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务投资:巨大市场,中外投资商交锋

时间:2022-06-22 08:33:51

中国水务投资:巨大市场,中外投资商交锋

中国将实现水资源投入3800亿元,力争用两年时间在36个大城市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其中蕴藏了巨大的投资机会。

7月14日,在美国上市的兆恒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由美国泰山投资控股亚洲有限公司主导、价值5750万美元的注资;6月24日,中国水处理设备供应商多元环球水务(以下简称为多元水务)宣布,以每股16美元的价格首次公开发行5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s),成为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水处理设备制造公司;4月份,通用汉能(北京)环境投资基金挂牌成立,主要投资水务产业、垃圾处理。

为何资本市场对水务投资情有独钟?到底何谓水务投资?水务投资的机会是什么?

隐形的市场

多元水务上市当天就获得了投资者的追捧,首日开盘价为22.65美元,高开41.56%,收于21.87美元,较16美元的发行价涨幅达36.69%。多元水务创造了纽交所最近半年来的发行纪录。热闹的背后,作为行业的典范,多元水务不仅让全球环保基金浮出水片,获得了超额回报,更将水务投资这个巨大的隐形市场由幕后推到了台前。

“作为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水资源,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原水、供排水以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逐渐成为投资主题,今年中国对资源性产品的价格适当调整,有关信息表明将对水价进行上调,未来,中国自来水和污水价格改革以及水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将使水务行业迅猛发展。”水利投资专家樊峰宇向记者详细讲解了水务投资。

产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相结合,通常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定向投资,专门投资水务行业;第二,专业管理,为被投资企业提供专业的管理和技术支持;第三,收益稳定,水务项目现金流非常稳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投资收益非常稳定;第四,资金充裕,其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产生,募集对象主要以银行、社保、保险等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大型机构投资者为主。

除了多元水务登陆纽交所形成示范效应以外,目前国家的政策倾斜也使水务投资逐渐走进投资人的视线。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均占有淡水量仅为2151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淡水在中国已经成为稀缺资源。与稀缺同样严重的是污染问题。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的统计,2006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中国600座城市中,60%的城市正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的价值未来将与石油等齐肩,甚至还要昂贵。”樊峰宇介绍说。

与此同时,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一揽子投资计划,其中包括加大农村饮用水用水安全工程、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以水为核心的价值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加强,展现在投资人面前。

具体政策上,据记者了解,关于生态环保领域哪些应该政府投资,哪些应该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已经有了清晰的界定。比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公益性,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但未来也需要利用市场机制,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吸引社会投资,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水务投资风险明显

2004年中国“十五”计划中曾明确表示,供水行业的年产值要从600亿元提高至近2000亿元。按照上述目标,仅在2005年,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次性投资金额就高达154亿元左右,年运行费超过100亿元以上。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还将继续提高近400亿元,年运行费用也将超过200亿元以上,这不仅给行业上游的设备商和工程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让水务产业链中的中下游企业,包括运营企业和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在内的各个企业的未来前景产生了无限遐想。

根据光大证券行业分析师开文明的分析,可以从另外两个角度窥探出这条产业链的不同价值。横向上,水务和固废产业链可以分为: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纵向上可以分为:设备商、工程商、运营商。前者是按水处理和消费流程划分,后者按项目建立流程划分。

“上游的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等企业多是BOT(建设―经营―转让)项目,需要企业前期垫付的资金成本很大,因而经营企业风险也比较大,而且,目前这种类型的企业多是国有企业,投资人很难进入。”汇发基金董事总经理王琦表示。

在水务投资的主要三大领域,即供水项目、污水项目,以及其他设备商、工程商三大类型当中,一般来说,污水项目都是BOT或TOT(移交―经营―移交)的项目融资模式。供水项目则有BOT或TOT的项目融资模式,以及股权合作模式。无论是BOT还是TOT,虽然其运营管理简单,投资收益核算清晰,但是往往在具体运营当中以资本为主导,而不是以运营为主导,其资本因素会大于技术和管理因素,因此无论是投资方还是中外水务公司,即使是世界三大水务集团之一的威立雅集团都选择了回避。

同时,当前水务市场的种种问题也让许多投资人拒之门外,“当前各地大部分水务项目都是政府主导投资与经营,有收益稳定和区域自然垄断的特征,民营企业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而且水务投资往往投资资本很大,往往几亿元到数十亿元,此外回收时间也比较长。因此虽然行业发展前景看好,但是投资人还需要慎重对待。”樊峰宇表示。

虽然看到了风险,但是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众多中外水利投资“爱好者”们依然开始蜂拥而上,涌入了门槛相对较低的设备及工程制造领域,或者直接收购传统水务企业的股权。水务企业股权收购将运营商推到了用户面前,运营商将面向用户直接提供服务,管理范围包括管网、水厂、服务等水业所有环节,因此更能发挥运营商的优势。而且这种模式决不是一般投资人能够精确测算与控制的,投资人更愿意依靠运营企业来保障收益。目前,这已经成为包括威立雅集团在内的行业内大型公司的首选。

此外,除了BOT与并购股权模式之外,威立雅集团后来提出的DBO(设计、建设、运营)模式也成为国内几大水务公司的选择。

无论是创业环保、苏州高新、重庆实业、泰达股份、海鸟发展等10家中国上市公司向水务行业投下的巨资,还是外资企业如威立雅集团、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和德国柏林水务公司等在全国等数十个城市的排兵布阵,水务行业经过近六年的争夺战,留给外来者进入的空间只有新兴的水务设备厂商、水务处理企业等第二梯队里的企业。

水务投资者的机遇

“中国的水务市场有三种势力,即国企、民企、外资企业,外资企业跟本土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资本优势和运营管理优势。外企有很强的低成本融资能力,而国企和民企则不然,所以在一些水务项目竞标过程中,国内水务公司没有任何机会。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地区资本市场走向低迷,不再有费用低廉的融资渠道了,这直接影响到外资水务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开拓。”谈起当前的水务市场,樊峰宇介绍说。

然而从行业发展角度,从经营效益来看,整个水务投资行业依然处在从“微亏”到“微利”的过渡期。而金融危机的冲击更让水务行业的运营者雪上加霜,面对行业困境,外资公司开始停止战略性的大型收购,对于国内各大上市的水务公司来说,亏损的压力也开始日益显现,水务投资的风险依然需要投资人在投资前仔细考虑。

“包括水务处理以及其他等基础设施领域内的投资,虽然收益稳定,但由于回收时间较长,因此风险也比较大。”上海第一东方投资集团副总王淳奇表示。

只有在行业处于低谷的时候占领市场才能最终赢得未来的收获,在水务投资行业也同样如此,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水务市场的融资需求非常强烈,而具备投资实力的竞争者却在大量减少。水务投资往往资本集中,需要的启动资金比别的企业巨大,因此对于无论是污水处理设备还是运营企业来说,目前都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目前市场形势的逆转使得投资人在博弈中占据了优势,降低了进入门槛和资本压力。

第二,流动性降低使得水务资产的市场估值中枢已经开始理性回归,不论是投资新建水务设备设施还是收购水务资产,都比此前的成本降低很多。这意味着企业可以用更少的资本来获取资产,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收益,因此投资公司可以瞄准其中的并购机会。

第三,水务资产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丝毫未受到损害,稳定的市场需求和价格保证了收入稳中有升,而财务成本下降和技术进步带来的费用节省降低了成本。水务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收益反而得到提升。对于一些民营且在当地拥有一定优势的企业来说,可以说正是投资人进入的时机。

第四,水务产业链比较长,所涉及各个层面的需求也比较大,可以关注产业链中一些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企业。虽然这些企业并不是水务投资的主流,但是行业的发展会带动这些零备件生产设备公司的需求,多元水务正是其中的典型。投资人还可关注第二梯队和其他设备的制造商。

当水务市场资产泡沫泛滥时,一部分资本实力小、融资能力差,且技术、管理水平低的小型企业的生存危机被掩盖;金融危机来临让这些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了。但对具有实力的水务企业而言,此时正是一个资本重组和低成本扩张的绝佳机会。

上一篇:神州租车 主打独特牌 下一篇:VIVA “一米传媒”的舍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