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两个翅膀

时间:2022-06-22 11:30:51

中国梦的两个翅膀

中国梦成了近期诠释中国奋斗目标的关键词。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形象说法,是中国执政党治国目标的简化表达,代表了中国人的共同美好愿望。

中国梦的核心是民生梦,即提高国民福祉。提高国民福祉的短期目标,是2020年实现国民收入翻番,这是十时明示的目标。

要实现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中国的经济速度就不能太低。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国民收入提高就无从谈起。对这一点,总理在两会上已经有明确的阐述。

要实现、保持中国经济相当速度的增长,目前看,只有城镇化这条现实的道路。

首先,中国要实现整体富裕,短板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可以说,只有城镇化才能通过集约化发展,摆脱西部整体贫穷现状。尤其是在既要合理开发,又不能破坏环境,实现富强美丽中国目标的大前提约束下,西部地区不可能复制沿海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早期发展道路,城镇化几乎是西部的唯一可选择发展方式。

其次,城镇化是对城市化的丰富、修正。中国近年来城市化建设比拼程度,不亚于GDP的比拼。究其实,缘于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的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副省会得到的资源完全不同。第二,城市规模的大小,决定其对所在区域经济带动能力。所谓区域龙头城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目前的发达国家,都有龙头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的成功经验。

城镇化既是避免城市化恶性发展,避免大规模造城运动的资源浪费的政策与手段,又是激发新活力,开辟新增长的渠道。

如果说城镇化是民生的保障,国际化就是国际声望的基础。

首先,国家权重变化要求扮演新的国际角色。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大了,国际地位变了,周边国家的态度,国际社会看待中国的标准,都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如何遏制中国成为美国总统竞选时哗众取宠的话题,中国企业合理的国际收购经常被莫名其妙搁置,中国南海、东海都出现重大领土争议。类似的问题,放在改革开放前,可能想都不敢想。但是,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必须想,必须负责任地想的时候了。

其次,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进入新一轮的“外患”期。尽管这一轮外患,与三十年前担心中国的球籍问题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如果不能合理解决,中国轻则发展缓慢,重则倒退。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国际社会对中国有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但合理与不合理,都要求中国通过国际化途径化解。听之任之,置之不理,既不是负责任的态度,更不是有担当的大国态度。

今年“两会”出现的一些可喜现象,表明中国已经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国际化问题。这从侧面说明国际化问题的重要性,也表明中国的国际化创新已经从境外回归到本土,进入了政府建设层面。

新成立的国家海洋局,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议,有了政府部门代表国家意志。这既避免了过去要么外交部表态,要么军队表态的尴尬局面,起码丰富了回旋与腾挪空间,也丰富了谈判渠道。

外交部人事安排,则更表明中国在短期内化解区域国际化创新,化解领海纠纷,为区域经济和平繁荣做出贡献,力争开创双赢或多赢局面。

当然,这只是可预期的短期的国际化创新。国际化是个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局面,中国国际化创新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止。

同样,城镇化发展也要随着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创新。只有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城镇化与国际化,才是“中国梦”的真实翅膀。

上一篇:本月盘点 4期 下一篇:开拓好建材市场的五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