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

时间:2022-06-23 03:58:55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

〔摘 要〕在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以2003-2011年间发表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上的338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学术论文为研究样本,从载文量、期刊分布、作者、关键词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呈回落趋势,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与指标体系分析,以体现时代性与现实性需求的应用研究为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076-06

世界银行首席信息专家罗伯特·舒瓦尔曾估算,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项目大约有35%完全失败,50%部分失败,只有15%的项目取得成功[1]。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投入与产出比不协调、应用效果不显著、社会影响不广泛等问题日渐凸显,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第三方机构以及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都相继开展了以政府门户网站评估为核心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但是由于评估指标体系必须根据评估对象范围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除了定性指标外,更那个重要的是定量指标,合理高效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与机制建设刻不容缓。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电子政务研究中的热点问题。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成福、唐钧教授研究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2],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05年马连杰、胡新丽等深入研究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体系构建[3],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进程,2008年贵州大学石洪欢研究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与应用[4],丰富了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方法工具。可见,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过多年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纵观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众多文献,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已有的文献研究内容进行综述与述评研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的文献几乎没有,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归纳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统计本领域的学术关注度、核心来源期刊分布、主要研究者分布、多产机构分布、关键词分布,归纳出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水平。然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定性分析法总结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并预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

1.2 数据来源

以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本文时间限定在2003-2011年,实施检索时间为2012年3月18日,以“绩效评估”为关键词,并以“电子政务”为主题检索词进行检索,得到295条论文数据,再用“绩效评价”为关键词,并以“电子政务”为主题检索词进行检索,得到56条论文数据,对这些检索结果筛选去重后得到338条相关度较高的数据资料。尽管只以“电子政务”为主题检索词进行检索会漏掉部分相关论文,但是作为一种抽样统计分析是能够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情况的。

2 数据统计

2.1 学术关注度

学术关注度是指该领域研究的关注程度,学术关注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研究者把握该领域的整体发展状况。本研究以论文年载量分布与文献被引分析两个角度的研究来反映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学术关注度。

2.1.1 论文年载量分布

本研究通过对搜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了研究论文的学术趋势图(见图1)。

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始于2003年,主要原因在于2003年国家继续深入推行“政府上网工程”,而当年电子政务发展的不断深入推动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逐步展开。2003-2006年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还处于缓慢上升阶段,2006年有所下降,在2007年论文数量显著上升,这与我国大面积的电子政务建设息息相关,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2007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信息公开条例》,发文数量快速递增,不难发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进展与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可见,政策导向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建设和研究的主要推动力。2008-2010年间,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保持稳定趋势,2010年后开始呈下降发展趋势,总的来说,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在研究论文数量上经历了先上升再略平稳后再开始回落的发展趋势。说明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经过一段高速发展期后,对其关注度在逐步趋于稳定,研究热点略有减退。

图1 2003-2011年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文献年度分布图

2.1.2 文献被引分析

文献被引频次分析是评价被引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有效手段[5]。本文通过对文献被引频次的分析,列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11篇高频被引文献(见表2),该领域的高频被引文章有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卓越教授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构建》[6](2004年,被引271次),张成福、唐钧教授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2](2004年,被引80次)以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中国战略》[7](2004年,被引64次),这些研究年份较早,对绩效评估的主体与模式的研究是研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基础。此外,从其他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来看,这些被引高频文献都集中出现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初期,说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在发展初期成熟度比较高,这期间的研究为以后的继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不难看出,针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宏观分析的文献被引频次高,说明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首先开始的是具有整体性的宏观层面的研究。针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定性方面的研究文献被引频次高,说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发展不足。

2.2 论文期刊分布

经统计,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338篇相关论文分布于157种不同的期刊,总的来说,分布比较集中。最高的期刊总载文量最多的可达79篇,最少的仅为1篇,从表3可以看出,仅占所统计期刊总数的5.7%的9种期刊的载文量为153篇,占论文总数的45.3%,这9种期刊是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主要信息来源,其中,信息情报类期刊占8种,行政管理类期刊占1种,表明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阵地主要集中在情报科学领域期刊,表3中所列期刊前3种,累积载文量119篇,占论文总数的35.2%,超过1/3,根据布拉德福定律[8],将所有来源期刊按照载文数量递减顺序排列并划分为3个区,使每个区所包含的论文数量大体相等,即恰好等于全部期刊发表的该学科论文总数的1/3。这3种期刊处于第一区(核心区),是研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核心来源期刊。核心来源期刊中名列前两位的期刊《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不属于中文核心期刊类,此外,9种期刊中6种期刊不是中文核心期刊,说明期刊来源水平比较低。

在338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相关论文中,共有264位作者(研究中只统计第一作者)。其中:发表2篇论文的有24位,发表3篇论文的有6位,发表4篇及以上论文的有7位,仅发表1篇论文的有227位,占作者总数的86.0%,远远超过洛特卡定律60%的临界值,这说明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论文的高产作者偏少,缺少长期稳定的作者群(见表4)。

普赖斯定律认为,“杰出科学家”或“核心作者群”将完成同一研究领域50%以上的论文,这些作者集合的数量上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10]。根据普赖斯的理论,计算公式为m=0.794(ηmax)0.5,其中,数为m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ηmax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论文总数,由表4可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论文数ηmax=9,可得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核心作者发文量m应为2.38篇以上,在本研究中,m取最大整数值为2,即2篇以上的作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领域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13位,共发表63篇,占论文总数的18.6%(见表4),人均发文量为4.85篇,而论文作者人均发文量仅为1.28篇,可见,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过程中,已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成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骨干力量。但是,核心作者发文量占论文总数的比例距离普赖斯所规定的50%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领域还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2.4 作者合作度、合作率分析

论文合作度是评价学术论文作者合作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某一学科论文在某一时期作者合作智能的发挥程度,其值越高,表明合作趋势和学科之间交叉越明显,则合作智能发挥得越充分,合作规模越大[11]。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来说。电子政务是集图书馆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自动化等于一体的科学,因此,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研究热点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合作空间大,合作优势明显。本研究从合作度与合作率两个角度考虑论文合作程度。两者可以充分反映科研协作程度以及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从表6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论文以独著偏多,单一作者的论文有198篇,占论文总数58.6%,合著论文140篇,占论文总数41.4%,即作者合作率为41.4%,同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领域的合作度为1.65,2003-2011年间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论文独立作者以2009年最多,发文量占当年文献总量的10.4%,作者人数为2人的以2007年、2010年最多,发文量比例约为5.3%,作者人数在2人以上的以2010年最多,发文量比例约为3.3%,可见,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虽以独立研究为主,但合作研究有了充足的发展。

从表6中还可看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论文在2010年合作度和合作率居高,合作率达到50%,合作度达到1.81,总体来看,从2003-2011年间,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合作度经历了波动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9年达到最高,合作率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后趋于平稳,再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4年达到最低,2010年达到最高,这说明处于电子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热潮阶段,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各学科、各部门之间合作研究将会不断加强,从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不断趋于成熟。

2.5 作者单位分析

本研究在论文作者主要单位统计过程中,是将某单位的下属院系或附属机构都归属于该单位,并将发文在5篇以上的10家单位列为多产机构,共发文84篇,占论文数量的24.9%。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信息中心、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处于前3位,3所单位共发文36篇,占总发文量的10.7%。(见表7)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高等院校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活跃领域。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大学研究实力最为雄厚,这些院校开设了电子政务专业课程,聚集一大批专业人才,拥有一批在该领域有很强影响力核心著者,文献资源也极其丰富,促进了高校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发展。国家信息中心以及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在排名中分别位居第二、三位,说明政府机构以及第三方咨询机构的研究成绩也非常显著,我国政府机构十分重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与研究,尤其是第三方企业咨询机构的评估,更加有利于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评价主体的构建,推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更好发展。但是整体研究力量稍弱,发文单位亦远远少于高校,总的来说,高校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实力最强的机构类型。

2.6 论文主题分析

在对2003-2011年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汇总时,首先,选择出现频率高于2的关键词。其次,对关键词进行有效性检验,剔除“研究”等没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经过以上两个步骤的处理后共得到关键词32个,按频次的高低顺序进行排列后如表8所示。

从统计结果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关键词的覆盖范围比较广,分布于信息技术、公共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首先,除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绩效评价等概念较广的关键词之外,关键词“政府网站”出现的频率最高,表明近年来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热点,原因在于,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系统中可操作性较强的一环。其次是“模式与指标体系”的研究,说明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重点。再次是“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参与”、“公众满意度”等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密切相关的词,近几年,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兴起,以公众满意的角度来分析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成为热点。关键词中还出现了“层次分析法”、“平衡记分卡”、“模糊综合评价”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方法分析。

3 结 语

总的来说,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经过9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于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对许多深层次的研究议题关注不够。本文通过对文献年载文量、文献被引分析、核心来源期刊、核心著者、多产机构、主题等多方面的计量分析,归纳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从而为今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领域内研究指引方向。

3.1 研究关注度趋于稳定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数量在2007年达到高峰,从整体来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是呈波动上升并保持平稳后下降的发展趋势,这说明,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趋于稳定,随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不断成熟,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开始回落。

3.2 核心来源期刊水平低

经过统计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338篇相关论文分布于157种不同的期刊上,总的来说,分布比较分散。电子政务的主流核心期刊有助于电子政务持续、稳定研究的发展,但是,根据南京大学公布的《CSSCI拟收录来源期刊目录》(2012-2013年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9种核心来源期刊中,仅有情报杂志、中国行政管理、情报科学3种期刊属于核心期刊。可见,国内主流核心期刊数量过少,该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高水平来源期刊群,因此,需要加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领域科技成果的创新程度,提高研究质量,从而通过加强期刊的建设来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发展。

3.3 研究队伍不够稳定

学术研究过程中,稳定、持续的高水平研究队伍有助于推动整个学科的深度发展。然而,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领域,仅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227位,占86.0%,远远超过洛特卡定律60%的临界值。核心作者共有13位,共发表63篇,占论文总数的18.6%,距离普赖斯所规定的50%还有相差很远,可见,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领域还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因此,要从国家层面上建立几支稳定的、核心的研究团队,提高其在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领域的影响力。

3.4 应用研究应逐步深入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信息技术研究和政府门户网站的绩效评估中,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以及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逐渐表现出更强的服务性,因此,必须从公民的角度考虑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以服务与效果为导向,结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深入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EB/OL].http:∥/view/1851550.htm,2012-04-18.

[2]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4,(5):21-23.

[3]马连杰,胡新丽,张晓莲,等.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5,(11):38-40.

[4]石洪欢.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与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8.

[5]崔薇,曾润喜,王国华.中国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1,(1):131-135.

[6]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4,(5):17-20.

[7]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研究与中国战略[J].探索,2004,(2):36-40.

[8]王崇德.布拉德福定律及其近似值计算[J].图书情报工作,1995,(4):5-8.

[9]于静.1989-2003年竞争情报研究论文统计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3,(9):21-23.

[10]冯琳.国外信息用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7):2-5.

[11]孙延囡,张秀梅.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1,(S1):57-61.

上一篇:中西余额递减法比较研究 下一篇:历史商业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