师们要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来设计问题,通过情境教学活动,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与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理念应用到实践活动中。

2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以下教学意义:

(1)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合格公民必备的素质和素养。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教学的指导宗旨。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在高中阶段,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要领,学会如何获取信息文化,同时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和增强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培养新时期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

(2)营造协作学习氛围,以技术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平台,如何利用这个平台,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社会的学习资源,为高中生的信息学习提供一个健康的信息学习环境,为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同他人协作学习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协作学习氛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宽阔的平台。

(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高中学生个体的起点水平以及个性差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大胆自主选择,对自我学习进行设计,在通过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拓展,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情境,实现个性化、差异化教学。要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了解情况,以前受信息技术教育程度的不同,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鼓励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个性化教学。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方式,努力从知识的海洋中吸取更多的养分。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学生要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发挥好这个工具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主动学习,成为终身学习的主体。

3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

(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学习氛围。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给学生营造良好学习信息技术的环境。要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所需的学习资源,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创设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适应的学习情意,激发学习的学习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教师要服务于学生,要引导学生思考,创设宽松、和谐环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有所创新。

(2)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每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3)个体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和城乡差异,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可以自主快速地完成老师所给的任务;有些学生基础较差,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任务。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课前准备好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丰富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同时也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选取合适的学习资源,限定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当然,更要发挥网络这个巨大资源库的作用,使得学习资源扩展到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在教师的激发、引导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方式,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创造性思维。

(5)培养学生适应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光靠学校教师的有限教授是远远不够的;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更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培养高中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学会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非常重要,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的主体。

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用责任感去准备。笔者相信,精彩的主题,先进的理念,丰富的资源,合理的教学方法必然能让信息技术教学迈向新的高度。

上一篇:浅析“听课”与“观课”的异同 下一篇:微型计算机技术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