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初探

时间:2022-06-23 11:39:05

提高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初探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开展对外交流是对21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对口语、听力训练不够,很多高中毕业生口语发音不准,说话不流利且听力太差,根本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这就说明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维的影响,一方面,它形成了学生被动听课的习惯,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口语课也习惯多听少说,几乎成了英语听写课或英文背诵课;另一方面,受此影响,学生越来越看重考试的分数,而不是看能用英语表达多少东西,因此有些学生考试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说几句流利英语很难。

2.课堂上,有的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十分害羞,不愿意开口说话,也怕自己说错了,被同学们嘲笑;再加上大多数英语教学中缺乏口语运用的环境、缺少课外口语实践的机会,缺乏英语视听材料,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阻碍了中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1.夯实发音基础

发音的正确清晰,是口语的第一关。生活在中文环境里的人,要准确掌握一门外语的发音,需要经过一个刻意追求的过程。学发音要有一个阶段特别注意口形和部位,不妨鼓励学生在发音时“夸张”一些,“疯狂”一些,咬准每个字母的发音。正确的发音习惯之后,会逐渐变得自然。如果自己发音不准,就很难分辨别人发音的正确与否,也很难让别人理解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并让大家认识到这种练习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去练。

2.储备句型

句型是在自己脑海中建立外语语境的重要一环。掌握句型的要求是不但在大脑中“贮存”足够的句型,而且要在使用时灵活“调取”。要做到口语流利,就必须熟悉并掌握各种特定条件下的特定句型,形成对特定场景做出快速的语言反应能力。掌握句型的最好方法就是背诵。学习外语的人一定要背诵好文章、好句子,一个好句子可以创造出许多好句子。熟读是说的前提,只有读得通畅,才会说得流利。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3.扩充词汇

词汇量是解决表达“好不好”的关键。在掌握句型的基础上扩大词汇才有意义。按使用频率、使用范围,大约5000左右的词汇就足以进行日常口语交流了。口语不同于书面语,口语中所常用的词汇,大都拼写简单,发音流畅,多是小词、简单词、常用词。有一些“万能词”,像go,make,do等,这些词在口语中的用法非常活跃,表达生动活泼,简明扼要,内涵异常丰富。掌握十来个这类词,就能套用各种句型,进行口语交流就轻松自如了。因此,教师要尽量用一些小词、短句和教过的英语来教英语、解释难句和课文意思。学生用学过的英语学英语,听得清楚,理解得准确,这样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必将有所提高。

4.培养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收效。教学中可采取创设情景、短剧表演、小组对话、讲故事、学唱歌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不断给学生以表达的机会,不断给学生以新的激趣。当学生在运用中不断体验成功,就会逐渐克服用英语表达的畏难心理,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

5.英语文化的补充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将西方文化好好融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因为文化差异而不能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在口语中出现失误。外语教学的任务是使得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顺利进行流畅的交际,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学习西方惯用的日常会话,掌握会话规则。我觉得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讲解的需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6.听、说能力并重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孤立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的交流过程中,不是单方的表述,而是双方或多方的互动。听是“输入”,说是“输出”;没有“输入”,哪来“输出”。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说。让学生先听教师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那时学生便会跃跃欲试想说话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学生学说话创造条件,培养信心,鼓励学生多开口。

总之,学习英语口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教口语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教与学都需要时间、毅力、环境。不管用什么方式,我们的目的一样:让学生讲出流利的英语,爱上英语这门语言。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中学)

上一篇:利用长廊效应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下一篇:教书育人 德育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