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装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 推进教育公平

时间:2022-06-22 06:19:41

加强教装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 推进教育公平

2010年7月13~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指出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总理在部署实施《纲要》的讲话中强调:第一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本次教育工作会议较历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就是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教育话题的核心。那么,作为地市级教育装备工作者,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推进教育公平呢?

教育公平的实现不能脱离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一核心。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质量与公平二者相辅相承,应齐头并进。只有将提高育人质量与推进教育公平结合起来,共同推进,才能达到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纲要》不仅对教育改革提出了详细要求,而且清晰地指明了实现改革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有效路径。这个具体的措施、方法与路径的核心就是资源的配置。即通过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实现教育公平,达到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目标。《纲要》指出: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由此可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方法与路径,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国教育不公平不仅出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时下出现的“择校热”和“入园难”等问题,实际上也是教育“不公平”问题。但这个不公平不是“上学难”的不公平,而是“优质教育”的不公平。

那么,造成“优质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原因在哪里呢?考察“名校”的热与“非名校”的冷,思考“择校热”和“入园难”,目睹城乡教育的差别,其不公平与差异,本质上都是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无论是“学有所教”还是“学有优教”,推进教育公平的最最基础的内容,实际就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所谓教育资源,无非是人、财、物。人,就是教师队伍,包括管理者,以及因人而形成的学校管理水平、学校文化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准;财,是经费投入,保障着教育的运行;物,是财的另一种呈现方式,但又不同于财,是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需求的、对教育教学不仅保障而且有促进作用的先进的技术条件和手段,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资源。有财不一定有好的物,没有财,必然没有好的物。有财,才有可能有优秀的人;有优秀的人,才有可能有优良的物;优良的物再加上优秀的人,才有可能实现优秀的教育。教育的人、财、物是一个息息相关的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1+1>2,也有可能是1+1

在构成教育的各项资源中,教育技术装备无疑是学校存在的基石,是教师发展的基础,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应首先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一、教育技术装备能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保证。但是,仅仅把教育技术装备理解为物质基础与保证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解如何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学校的发展,并总结、掌握这一规律。只有理解、实践、掌握了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学校发展的规律,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教育技术装备。

那么,教育技术装备如何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呢?学校的发展,核心是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的提升,是学科建设质量的提升,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是学校文化的提升。而这些提升,一是取决于人的发展,二是取决于物与技术(技术装备)的发展。在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

1.教育技术装备能有效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理论的实践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的思想观念在物质技术的作用下,会产生新的思想观念。新思想观念会引领新的实践行为。新的实践行为与新的技术手段紧密相关。在课程改革中,建构主义已成为新课改的核心思想与理论,但较难为管理者和教师娴熟运用,只有当信息技术进入学校后,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运用才有了比较好的条件与方法,建构主义转化为实践行为才变得更持久、更有效。

表1以两种条件下的课堂对比研究为例,有效地说明了教育技术手段在学生认知规律中的催化剂作用。没有计算机与网络,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式学习、合作学习以及交流、表达都是比较困难的。

2.教育技术装备能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均衡发展与多样化发展

每一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与要求方面都是相同的,但是每所学校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是不同的。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校领导的重视,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师资力量的不平衡。但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教育技术装备的差异。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文科教学与理科教学的差异。多年来,我们不自觉地认为理科需要技术装备,所以,围绕理科我们有实验室及仪器,有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是文科没有。文科的教师大都是一张嘴、一支粉笔打天下。学生学得艰难(没有好学生学文科),教师教得苦累。但是,欧美教育发达国家并不是这样,而恰恰是文科、艺术学科的仪器器材比理科还要好。

学科建设就是师资与技术的建设。只有当每一个学科都拥有自己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时,学科建设才是不瘸腿的。2009年南京市基础教育尝试以学科建设为目标,开展了初中数字化地理实验教室的装备,就是推进地理学科建设的一个方法与提升教育学质量的一个举措。效果是明显的,爱学地理的学生大大增加,地理学科的教育水平与质量有效提升。同样,不同学科需要均衡发展,学校的不同方面也需要均衡发展,更需要多样化发展。科技、人文、艺术等都离不开教育技术装备。学校的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传统项目都需要有教育技术装备的雄厚基础。如金陵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机器人科技,都依赖于教育技术装备。

3.教育技术装备能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大多数的学校管理,其管理的思想在不断进步,但是管理的技术与手段却依然是传统型的,管理的效率与效益并不高。原因是我们学校的管理者对教育技术装备的作用与功能没有充分地认识与理解。如很多学校都装备了校园网,但是可以用校园网做什么呢?绝大多数学校都只使用了一半的功能,对于利用校园网来管理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的还不多,或者说还不够成熟。

教育技术装备能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能帮助教师提高自我管理和教学管理的质量。2010年南京教育尝试装备的“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实际上就是为学校改进和管理课堂教学工作准备的。“课堂录播系统”原先是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建设(实录)开发的,但是如何将课堂教学实录形成的教学资源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工作挂钩,是绩效工资实施后,学校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将推动这一管理方面的改革。

4.教育技术装备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品味

学校的发展最终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的文化或者说形成了优良文化的学校才有可能持续发展,从而能有效减少人事更迭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校园文化有3个层面:物质层面的、制度层面的和精神层面的。虽然这样的划分不一定很确切,因为三者之间的界线不是刚性确定的,三者之间从内容与形式都是可以转化与互补的。教育技术装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层面上,并通过物质层面最终影响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内容。

教育技术装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雕塑、文化墙、走廊文化、建筑装修形式、生态环境等,通过物态的形式,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展示出来,让师生感受和体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激励与教育。二是学校的专用教室,包括学校的校史室以及所有实验室、专用教室中的文化体现。校史室是学校文化传承与光大的最核心场所,是学校凝聚力的重心,是学校文化的精髓所在。建设好学校的校史室与学校图书馆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使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表现形式与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这是校史室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二、教育技术装备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课堂教学创新,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动力

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思想与理念固然重要,但思想与理念不会凭空而来,有了思想与理念也不能赤手空拳地去实践,一定要有支点并借助一定的外力与手段。教育技术装备就是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个支点,一个外力,一个手段。

教育技术装备由于其本身的科技创新性,它会从思想、理念与方法、策略上给我们冲击,这些冲击就会促进我们反思和革新,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支点,创新的原点。多媒体投影机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了我们呈现文本和知识的方式,电子白板改变了互动的方式,网络与计算机改变了学习者的地位。但如果仅仅是机械地使用这些技术,那么,时间一长就失去了生命力。这就迫使我们要反思,教育技术装备不仅是改变了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引发我们的教育教学策略的改变。这就是教学改革。

例如,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只需做4件事:一排排整齐地坐着,听教师讲课,举手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安静地做作业。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我们认为学校的基本组织方式是传统的:上级指定的教材和课程,规定好了上课、评分和测验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学过程使用的技术装备没有更丰富的技术手段。在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后,我们期望课堂的目标是:呈现知识的方式更丰富,容量更大;学生可供利用的学习方式,观察、思考、交流、表达等更多样化和主动;学生能够更活跃,师生的互动变得更普遍和更深刻;学习者学习目的更明确。同时,我们也期望学生在研究问题时,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不是将数学、科学、语言等看成独立的学科,而是把这些学科当作扩展他们视野、深化理解的望远镜。

三、教育技术装备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关键

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品质的内涵有三个方面:岗位、文化和技术;三个方面的内涵构成了一名教师品质的内涵。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教师内涵的品质提升。主要指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文化品质和专业实践能力。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科教师的理论素养、职业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教书育人的素养与实践能力。其中,教育技术装备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1.用教育技术装备促进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教师的专业成长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引导和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传统的教学反思方式比较单一,如上一节公开课,请大家评课,教师作教学笔记等。这种传统的方式不能重现课堂的教学细节,不能进行直观的比较,也不能存储。现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项目―信息技术的使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反思平台。最主要的装备项目和技术应用有两个:一是数字化录播专用教室,二是网络教育博客。

“数字化录播专用教室”既是一个专用教室,也是一个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系统。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全程实录,多视角地把一堂课的教学现场与教学内容全景录制下来,并进行编目,形成一种数字文件,存储起来。接下来,就可以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反思:

(1)个人(授课者)可以自己反复观摩,自我评述;并且可以插上批注、点评。

(2)一个教研组的同志可以坐在教室中研讨、点评。

(3)可以作为数字文件共享,通过远程点播,邀请同行进行点评、交流。

(5)可以作为个人资料收藏。

教育博客是另一种教学反思的好方法。作为一种个人教育日记,通过网络与全国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是一种新的互动与反思平台。

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技术装备项目有很多,凡是与教师专业教学有关的教育技术装备项目,都可以作为一种途径,引导教师利用它开展教学反思。因为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学反思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促进,不是决定。虽然教育技术装备提供了平台,但如果不去使用永远不会促进。但是,一旦有了这种想法―自我反思,那么教育技术装备的技术性与工具性,将使教学反思变得更为简单和更有效、更容易获得成功。

2.用教育技术装备促进教师革新教育教学信念

什么是信念?信念是对是非的看法,是一种个人的处事或做事的方式。信念在人类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什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会如此根深蒂固,是因为教师从开始从事这个职业时,对于如何教学就有着明确的认识―用自己受教育的方式去教学生,这就是他们的信念。

教师的教育教学信念,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实践行为,因此,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信念因素。一个教师要成长,需要他的教育信念不断自我革新。但是,信念的变革如同教育教学改革一样,也要有支点。教育技术装备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是重要的支点。

但要使教育技术装备促进教师的信念革新是不容易的,原因是信念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仅凭理念学习或领导的要求是很难达到的。教师的信念来自于他们自己曾经作为学生的经验,来自于他们接受的培训,来自于他们的工作经验,并且由于年长日久而根深蒂固。

那么教育技术装备如何促进教师的信念革新呢?反思当前教师教育教学群体的信念,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技术装备作为一种技术和工具,能影响或挑战教师自己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教育技术装备作为一种技术与工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催化剂,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思维和行为。如当计算机进入教学工作中时,课堂管理就受到了影响;有了多媒体设备及多媒体课件之后,必然影响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文科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主,但如果将信息技术整合进课堂,传统的传授方式就显得相当不适宜了。人的思维与行为一旦受到影响与挑战,必然会动摇、调整原来的信念。

(2)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能促进教师们加强合作,改变交往的方式。因为教育技术装备作为一种技术与工具,它有吸引教师的一面,同时也有使教师害怕的一面。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之间的合作是脆弱的。但在充满技术的课堂,就不得不迫使他们之间紧密合作,如合作备课和更新教学方法。因为,在技术刚介入时,教师的态度总是爱恨交加的。即使有人告诉教师依靠技术去教学,能对教学方式产生怎样有利的影响,他们也会半信半疑。因为他没有相关经验与熟练使用技术的能力。而通过合作,教师的相互影响力增大,并在合作中提高个人使用新技术的水平,会提高团体的工作效率与效益。

(3)教育技术装备能促进教师创新精神的提升。创新不是天生就有的,创新是在不断取得改革成功的基础上获得生命力的。创新需要勇气并承受压力,许多教师因此而不愿创新。教育技术装备为什么能提升教师的创新精神呢?原因是教育技术装备作为一种技术与工具,能辅助和促进教师一步一步取得成功。

当然,现实情况中,教师的教育教学信念不会如此轻松地革新。这里说的前提只是促进,并不是决定。促进只是有可能,只是一种潜力。要使教师的信念不断革新,除此之外,还要有许多因素共同作用才能逐步实现。

3.用教育技术装备促进教师学会学习和养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应掌握的专业技能是有严格要求的,但是,现代社会最大的问题是知识与技能日新月异,学会学习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事实上,许多教师没有学会学习,终其一生的教育生涯都在使用从学校里学到的有限的知识。教育技术装备所特有的时代性、先进性和技术性,对教师的终生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教育技术装备是一种技术与工具,本身并不会改变教师的什么和改变教育教学。只有当教师学会了如何使用技术和工具,并将技术与工具作为构建知识的方法与工具,用于交流和合作,用于媒体组成、课堂仿真和建模等,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时,教育技术装备才有价值。而要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的价值,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学会学习。

教育技术装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技术与工具,而是不断创新和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它的使用者,也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与意识。

四、结束语

南京教育高举“教育现代化”“均衡发展”和“优质发展”的旗帜,经过5年的努力,13个区县全部通过了省级区域教育现代化办学水平的评估验收。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南京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工作中的先进性和领先水平。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推进教育公平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虽然南京市的基础教育已经获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必须以《纲要》为基准,高度重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教育公平。

上一篇:中小学多媒体教育 下一篇:LG慧联推进节能环保型数字化教室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