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宇:职业重在专业能力和责任感

时间:2022-06-23 02:17:27

龙在宇:职业重在专业能力和责任感

“投资就是投兴趣。”龙在宇在撰写第四本书《金牌投资人:资本时代的创富密码》时,脑海中始终萦绕着这句话。

“兴趣”,同样贯穿于龙在宇的职业生涯。

从他先后供职的多家媒体,再到相继出版畅销小说――“掌舵”系列三部曲、《金牌投资人:资本时代的创富密码》,都是基于他的兴趣。

但是,兴趣只是起点。如果说兴趣是珍珠,那么专业能力和责任感就是线,只有用线将珍珠串联,才能变成完整的项链。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如此。

专业能力大于一切

跟随兴趣,遵循刃模是龙在宇始终不变的支撑。

但他并非没有走过弯路。在毕业头两年,他辗转于北京、上海、杭州,听说哪个行业火,就去做哪个行业。房地产、管理咨询等,他都一一体验过,却一无所获。

2008年,龙在宇回到家乡四川,进入《南充日报》,开始职业新起点。这刚好与他的兴趣相投――理工科出身,却爱好文学;喜欢新鲜而不是单调无聊的工作,而记者的本质就是与不同行业的不同人打交道。

但兴趣并非核心,核心在于专业能力。龙在宇认为,专业能力是他在新闻行业最重要的优势,尤其是在职业的发展初期。

在职场上,很多人都被灌输过这样的鸡汤――先做人,再做事。龙在宇却不认同。“我认为,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先做事再做人。”他对《中外管理》强调。

比如他以前在房地产公司,老板只关心卖出多少房子,成交额是多少,而非这个人如何。他转到《南充日报》工作时,很少为了人际关系而动脑筋,反而多和同事交流,讨教工作方法,看报道,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

因而在这家报社,龙在宇每年都被报社评选为先进个人、优秀记者。后来就职《重庆日报》,他同样也是明星记者。

随时都在转型

2012年,龙在宇跳槽到《新京报》。以前做党报,正面新闻和书面新闻居多,采访相对容易,但需要思辨能力,分析、总结背后的现象,《新京报》则以调查报道和负面报道居多,需要适应能力和突破能力。而两种报道,写作风格也不同。

在这家报社,龙在宇完成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报道。其中2013年,《新京报》收到举报湖北某地教育局超编的线索。龙在宇前去调查,他“化身”为推销教育软件的销售人员,进入湖北当地教育局,搜罗了大量一手材料。但在新闻行业,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不能只听一面之词,需要向当事人求证。他取得核心素材后,回到武汉,在宾馆给当地教育局长打电话求证,此后才退房回北京。

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

龙在宇解释,在当地求证,有可能会引来麻烦或权力的介入。相对来说,用宾馆的电话而不是回到北京的报社再打电话,也是在调查过程中保全报社和自己不受侵扰。

做一个负面调查报道,一旦“打草惊蛇”,调查就不会成功。他进一步说:“成功的调查报道是在看似不经意间就已完成。”

从一个党报记者,顺利转变为以舆论监督、调查报道为主的记者,龙在宇仅用了三个月。

而他在出版第一本小说《掌舵》时,同样经历了调整。龙在宇做过多年的记者,熟悉新闻的红线,因而对书籍出版的红线按照新闻理解,结果不仅在小说的内容上做了较多调整,而小说的出版也遭遇了坎坷。但这一次的经验教训之后,后续小说的出版就顺利很多。

“转型的时候,信心比方法更重要,坚信自己能做到,做起来就会更容易。但一开始如有畏难情绪,过程中就会迷茫、困惑。”龙在宇对此深有感触。

将兴趣升华为责任

但不可回避的是,职业总会遇到倦怠期,激情和冲动已不复当初。职场人应该何去何从?

龙在宇说,职业如同婚姻,最开始的新鲜感和蜜月期之后,终将进入深沉而平淡的阶段,这时不是离婚,而是将婚姻升华成对家庭的责任。工作对他而言,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比如按时交稿,以及对文章从不粗制滥造。

现在,龙在宇继续深耕另一个兴趣――写小说。他一直有个习惯,会将采访时遇到的任何人、任何事都记录下来,而限于题材和篇幅,有些内容不能呈现在报道中。而当笔记本记满之后,龙在宇就开始有了一吐为快的冲动。他的第一本政商小说《掌舵》就脱胎于此。

“写书能满足新鲜感,因为每一本书的内容都不相同。同时也更有满足感,因为能自由安排笔下的人物。”龙在宇说。

如今,传统媒体唱衰论比比皆是,而这关系到每一个传统媒体人未来的职业选择。

但龙在宇认为,与电商冲击实体商店,让实体商店的营业员无处可去不同,新闻行业里报刊杂志可能消亡,但新闻永存。不论载体如何变化,依然需要具有系统采写能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而媒体人要做的就是去发现新闻的价值。

他,会继续在“兴趣点”上深耕,那就是新闻和小说。

上一篇:谈竞争性广告智胜的方法 下一篇:天图投资死磕“大消费”,到底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