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五勤”教育

时间:2022-06-23 05:18:55

医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五勤”教育

摘 要: 为帮助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尽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本文提出“五勤”教育是医学实习生进入临床阶段后的重要教育内容。

关键词: 医学生 实习 “五勤”教育

医学生从基础学科学习转临床医学实习后,有一个明显的适应过程。从教室走进医院,直接接触病人,接触社会,他们会经历新鲜、神秘和焦虑等多种心理变化。如何让医学实习生尽快地适应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出色完成临床实习,已成为许多医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本文提出“五勤”教育是医学实习生进入临床阶段后的重要教育内容。

所谓“五勤”是指口勤、眼勤、耳勤、手勤、脑勤。

1.耳勤

五勤之中,首推“耳勤”。初进临床实习,大量的信息要通过医学生之耳来接收。这些信息,可来自带教老师,也可来自分管病房病人和家属。对带教老师,树立学生虚心求学的态度。实习带教老师对医学生的影响之大之深,可以用影响职业终生来形容也不为过分。一位虚心好学的学生,会让带教老师感到价值和尊重。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让老师乐于传授,而且有利于实习学生消除初进临床的焦虑心理,而“洗耳恭听”则是学生表现虚心好学的最好方式,而面对病人和病人家属,又是建立学生和蔼可信的形象的一条途径。研究表明,“倾听”是获得他人信任的最佳方式,特别是作为接受医疗服务的病人与为其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者之间,特殊的环境、特殊的身份,后者的倾听,更易让前者产生托付与信赖感。在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今天,病人与医生的沟通与交流显得尤其重要。

2.口勤

作为学生,不懂就问是学习的基本素质。从学校到实习医院,进入陌生环境,接受新的老师,与不相识的患者打交道,有部分患者不理解实习医师,有病不愿意让实习医师接诊,也不愿意告之病情。面对患者疑惑和挑剔的眼光,许多实习医师感觉到压力很大,常常表现出紧张不自信的神态,有怯场的心理,问诊时刻板、生硬,打不开话匣子,面对病人的提问答非所问,不得要领甚至无言以对,操作中不知道如何向患者解释,不敢开谈。因此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而在医疗服务行业中沟通的技巧更显重要[1]。如何进行沟通,主动开口即“口勤”,是其重要途径。实习医师要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克服不自信,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参与职业角色,了解病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开口多问,熟悉自己病区的患者的病情变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对于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文化背景的患者,学会尊重病人、以诚相待,这样在充分准备后,就可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加患者的信任度,交流起来内容充实,讨论病情、分析问题、解疑去惑入情入理,条例清晰,科学客观。对病情的了解,对理论知识的熟悉,沟通时才能找到最佳切入点,交流起来才会逐渐顺畅,曾有一发热原因不明病人,就是实习医生“口勤”,在反复询问病史中了解到病人来自钩端螺旋体流行疫区,并有疫水接触史,才避免了误诊误治;“口勤”还体现在与带教老师的沟通上,实习医师实践经验不足,在实习时要虚心好学,多向带教老师请教,尊重带教老师,充分利用语言情感与老师交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为尽快投入救死扶伤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手勤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2]。学校的课堂教育往往注重的是理论教育,即使开设的部分实验课,也因为受到教学条件、实验设施的限制,使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医学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实习时应勤于观察,大胆动手操作。实习医师要深入细致观察患者,注意病人的活动、表情、语言、心理,用心体会,通过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勤动手作详细的记录,建立有代表性的病例档案,为诊治疾病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综合分析,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获取更多的理性认识。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要注意提高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实习医师应充分重视体格检查比如心脏的视、触、叩、听,从一次次的亲手检查中作出判断、鉴别,增强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在做手术助手时,珍惜每一次机会,牢固无菌观念,严肃认真负责,从物品准备到操作流程均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训练自已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切开、打结、缝合技巧,一招一式练操作等,一点一滴抓养成,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对理论知识才有真正的理解,才能把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观摩手术过程,向带教老师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能力。

4.腿勤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里书”,这说明腿勤在实习中的重要性。多跑腿多巡查病房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早查房之前将化验结果X光报告等先复习分析做好相关准备,并在带教老师指导查房之前自己先巡查所管病区病人的情况,了解自己所管病床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变化,进行必要的物理检查,做到对所管病区病人的病情变化心中有数,然后带教老师带领查房时的示范、提问、指导,对病人的诊治调整方案,实习医生更易理解,针对性、启发性更大,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事半功倍,对避免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产生,规避职业风险有更大的帮助,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实习医师应多参加实习医院组织的科内、大科查房或全院查房,这类查房往往以查典型个案为主,示范意义和教学意义较强,特别是查房前对个案的熟悉,对设置问题的相关资料查阅等准备,必须做到腿勤,多跑图书馆,多跑病案室,多巡查病房,这样在大查房时对老师的总结或讲解特别是一些易混淆的鉴别诊断,才能做到心中明鉴,收益更大,并能了解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在处理完所管病床病人后或在休息时间,尽可能多地“串岗”,打破病区限制,对其他病区不同病例多观察、熟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用短暂的有限的实习时间极大地积累、丰富临床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实习质量。

5.脑勤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有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时,往往可以考出很高的分数,一旦进入临床实习时却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开始,这主要是死记硬背的结果。资料显示,约有40%的学生学与用的差距大,主要是部分教科书内容与临床实际情况脱节[3]。此种现状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应抓住时机,培养自己的动脑能力,勤于思考,在观察中分析比较,结合病例多设疑问,联系在学校学过的理论知识,探究疾病的本质,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接诊病人时分清轻重缓急,对平诊病例可先了解病情,从病人提供的零散、杂乱无章的信息中,勤思考,归纳梳理出重要的信息,再复习书本上理论知识,对照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和印象;对急诊病例应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积极投入抢救,做到头脑清醒,反应灵敏,手脚勤快,动作迅速,做到周到细致,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以挽救病人生命为要旨。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病人刘某,因支气管肺炎选用青霉素治疗,皮试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90/50mmHg……该病例为什么过敏?其过敏反应的机制是什么?该用什么药抢救?药物作用原理是什么?在脑海里多问几个为什么后,那么关于过敏性性休克的相关概念、原理、处理方法等多方面的知识得到了一个综合的复习、理解,印象深刻,通过参与抢救工作并不断质疑,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再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处事不惊、沉着应对了,这样既培养了分析判断能力,又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学林,赵也鸿.医患沟通艺术[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255-265.

[2]庄梅宝.护生实习期间管理环节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1,7,(1):50.

[3]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9.

上一篇:《古筝》项目化教学设计 下一篇:开启学生心灵,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