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下的课前预习

时间:2022-06-22 08:27:29

自主学习下的课前预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就需要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而有效的课前预习就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

一、预习的作用

(一)课前预习适应学生学校学习高效、快速的特点

学生在校的学习只有高效、快速,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课前预习是高效快速学习的基础,课前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教材的内容和思路,做到提前思考,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教材中一些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扫清学习上的“拦路虎”;也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抓紧复习巩固,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听课效果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增加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就能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去理解、思考和分析。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牵牛牵住了牛鼻子了,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久而久之,会逐步提高听课的效果,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三)课前预习能够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那就要靠自学来获得取知识。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如果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到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上社会的学习带来益处。将来,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无所措手足,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

二、预习的分类及方法指导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呢?

(一)全册预习

学期初要指导学生进行全册预习。(1)浏览教材,激发兴趣。学生翻开新书,看到书中各种图案、数字、符号,即使当时看不懂,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想立即知道都是些什么?此时,我就指导学生全册预习,新学期的内容产生兴趣,增加对数学学习的信心。(2)通读目录,提纲挈领。目录是全册书内容的缩影、提纲。让学生统观目录中各章节的标题,使学生对本册书的内容有个轮廓,初步了解全册将学习哪些内容?学生通读目录后,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内容。本册哪些章节内容有联系或相似,哪些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全新知识,并让学生做好记录。

(二)章节复习

这要在每一章节讲授之前进行。主要任务一是通过阅读课本,知道本章节将要学习的内容,确定学习目标;二是及时补习一下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或薄弱环节。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组时,就需要把以前的有关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等内容提出来要求学生在课下预习,这样就能建立有关方程的系统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同时查漏补缺,便于进一步学习。

(三)重难点预习

这要在新课教学之前进行。一是找出并初步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可用红、蓝、铅笔轻轻划线,或在重点字词项目上点上点,不懂得地方打个问号。例如,垂线的性质中的“有且只有”。二是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联系起来,系统化。三是对重要疑点有自己的初步探索,简要写出批注或提纲。

三、预习中注意的问题

(一)预习因人而异

有些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佳,他们身心疲惫,成绩不理想,因此,越是学习吃力的学生,越要重视预习,以摆脱被动的恶性循环,做到积极主动学习。要特别加强对学困生的预习方法指导,可以采用降低难度,分层指导的方法进行。

(二)及时检查督促

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孩子来说是件“吃苦”的事,独生子女特有的娇气,意志薄弱等缺点及家长的配合不力,学生预习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为此必须安排检查反馈的环节,检查的形式可以是教师提问检查,同桌相互检查,小组交流回报式,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以此来督促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有的学生预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谈得上解决问题,善于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自学能力增强的标志之一,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勤于思考之上。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殆”,预习时一定要让学生开动脑筋,拓展思维,质疑问难,多问个为什么,做到勤思之、多问之、善学之。例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但是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而其它多边形为什么不具有稳定性,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就能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能力,既要靠教师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又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如果做到了这两点,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正确的预习方法也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育学》,2008(12)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如何切实加强机械专业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