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测试 第5期

时间:2022-06-22 01:10:42

小测试 第5期

高中化学包括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实验、选修等,无论哪一部分,都具有种类繁多、内容多变、系统性较差、难记忆等特点,学生学习中普遍觉得学化学易忘、易混、易错。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识记的内容多“易忘”、“易混”,学生常常将知识“张冠李戴”;有的知识虽然已掌握但是答题时还是“易错”,主要表现为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例如要求写“离子方程式”结果写成了“化学方程式”,有机中让写“分子式”,结果写成“结构简式”,实验题中关于现象描述以及该装置的作用等问题总是叙述不全等等,所以学生在化学测试中总有很多无奈,没记住的做错,不会的做错,会的粗心也做错,总觉得化学“会却答不对”,化学考高分难啊。

出现以上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两条:(1)知识点落实不到位;(2)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答题意识,不能按要求规范的将答案落到纸上。怎么解决呢?化学特有的学科特点决定就得“勤练”,“熟能生巧”嘛!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每天一个“小测试”,时间一定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一定要小(卷面一般为32K或更小),但是内容一定要精选难度适中且“易混”、“易错”、“易忘”等具有针对性的知识,保证学生做完会受益匪浅。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统一时间,要求学生规范答题、限时完成,每次测试完一定都要做到“必收”、“必判”、“必及时反馈”。“必收”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必判”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仍旧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给以记录(记录检测日期、学生存在的问题、再现的日期、已解决的时间),备课时就更具有针对性、高效性,这些易错点就是后续小测试需要重现和巩固的,也能及时纠正个别学生存在的知识性或规范性错误,同时对于个别测试不过关的学生也可单独辅导“面批面改”,提高辅导的高效性,同时在判卷过程中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写一些有针对性的评语,哪怕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优和良就足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总之,“小测试”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所以“必判”;“必及时反馈”即判卷、发卷、公布答案(答案一定要有详解)要“趁热”,别等都“凉了”再反馈,效果会大打折扣。

我们出小测试的初衷就是对主体知识复习的一个有效的落实和补充,即对正在复习的章节中“易忘”、“易混”、“易错”知识的强化训练,在抓落实的同时抓规范,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做题风格,从而提高答题能力。小测试的内容及形式基本随章节而变,随学生而变,除具有针对性以外,还兼具有时效性、灵活性、再现性等特点,每一次小测试又肩负着一个知识点落实的任务。例如,刚进行元素化合物的一轮复习时,常见物质最基本的性质学生都觉得陌生、易混,那么这段时间小测试内容主要针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基本性质、基本用途。可以直接以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练习的形式考查,也可以用填空或选择的形式考查(如:下列有关二氧化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可组合近十个选项,内容囊括最近遇到所有有关二氧化硫性质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甚至可以是一些小总结(如:画出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并将每步转化所需物质及条件标出)等等,形式很灵活性,采用哪种形式取决于其能否将你所要考查的内容落实得更充分。再例如,二轮专题复习时小测试完全可以变身为一道典型的专题小训练,一道元素推断、有机推断、实验、综合题、结构、或几道典型的化学计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后注意一定要将易错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并且要做到经常再现加以巩固。

总之,小测试的内容及形式均可以很灵活,但是一定要紧跟进度且要具有针对性,同时一定要注意“必收”、“必判”、“必及时反馈”,这样才能让学生每次做完收获达到最大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催化”高三化学高效复习。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浅谈榜书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