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创新

时间:2022-06-22 04:04:00

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创新

以“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201322海车展)于4月21日至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上海车展唯一官方论坛,以“汇聚正能量推动合作创新”为主题的第三届上海国际车展高峰论坛4月19日正式开幕。

今年的论坛是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召开。历经十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业已经进入低速稳定增长阶段。如何克服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应对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顺应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新趋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成为提升中国汽车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议题。

为此,合作与创新成为此次论坛的关键词。

找寻“全球化世界的合作准则”

在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汽车大国的行程中,如何找寻“全球化世界的合作准则”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去年全球汽车产量已经达到8400万辆,而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中国的迅速崛起。2002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只占全球产量的6%,金砖四国的产量仅占11%,而去年中国的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的23%,金砖四国的产量已经占据全球总量的35%,中国对世界汽车产业的推动不仅是规模上的迅速增长,而且影响力也在增强。

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分析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未来将面临的排放、环境、能源、城市拥堵等挑战。就如何化解这—系列挑战,徐留平认为,汽车产业要通过合作、创新,在“四个化”方面下足工夫,让汽车这—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为每一个消费者带来享受。“四化”一是节能环保化,二是安全舒适化,三是智能化,四是小型化。

他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必将开启全球汽车产业的新时代。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是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汽车市场发展的发动机。在全球经济当中,中国经济发展较好,中国汽车市场被普遍看好。二是未来10年中国自主品牌将不断成长,将向着40%的市场份额快速前进。三是未来10年,中国至少有五六家优秀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一流的汽车企业,在大浪淘沙、残酷竞争、合作成长的时代中必然会诞生出中国优秀的汽车企业。四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将不仅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角,也将在全球市场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较大的市场份额,真正成为国际化、全球化企业。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就未来三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中国汽车产业将成为全球资源的整合者;第二,中国汽车产业在未来将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竞争者,规模由大变强。第三,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被重新塑造,而中国汽车产业的终极目标是要成为潮流的领导者。

合资自主品牌成功只是少数

本届论坛分为三大板块:专题互动“品牌创新能否采取合资机制”;头脑风暴“全球化世界的合作准则

全球车企如何共舞”;企业家峰会“对中国汽车产业全球新角色的期待”。此次高峰论坛着重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合作与创新。

近两年来,“合资自主”成为了国内汽车工业的一个热词,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多个合资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借此契机正式亮相。而高峰论坛就首先聚焦于“品牌创新能否采取合资机制”这一议题。

东风悦达起亚销售本部副本部长蒋玉滨介绍说,本届车展上该公司的自主品牌“华骐”就将正式亮相,她认为借助合资企业母体的客户、技术等共享机制,能与原有的合资品牌形成双品牌的共同发展。

在乘用车领域,“合资自主”还是一个较新的话题,不过在商用车领域早已有所尝试。“我们几年前就意识到,国内的汽车消费市场在不同地区有很大区别,仅用一款主打高端的国外品牌很难完全打开国内消费市场,必须在合资公司发展自主品牌,迎合低端的市场需求。”依维柯中国业务董事总经理王宁表示,目前合资自主品牌的产品已经实现了出口销售。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庆洪谈到公司的合作创新时总结说,“在销售体系方面,与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广汽传祺,我们三家企业采取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既在销售网络方面互相开放,资源共享,实现共赢;第二点,合资创新,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同盟协议,发挥双方的优势,共同发展;第三点,就是跟国外的一些开发企业,以及生产制造的企业、工艺布局的企业研发单位进行合作。”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销售本部副本部长蒋玉滨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活力。谈到怎样能汇集能力推动品牌创新,利用合资的优势积极开展研发,实现创新,蒋玉滨认为主要应该在合资母体中通过利用现有资源,如人力资源、营销网络资源、客户信息资源、产品研发资源及生产能力资源发展合资自主品牌,建立一个共享机制,利用合资母体进行合资自主品牌的传播,从单一商品逐步发展多元商品,最后形成自主品牌才是真正的创新机制。合资自主品牌在充分利用合资母体的技术及营销优势下,通过品牌导入、品牌价值认识和宣传,合资自主必将能够开辟新的市场蓝海,与合资品牌同时形成双品牌健康发展。

由于合资汽车企业存在中方和外方的不同利益主体,在建立自主品牌这一问题上,需要找到双方的契合点。有专家表示,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合资自主有利于产品进人低端市场,而中方公司则能吸收技术,两方对于建立合资自主品牌都有动力。不过合资自主品牌的建立在国内汽车领域的成功案例目前还只是少数,也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条件运营一个全新的品牌。

汽车业发展的挑战需通过合作来解决

汽车产业的开放会不会影响本土产业的发展,韩国汽车进口商与分销商协会执行总经理Daesung Yoon认为,韩国汽车业成功最大的一个秘诀,就是打开国门展开合作。“这就是我们开放带来的一个结果。韩国的制造商担心竞争力不能与国际竞争对手媲美,但是这样的顾虑是多余的。”他以韩国打开国门的实践说明,10年前,韩国的进口车只有1%,现在不断开放汽车市场,2010年的进口车达到总量的10%,但韩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增长,10年前乘用车只有200万辆,现在已经超过700万辆。他认为,全球化是个趋势,但未来谁来主导?不可能由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或一个品牌来主导,合作、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中国、韩国已经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应该,也需要进行合作,在制定规则时就要合作。

“我们现在越来越认识到全球的问题必须要全球合作来解决才行。在不同的地方因为当地市场不同的特色,所以就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不同的挑战。让各个国家消除一些人为的贸易壁垒,就是让消费者选择他们最喜欢的车。”美国杰克控股公司创始人杰克·潘考夫斯基认为,废气污染、碳排放、资源消耗,汽车工业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汽车产业是个高度全

球化的产业,如何解决汽车产业带来的共性问题,高效利用全球资源?他表示全球的问题必须由全球来解决。所有的国家都参与进来,通过对话了解不同经济体的区别,共同探讨制定一个共同的标准。

上一篇:橄榄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下一篇:规模向下 产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