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字趣”多处行

时间:2022-05-21 07:54:02

【摘 要】“让学”,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习惯,可通过先声夺人、画成其物、析字衍义等教学手段,挖掘“字趣”,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促趣、涉趣和衍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关键词】让学 字趣 低年级识字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栖居》中说过:“教比学难得多……为什么教难于学?这并不是因为做教师必须腹笥宏富、常备不懈。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海德格尔的“让学”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让热爱,一个是让实践。[1]不难看出,识字教学主要对应第一个层次。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第一学段的教学所要求的那样:“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而,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最佳引线是“字趣”。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让学”观下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一、先声夺人,悦心促趣

汉字字音的识别与掌握是儿童借助听觉器官进行听音辨调,并在此基础上模仿发声的生理过程,也是儿童识字的第一步。[2]此时的儿童“未脱孩心,眷眷堂前,依依膝下”,其无意注意的心理特质呈现出很不稳定的态势,“未见其字,先声夺人”的教学策略不仅能适时调控儿童的无意注意,而且可以收到悦心促趣的良好效果。

比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4》的拟声词时,就充分放大了汉字字音的生动性。上课伊始,我分别播放了小鸽子、小黄鸡、小花猫和小青蛙的叫声,旨在让学生尽情地去聆听和分辨。此时,很多学生的脸上都显露出紧张、兴奋的神情。接着,我请学生尝试模仿发音,不少学生自信满满地亮开嗓门,起劲地叫起来:“咕咕咕,叽叽叽……喵喵喵。”最后,趁着学生兴趣高涨的时候,我相机出示了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并且适时地配上原声重现。之后,加以三字一顿的韵律,辅以一定的拍手节奏,学生跟读、齐读的热情被瞬间点燃了。应该说,课行至此,“悦心促趣”的目的也顺利达成。

二、画成其物,涉以成趣

众所周知,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具体形象的输入和机械重复为主。所以,抽象的汉字进入他们的头脑后,会自然而然地转变为一个个具体的图形符号,存储在他们的短时记忆里。因而,笔者认为,“画成其物”的图形识记法更符合这一阶段儿童学习的心理表征。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字画同源”的现象比较常见,应该说,“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不仅是将实物的摹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勾连,而且能为“画字”向“识字”转变提供更为自然的心理过渡。

例如“旦”字以一横表示天地之隔,其上为太阳之形;“月”字轮廓似一轮弯弯的月亮;“明”字是日月同辉;“山”字形似高低不一、连绵起伏的峰谷;“田”字的横竖架构与方正水田如出一辙;“燕”字有头有羽,四点底活像小尾巴;“龟”字的象形版本则谐意横出:侧身的、爬行的、迷你的小乌龟跃然纸上。在教授这些象形字时,我总是先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图案,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这样往往能获得很多意外生成的字趣和童趣。

一位教师在教授“鱼”字时,一个学生做出了如下极富童真的回答:“最底下卧着的‘一’指的应该是水而不是鱼尾,因为有了水,鱼儿才能快乐地生活。”瞧,在孩子的眼里,汉字是有生命的,是趣味盎然的。而当这个学生发现邻座的同学把“鱼”下的一横写得过短时,就急着嚷嚷道:“横太短了,把小鱼带到浅水沟里,没有足够的水,它会死掉的。你看,你笔下的这个字真难看,一点活力也没有。”[3]由此可见,象形字的模画往往可以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文字的构形产生直观的感觉,进而为其识字、写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析字衍义,辄穷其趣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认为,教师理应自觉充当“字趣”的孵化者,即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他们兴趣的源发点入手,积极寻觅“辄穷其趣”的识字教学法。就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笔者认为,可辅以如下两种方式。

1.“谜”途识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猜谜的方式,他们可以轻松收获成功的喜悦,这不仅会加深对猜出的汉字的记忆,而且会适时强化学习的外部动机,其附属内驱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强。

依形设谜的:教“春”字,可编为“今天天气暖洋洋,三人出来晒太阳”;教“亮”字,可编为“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张开秃宝盖,几字下面藏”;教“燕”字,可编为“草字头下加一横,中间口,北两边,四点底儿在下面”。源于“母字”而发的谜语:“有耳能听到,有口能请教,有手能摸索,有心就烦恼”(谜底:门);“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马能行千里,有人不是你我”(谜底:也);“有日天气晴,有水池水清,有虫小蜻蜓,有目大眼睛,有言(讠)家中请,有心好心情”(谜底:青),等等。

2.从故事中来,到汉字中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在教学实施上,提倡在游戏中学,在生活中学,在情境中学,以增加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其旨在让小学生“入其境,亲其字”,倘若教者能为汉字衍生出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那么抽象的汉字就会变得生动形象,平面的汉字会变得立体丰盈。笔者认为,这与海德格尔的“让学”观亦相得益彰,即“把学习的方便和好处让给学生,使尚蒙的学生觉悟、聪慧”[4],以实现教学活动向“学”的回归。

我在执教“辛”字时,就依托《悯农》这首诗的情境,讲了如下的小故事:“农民伯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地里播种,汗水湿透了衣背,他们常常一干就是十个小时,很辛苦呀。所以,‘辛’字就是指一个人站在地里工作十个小时,同学们记住了吗?”又如“闲”字,我在执教这个字时,别具匠心地编了一个与学习态度相关的小故事:“古时候,读书人上课的教室门口都会堆一摞木材,当老师看到课堂上有学生不认真听讲时,他们就会让这个学生把门口的木头搬进教室,然后再搬出去,如此反复,直到他的心思不再‘闲’着为止,所以,‘闲’字就是门口的一堆木头,用来惩戒思想偷懒的学生,大家记住了吗?”

当然,除了教者编讲故事外,在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例如,在教学“岛”字时,一生说:“一只小鸟在飞过大海的时候尾巴受伤了,就停在一座小山上,‘鸟’字的一横不见了,就成了一座小山。”又如教学“鸣”字,一生说:“一只小鸟想召唤它的好朋友们一起来玩,于是它就张大嘴巴拼命地叫它的好朋友们呢!”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而,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扶、放”,归结为一个词就是“让学”。笔者认为,识字教学中,要实现“学多于教”的华丽转身,就应该紧紧抓住“字趣”这根形而下的藤条,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促趣、涉趣和衍趣。总而言之,只拣“字趣”多处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并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转化为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热情的沃土。■

【注释】

[1]王尚文.说“让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7(5).

[2]刘万里.小学识字教学心理浅析[J].山东教育科研,1998.

[3]陈红岚.依据字理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J].教研论坛,2011(11).

[4]吴剑锋.“让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7).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

上一篇:追寻理想中的数学教育 下一篇:故事类作文如何走出传统母题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