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诚可贵 高效价更高

时间:2022-06-23 05:55:36

训练诚可贵 高效价更高

如何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架构平衡的桥梁,进行训练,让学生从课文这个范本中学会表达、学会语言运用,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同年部老师循着这个目标,在教学《爱之链》一课时做了一些尝试。

和许多老师一样,初读《爱之链》我们也觉得文章情节简单,通俗易懂,浅显易教。但细细品读,就会发觉此文构思巧妙,谋篇布局不落俗套,情节跌宕起伏,是一篇细腻之处见大手笔的好文章,更是指导学生习作仿写的范文。文章对于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特别细致,展现了人物品质。

除此之外,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文中的环境描写具有渲染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情、升华人物品质、凸显主题的作用。茅盾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联系着人物思想和行动。”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可以达到“辞以情发,寓情于景”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带领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情感,激发潜能,学习文章的环境描写,进行相关的训练,教会学生相应的写作方法作为一个重点目标。下面重点将两个环节的两次教学实录进行对比。

【第一环节】

(第一次教学实录)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

师:我们读文章,一般关注文章中的人物与情节,而往往忽略其定的环境描写。要知道,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这篇文章一开始就写了这样一个环境,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

师:哪个词最能概括你对这个环境的感受?

生:凄凉。

师: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这幅凄凉的画面?

生1:黄昏时分,寒风凛冽,还下起了大雪。

生2:这条乡间公路不仅颠簸,还没有行人,很荒凉。

生3:开的是一辆破汽车。

师:破汽车,破公路,破天气,还有一个落魄的人!那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些景物,描写这样一个环境呢?

生:说明乔依的生活就像这环境一样,很凄凉。

生:这种环境读来不由让人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可见乔依的生活也很让人心酸。

师:这就叫“环境衬托”。凄凉的环境展现人物凄凉的心境。让我们好好读读这一段,体会环境衬托的作用。

二、学习对餐馆的环境描写

师:课文第二处环境描写在第十自然段。只写了一句话,谁找到了?读一读。

生读:“餐馆里面十分破旧,光线昏暗。”

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餐馆还有人愿意在这里就餐吗?

生:写餐馆的破旧是为了说明女店主的生活十分不易。

生:她很贫穷,只能勉强糊口,都没有钱把餐馆稍微装修一下。如果她有条件的话,一定会将餐馆布置漂亮,吸引更多的客人。

生:我觉得写餐馆破旧更能体现出下文中女店主的热情。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破旧的餐馆,热情的店主,多么强烈的对比呀。

(第二次教学实录:学习对餐馆的环境描写)

师:(出示第十自然段)谁来读一读?我们在聆听中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的。

生读。

师:我发现了,我可以抓住这段中一些细节性的词语,用“虽然……但是……”连成一句话。例如:小店虽然光线昏暗,但是女店主的服务是热情的。

你们细心读读,还能抓住哪些词语,也用“虽然……但是……”连成一句话吗?

……

师:通过大家的发言,我听出来了,这一段其实就是写女店主的。那么,第一句为什么还要交代“餐馆破旧,光线昏暗”呢?把这句话去掉,直接写女店主,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1:少了这句环境描写,我们会觉得女店主一家的生活可能还不错,还有一家餐馆呢。

生2:删掉第一句,会让人误以为这也许是一家装潢得很高档的餐馆。

生3:我认为,没有第一句的衬托,根本就不能体现出女店主对客人发自内心的热情。

师:这就叫“环境烘托”。我们读文章,一般关注文章中的人物与情节,而往往忽略其定的环境描写。要知道,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这里强调破旧的餐馆,昏暗的光线,不仅反映出他们生活的艰难,更加烘托出女店主的热情。

《爱之链》一课中环境描写的内容不是文章重点叙述的,没有大篇幅,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在第一次教学中,教师借鉴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的教学预设,带着学生学习了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就进入写作活动。事实证明,名师的教学过程可以复制,但名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学生的接受情况以及“润物无声”的指导过程却无法复制。在教后的年级组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如何进行环境描写”肯定要比“知道环境描写的作用”更加符合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面对诸多的训练内容,必须要学会舍弃。故在第二次教学时直接针对餐馆的环境描写片段进行教学,重新预设,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并知道如何进行环境描写。

【第二环节】

(第一次教学实录:学写餐馆的里屋环境)

师:其实课文还有第三处环境描写,只是没有写出来。你知道在哪里吗?

生:餐馆里屋。

师:是的。女店主来到里屋,就是卧室。可是文章并没有对这里的环境进行描写。如果让你结合课文内容给它补充一段,你认为应该写些什么?应该怎么写?请大家试着写一写。

(第二次教学实录:学写餐馆的里屋环境)

师:文章省略了对里屋的描写,现在我们就来做一次作者,写写里屋的环境,你觉得他们的里屋里会有些什么?

生1:破旧的桌子,可能有一条腿都断了。(教师板书:桌子)

生2:床上的床单打了好几个补丁。(教师板书:床单)

生3:墙上挂着乔依夫妻的结婚照,但镜框的漆都掉了。(教师板书:镜框)

生4:桌子上有一个非常朴素的花瓶,瓶里可能还有花。(教师板书:花瓶)

生5:床边有一个简陋的小火炉。(教师板书:火炉)

……

师:你们想得真细致,要把这些陈设写具体,紧扣女店主的一句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起到烘托女店主勤劳、热情的性格的作用,该怎么写呢?能否也像课文一样,用上“虽然……但是……”这样的表达方式说一说?

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理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学生“知道怎么写”,但却做不到“会这样写”。在学生反馈的当堂习作中,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1)描写没有条理性,墙上、桌上、屋里、屋外,顺序混乱;(2)语言组织能力欠缺,大多是“桌上放着茶杯”“墙上挂着一只停了的钟”这类句子,只有抽象的罗列,没有生动的细节描写;(3)中心不明,没能体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一主题;(4)所写的某些细节对中心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如:桌子上放着一杯水。在教后研讨中,大家认为,虽然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发掘了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训练有目标,但是只是通过读、体会的形式让学生学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方法不明确。虽实施了训练,但训练的效果不佳,造成了课堂的低效。以至于教师后面不得不又用了一节课时间就此问题进行再次指导。

而第二次教学,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明确的主题下,教师不仅有意识地发掘文本的独特表达形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更加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了阶梯式的训练内容,把原来的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1)你觉得他们里屋里会有什么?(2)你能把这些陈设写具体吗?(3)别忘了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句话。环环相扣中,教师还铺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台阶:关键词。这个环节特别重要,一是给了学生素材,有内容可说,有哪些内容值得说;二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印象。通过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梯子,让学生从词到句,再到段,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领悟并掌握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中心的写作方法。有的放矢,使得第二次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学生的习作训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作者单位:南京市姜家园小学)

上一篇:提高课堂效率从细读文本开始 下一篇:小学数学新“四了”课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