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程教学范式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时间:2022-06-22 07:07:26

改革课程教学范式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摘 要] 高职在校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传统的教学范式已经让学生感到厌烦,我们应该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范式的改革,在内容的取舍、重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教学更有效果。

[关键词] 改革;教学范式;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要求,从1999年起,各高校纷纷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在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中,高职高专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传统的教育的教学范式,以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师主导,学生为辅。?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其定向、定时、定量的信息传输等特征,往往使课程显得较为枯燥乏味,教学效率相应下降?。如果不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要求学生“到课”,都很困难。“你讲你的,学生做他的事去了”。老师们很困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需要进行课程教学范式改革。

课程教学范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根据现代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围绕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怎样提供这样的课程教学?

一、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高职学校只要考生过了专科提档线就可以上,所以其文化基础可想而知。这对于学生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他们虽然此类学生圆了大学梦,但进校后,由于自身基础不牢,学习能力差,各方面的素质都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反映在行为上就表现为没有组织观念、没有时间观念、上课经常迟到,甚至无故旷课,不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个人素质的提高,缺乏公民道德意识,对学习、集体活动缺少热情,过分地强调自我性,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判断力,没有时代紧迫感。他们人生目标模糊,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这一条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同学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考虑,在回避或者在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选择、不挑剔学生,让人人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并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以此来坚定师生的信心,鼓舞师生的士气。平时,又通过班会,校内传媒与相关活动,树立和宣传典型事例。

二、从上课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会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就是知识的传授也很难真正到位,真正落实。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一个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会学、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教”和“学”的中心任务不是例行公事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尽快地学会提出疑问。学会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学生拥有充分的表达权。在平等的氛围中,在协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沟通和学术讨论,形成开放和谐的学习情境。

三、要敢于弃旧图新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中央电视台上说,创新就是破坏已有的,但任何创新都从现在开始。建构21世纪语文教学新范式,必然从解构已有的范式开始,要勇于“淘汰自己的产品”。解构不完全是否定,而是在吸纳中重建;不是在废墟上重建,而是在已有的传统上创造。传统是新范式的正面或反面力量。科恩认为:“科学研究只有牢固地扎根于当代科学传统之中,才能打破旧传统,建立新传统。”新的范式必定扎根于已有的范式中,惟其如此,才能改革旧范式,创建新范式。一种新范式的产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有一个孕育、生长、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否定、肯定,筛选、升华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臻于完善。

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符合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内容的取舍、重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教学更有效果。

作者简介:余艳(1970―),学历:大学,籍贯:江西南昌,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综述 下一篇:电子白板在职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