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时间:2022-06-22 04:07:08

【前言】创设情境,发展思维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创设辨论情境,诱导学生善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辨论的情境,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辨论有很多好处。除了辨论可以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思维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外,还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1)在展开辨论时...

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摘要】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中创设积极思维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最佳状态,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各个环节,自觉主动地构建知识,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产生智力活动的愉快情感,既获取知识又发展能力,不断获得成功的内心体验。

【关键词】创设情境 发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的思维,有能动的一面,也有惰性的一面,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中创设积极思维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最佳状态,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各个环节,自觉主动地构建知识,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产生智力活动的愉快情感,既获取知识又发展能力,不断获得成功的内心体验。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乐思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悬念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达到学生乐思的目的。如在教学《平年和闰年》的认识时,我设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小丽今年10岁了,却只过了2个生日,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意外,深思不语,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说,我每年过一个生日,她10岁了,应该也过了10个生日,怎么才过了2个生日?有的学生猜想,是不是她妈妈忘记给她过生日了?……至此,学生对这个有趣的问题已经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他们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2.创设辨论情境,诱导学生善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辨论的情境,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辨论有很多好处。除了辨论可以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思维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外,还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1)在展开辨论时,学生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就有利于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2)课堂辨论是课堂反馈的重要形式,便于教者及时了解学生思维过程,及时组织调控。(3)课堂讨论创造了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课堂形式多样,有教师提问和创设矛盾引导辨论,有学生相互提问引起辨论,也可以根据书本中的结论展开辨论。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有一位教师这样创设矛盾,引导辨论:一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小与形状有明显差异的三角形,请学生判断哪个三角形面积大。显然,此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当学生作出判断后,教师再提出第二个问题:“那么,哪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大呢?”有些学生脱口而出:“那个大的三角形内角之和较大”,也有学生说“一样大”。可谁也说服不了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到底谁的判断对呢?每个学生都急于找到正确答案。这时,教师让学生把两个三角形三个角拼摆一下,结果都构成一个平角,都是180度。在实证面前,教师不用多说,因为每个学生心里都已有了结论。这种使人人积极善思的氛围,应该是数学教学执行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3.创设探索情境,引导学生会思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不断地思维,不断地去尝试解决新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会思维。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用实物演示,让学生例举求圆的周长可用:(1)绳子绕圆周;(2)滚动圆;(3)把圆剪开拉直等办法。然后,师问:在空中旋转的圆的周长怎么求?地球赤道有多长?由此产生矛盾,促使学生陷入深思:得找出与周长有关的线段来。学生通过探索、讨论,并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圆的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也就浮出水面。

又如,在教学《分一分》时,老师出示了许多水果和蔬菜,让学生分一分。至于怎么分,按什么标准分,老师都不做提示。学生通过探索、合作交流,找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有的是按水果和蔬菜分的,有的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吃法不同分的。还有个学生进行了二次分类,先按水果和蔬菜分成两类,每类中再按颜色不同分,把分类标准细化。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把课堂气氛也推向了高潮。

4.创设成功情境,促使学生爱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这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学生爱思。只有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动力。“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对于差生来说,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就特别关照学习困难的学生,除用“低要求,多成功”这种不搞“一刀切”的原则进行教学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等同的参与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爱思,使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和提高,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培养出来的,在教学中巧设情境,让每个学生都乐思、善思、会思、爱思。

上一篇:浅谈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策略 下一篇:对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