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中考考点扫描

时间:2022-06-23 03:20:14

【考点扫描】

一、文学常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扶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写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家”之一。

二、字音、字义

1.世隶耕。(隶lì:属于)

2.邑人奇之。(邑yì:县)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谒yè:拜访)

4.不能称前时之闻。(称chèn:相当)

5.泯然众人矣。(泯mǐn:消失)

三、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pān:通“攀”,牵,引)

四、一词多义

1.自①并自为其名。(自己)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2.闻①余闻之也久。(听说)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3.其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他)

②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4.然①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②泯然众人矣。(……的样子)

5.于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介词,向)

②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③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五、词类活用

1.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感到惊异)

2.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感到奇怪)

3.父利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认为……是有利可图的)

4.稍稍宾客其父(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宾客”)

5.泯然众人矣。(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变成普通的人”)

六、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代词,此;今:判断词)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文采和道理;今:文章内容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3.即书诗四句。(古:书写;今:书籍)

4.泯然众人矣。(古:常人;今:大众,许多的人)

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古:本来;今:坚固)

七、文言句式

1.倒装句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是“(其诗)不能(与)前时之闻称”的倒装。译为:他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②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装。译为:我从扬州回乡)

2.省略句

①借旁近与之。(“借”后面省略介词“于”。译为:从邻居家借来给他)

②令作诗。(“令”后面省略宾语“之”。译为:让他作诗)

③不使学。(“使”后面省略宾语“之”。译为:不让他去学习)

④受之天也。(“之”后面省略介词“于”。译为:先天得到的)

八、题目含义

文章以“伤仲永”为题目,“伤”字是哀伤、哀怜、叹惜的意思,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想以方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九、文章结构

文章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叙事,叙述了方仲永从天资聪慧蜕变为平庸无奇的故事;后一部分为议论,阐述了后天教育在人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十、写作技法

1.鲜明的对比。方仲永幼年聪慧无比,实属神童,长大后却“泯然众人矣”。鲜明的对比为文末的结论做了很好的铺垫。

2.深刻的议论。作者的议论没有只局限在方仲永身上,而是推而广之,像方仲永那样天资聪颖之人,因为不受教育结果尚且如此,那么本来就很平常的人,如果再不学习,那就只能永远平庸了,从而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3.精练的语言。本文的语言极其精练,题目中的“伤”字,既伤天才的夭折,又伤家人和世人在天才夭折过程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叙事部分仅仅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蜕变的全过程;议论部分也只有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

上一篇:《丑小鸭》解读 下一篇:访兰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