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耳痒疾病的治疗策略

时间:2022-06-22 06:35:56

外耳道炎

治疗原则 控制感染;清洁局部,祛除脓痂,使外耳道干燥。

急性期

全身治疗 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止痛剂。

局部治疗

外耳道肿胀渗液较甚者,可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嘱患者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硝酸银液涂布。或选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应用。

每次换药时彻底清除外耳道脓液及脱落上皮,但禁止在局部作过多过重的机械性摩擦,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

可加用小功率超短波治疗。机制:①改善局部微循环及淋巴循环,使病变部位的白细胞和抗体增加,炎性反应迅速局限化,病理产物、细菌毒素得以清除;②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抑制自由基产生,激活机体应激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③促进炎性反应组织中钙离子增加,钾离子减少,降低组织兴奋性,炎性渗出液减少;④扩张微循环,有利于炎性渗出液的重吸收;⑤使局部环境改变,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等,而使炎性反应好转。

慢性期

局部治疗

局部应用抗生素(如多黏菌素、新霉素等)与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霜剂、粉剂等换药、涂敷或吹入。

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

因本病导致外耳道狭窄及闭锁而影响耵聍排除及听力者,可在炎症痊愈后行外耳道成形术。

全身治疗 加强全身某些有关疾病的诊治,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紊乱、糖尿病。全身辅以维生素A治疗,并注意排除药物过敏因素。

外耳道真菌病

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肢体癣病等。目前,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常合并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且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因此,应建议中老年外耳道真菌病患者进行常规空腹血糖及尿糖检查。在内科系统治疗、控制血糖的同时,局部抗真菌治疗。

局部治疗

消毒生理盐水清洗真菌团块及痂皮,干棉签拭干,局部涂擦达克灵霜或霉克软膏或制霉菌素软膏、溶液或1%两性霉素B软膏等抗真菌药物。如鼓膜有穿孔,注意勿将药物误涂至鼓膜黏膜上。

正确使用抗生素、激素,应认识到局部使用抗生素亦可使局部微生物环境平衡破坏而导致真菌感染。

外耳道皮肤肿胀,渗液时,于清除耵聍残屑及痂皮后,可向外耳道内置入5%醋酸铅溶液的小棉条1根,每天更换1~2次。

保持外耳道皮肤干燥。

戒除挖耳习惯。

全身治疗

重症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外耳湿疹

防治湿疹的注意事项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克服挖耳道的不良习惯,保持皮肤干净,忌搔抓,局部忌用肥皂或热水清洗,急性、亚急性期间暂缓预防接种。治疗要及时并要持之以恒。

局部治疗依“湿以湿治、干以干治”的原则。

干燥无渗出液者:涂用1%~2%龙胆紫糊、10%氧化锌软膏、白降汞软膏、抗生素可的松软膏等,保护创面,以便结痂脱落愈合。干痂较多时,应用3%双氧水液清洗。皮肤增厚者可试用3%水杨酸软膏,或用局部浅层X线照射。

渗出液较少者:涂擦2%龙胆紫液,干燥后涂龙胆紫糊或氧化锌糊剂。

渗出液较多者:用3%双氧水液或炉甘石洗剂清洗渗出液及痂皮,再用3%硼酸溶液或5%醋酸铝溶液湿敷。

可给予波长650 nm半导体激光耳腔内照射,输出功率20 mW,10分/次,伴有感染者辅以小功率超短波治疗,5~10次为1个疗程。波长650 nm,输出功率20 mW的半导体激光属于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其生物学作用主要有消炎止痛、加速溃疡和伤口愈合等,有临床报告显示照射具有脱敏,使局部渗出减少、干燥、止痛、止痒、消肿作用,对治疗皮肤湿疹有良好的疗效。耳道内病变位置较为深在,采用耳腔内照射疗法,光线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调节局部免疫系统功能,加快病变修复过程,从而达到消炎、消肿、止痛、止痒的目的。耳腔内低强度激光照射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超短波疗法电极范围覆盖耳道及整个耳郭,透热作用较深,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于感染性病变具有明显抗炎作用。与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应用,起到了表面组织及深部组织治疗互补的作用,较之单一疗法的治疗疗效更为明显。

全身治疗①继发感染时,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②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或克敏能、地塞米松等。③渗液特别多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并补充维生素C。

真菌性中耳炎

全身用药依据药敏结果选择伊曲康唑、盐酸特比萘芬、酮康唑、氟康唑等广谱抗真菌药物口服,对于两性霉素、制菌霉素等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要慎用。氟康唑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小、易吸收和能溶入血脑屏障等优点。

局部清理及用药

局部清理分泌物。首先,在诊断上有助于了解病变是否延及鼓膜或鼓膜有无穿孔,从而决定治疗原则;其次,清理分泌物可有效减少真菌的菌丝及孢子,利于药物吸收。用3%的过氧化氢清洗外耳道分泌物能起到协同治疗的作用。

4%硼酸酒精滴耳液滴耳。酒精本身有抗真菌和收敛作用,而硼酸有抑制真菌作用,但对鼓膜有穿孔的乳突根治术后的患者有明显的致痛、致眩晕作用,故该类患者应避免使用。有湿疹史者应用酒精类制剂亦可刺激其发作,故也应避免使用。

氟康唑注射液外用,无刺激性,可用于鼓膜穿孔者,并可防治鼓室内的真菌感染。国外有文献报道对鼓膜有穿孔的耳真菌病,建议用0.5%的咪康唑溶液,其机制相同。

环吡酮胺软膏、咪康唑软膏、盐酸特比萘芬软膏涂擦鼓膜表面。文献报道,唑类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具有药性温和、作用强、疗效快、疗程短及反应轻的优点。

真菌性鼓膜炎

真菌性鼓膜炎的治疗基本同真菌性中耳炎,也需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上一篇: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6天 下一篇:瘙痒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