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4-03-28 17:02:23

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原因

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1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对母儿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67-0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疾患,占全部妊娠的5%-10%,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约占妊娠相关的死亡总数的10-16%,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发病原因至今不完全清楚,但其有一定的高危因素如孕妇的年龄、妊娠的次数、家族史、营养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其主要症状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肾功能衰竭、昏迷、抽搐等并发症,早产死亡也时有发生[1]。同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效循环血量也大幅度下降,导致临床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的结局不良,早产及死胎现象时有发生[2]。现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及其对母儿的影响做以下的讨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院分娩总数为4320例,收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69例,年龄21-43岁,诊断标准以乐杰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7版)为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6.22%,269例中属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者71例,轻度子痫前期者84例,妊娠期高血压者114例。

1.2 统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并发症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 果

有269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6.22%,269例中属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者71例,轻度子痫前期者84例,妊娠期高血压者114例;并发症有胎盘早剥6例、DIC2例、肺水肿10例,心力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3例、HELLP综合征8例、脑血管意外1例等,引起孕妇死亡的占0.07%(2/269),引起围产儿死亡的占3.35%(9/269),早产18.58%(50/269)例。

3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和常见的疾病,在我国发生率9.4%-10.4%,可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常合并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生命健康。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出现高血压,这种孕妇通常有特发性高血压,即非妊娠所引起的高血压;在妊娠期首次出现BP≥14090mmHg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称为妊娠期高血压,产后方可确诊;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BP≥14090mmHg)、蛋白尿伴随临床症状或体征者称为子痫前期,可分为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3]。在本次所讨论的4320例孕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69例,发病率6.22%,269例中属于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者71例,轻度子痫前期者84例,妊娠期高血压者11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常见并发症有胎盘早剥6例、DIC2例、肺水肿10例,心力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3例、HELLP综合征8例、脑血管意外1例等,引起孕妇死亡的占0.07%(2/269),引起围产儿死亡的占3.35%(9/269),早产18.58%(50/26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的危害较大,因此在临床开展围妊娠期及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定期产前检查,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是保证母婴安全,避免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目的是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胎围生期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母婴预后。针对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密切监护母儿状态;子痫前期应住院治疗,防止子痫及并发症发生。治疗原则为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和必要时利尿、密切监测母胎状态、适时终止[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发现及早期防治可以做到推迟发病孕周、延长孕期及减少早产发生率的作用,同时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改善母婴预后结果[4]。我院近几年采用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过观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β2-MG、脐血流SD等指标变化,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适时终止妊娠,改善了母儿预后,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收到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管对孕产妇本身还是对胎儿都有严重的影响,一定要让公众对该病有较多的认识,在临床开展围妊娠期及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健康教育,从而让孕妇提高认识,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是保证母婴安全,避免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如何预防及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母儿双方面的情况,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是产科、儿科所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去研究。

参考文献

[1] 郑秋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1.

[2] 史素玲,李莉莉,等.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前检查与母儿结局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235-236.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95.

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2

胡荣,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博士,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一心脏病的临床治疗和二级预防方面有深入研究。以第一作者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在研基金一项。入选北京市青年高级人才库;为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特约专家主考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特约评审专家,兼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中国心血管医师编辑。

【编者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妊娠合并高血压都是导致孕妇和胎儿、新生儿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妊娠高血压的妇女更易发生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器官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血栓(DIC),胎儿容易宫内发育迟缓、早产或胎死宫内等。据统计15%以上的妊娠期合并用药问题都和高血压有关,需要妊娠期住院的孕妇大约1/4也是由于合并了高血压所致。

妊娠期女性合并高血压时,何时开始用药,应该使用何种药物以保证降压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母亲和胎儿的安全,一直是临床医生难以决策的问题。2011年9月欧洲心血管年会公布了《妊娠期心血管疾病治疗指南》,指南中针对妊娠期间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表、心律失常、高血压和静脉血栓的治疗及妊娠期临床用药提出了建议,本文胡荣教授将结合该指南对妊娠期合并高血压问题进行简单阐述。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时更多关注降压的同时,还要减少患者长期的心脑血管风险,改善预后。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妊娠高血压的处理原则首要关注妊娠期间(10个月左右)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共同安全,所以何时开始降压治疗,选用何种降压药物,在评估孕妇安全的同时,还要关注是否影响胎盘血供、胎儿发育及新生儿成长,因此妊娠高血压的处理和用药都和原发高血压有很多不同。

妊娠高血压的诊断和危险评估

血压的测量仍是以水银血压计测量,舒张压以Korotkoff V期为准,左侧斜躺位或动态血压测量也可以。妊娠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血肌酐和血尿酸,24小时尿蛋白,并注意排除嗜络细胞瘤合并的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定义为SBP≥140 mm Hg和/或DBP≥90 mm Hg(2次测量),并根据血压分为轻度高血压(140~159/90~109 mm Hg)和重度高血压(≥160/110 mm Hg)。

妊娠高血压包括了以下几种情况:妊娠前已患高血压、单纯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前高血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并伴有蛋白尿、未分类的妊娠高血压。

妊娠前高血压一般发生于1%~5%的妊娠妇女中,定义为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就发现血压≥140/90 mm Hg,并持续到产后42天以后,常合并蛋白尿。也有一些妊娠前高血压孕妇在妊娠前未发现其血压增高,妊娠早期(16周以内)由于妊娠生理变化,血压可能恢复正常,而仅在妊娠后期表现为高血压,这部分患者常被误认为是单纯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定义为妊娠导致的高血压合并或不合并蛋白尿,约占妊娠高血压的6%-7%。妊娠期高血压多见于妊娠20周以后,多数于产后42天内缓解,主要以器官灌注不良为特点。如果临床合并明显蛋白尿(>0.3 g/d或尿蛋白肌酐比值>30 mg/mmol)则称为先兆子痫,发生比例为5%-7%,但在妊娠前就有高血压的孕妇中可以高达25%。先兆子痫多见于首次妊娠、多胎妊娠、葡萄胎以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60%以上的妊娠会并发水肿,所以水肿已经不作为先兆子痫的诊断标准。

妊娠高血压的治疗

妊娠前就已有高血压的妇女如果妊娠期血压仅为轻度升高,在妊娠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低,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孕妇和胎儿预后较好,由于目前未发现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新生儿预后,所以此类低危患者可以考虑非药物治疗。部分妊娠前有高血压的女性在妊娠前半期由于妊娠生理性变化,血压恢复正常范围,可以停用降压药物,但是需要密切监测,必要时应恢复药物治疗。何时开始药物治疗争议较多,目前建议血压在140~150 mm Hg和/或90-95 mm Hg同时不伴靶器官损害的妊娠高血压,可以先行非药物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血压水平。

非药物治疗一妊娠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

1 限制活动和适当的左侧卧位,同时密切监视血压。

2 应严格无盐饮食,尤其是接近分娩时。

3 充分补充钙质(每天至少1克)能减低一半发生先兆子痫风险的概率,但是否能够预防高血压,目前意见尚不统一。

4 对于早期就发生先兆子痫(28周前)的孕妇可以小剂量应用阿司匹林(75~100 mg/天)预防血栓。

5 加强妊娠期间体重管理:怀孕前BMI30 kg/m2),妊娠期体重增加应不超过6.8 k。但是不建议肥胖女性在妊娠期减肥,因为这会导致新生儿低体重和影响婴儿发育。

妊娠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应用降压药物控制重度妊娠高血压是有益的,但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一直争议较大,因为药物降压虽然对孕妇有益,但降压治疗的同时也会影响胎盘的灌注,增加胎儿风险,因此目前多数指南均建议轻度妊娠高血压(140~169 mm Hg/90~109 mm Hg)只有在合并亚临床器官损害或伴有症状、蛋白尿时,血压大于140mmHg和/或90mmHg就开始药物治疗,否则建议从血压大于150/95mmHg以上时再开始药物治疗。

目前妊娠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惟一临床试验是30年前进行的,该研究使用的降压药物是甲基多巴,是惟一长期随访至儿童期(7.5年)并证明是安全的药物。甲基多巴可以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的长期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镇静、抑郁,少数人长期用药会出现肝功能异常,故肝功能不良、嗜铬细胞瘤者禁用。常用剂量为0.25 g,口服,2~3次/d;a和b阻滞剂拉贝洛尔同样有效。由于利尿剂可能会降低胎盘血流,应尽量避免使用利尿剂治疗高血压。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仅作为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第二选择,仅在高血压急症或出现先兆子痫时应用。严重高血压者可以静脉应用美托洛尔;静脉应用硫酸镁可用于惊厥发作和预防,但应注意硫酸镁会导致孕妇低血压和胎儿缺氧;乌拉地尔也可以应用于高血压急症(具体药物应用见表1)。

血压大于170 mm Hg和/或110 mm Hg时应急诊处理或住院治疗,选用.何种降压药物取决于何时分娩。静脉滴注拉贝洛尔,或口服甲基多巴和硝苯地平都可以作为急诊治疗的起始药物,目前不建议静脉应用肼苯哒嗪,因为比其他药物更易引起围产期不良反应。

高血压危象时可以静脉滴注硝普钠,起始速度为0 25~5.0 mg/(kg・min),但持续使用会引起胎儿氰化物中毒。先兆子痫伴有肺水肿时首选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起始5ug/min,每3~5分钟可以增加一次剂量,最大剂量100 ug/min。

妊娠高血压预后

1 产后妊娠高血压妇女在产后5天内血压多恢复正常,但1星期后血压再次升高,甲基多巴会引起产后抑郁,应避免产后使用。哺乳本身不会引起孕妇血压升高,但用于回乳的溴隐亭会使血压升高,所有抗高血压药物都会在乳汁中分泌,但多数浓度很低,只有硝苯地平和心得安在乳汁中的浓度和血液中一样高,哺乳妇女应避免使用。

2 妊娠高血压的长期预后发生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的女性在以后患高血压、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明显增高。妊娠高血压已经被明确地认为是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分娩后应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良好血压控制,及代谢指标的控制以降低未来心血管风险。

常用降压药物分级及不良反应(见表1)

此次欧洲指南中沿袭美国FDA的妊娠期用药分级:A、B、C、D、X五个等级,A是适宜应用,B、C、D依次递减,X类为禁用。五个等级的分类标准如下:

A类: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的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并在中、晚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据),对胎儿伤害的可能性极小。

B类:在动物繁殖实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繁殖试验显示有副反应(较不育为轻),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副反应(并在中、晚期妊娠并无危险的证据)。

C类:动物研究证明对胚胎有副反应(致畸、致死或其他),但在妇女中无对照组研究或在孕妇和动物的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药物仅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

D类: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有肯定的证据,尽管有害,对孕妇需肯定其有利方予应用(例如对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药物无效)。

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3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妊娠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围产期的一种常见疾病,文献报道血小板减少在妊娠中的发生率为6.6%~11.6%[1],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引起,可引起产妇产后出血、胎死宫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危及母婴的健康与生命。现对笔者所在医院36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36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初产妇26例,经产妇10例,均为单胎,平均年龄26.7岁;孕周35~42周;其中孕前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3例,产前检查发现29例,临产前发现4例。所有患者均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查,且均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

1.2 诊断标准 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有凝血功能障碍除外。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诊断:根据英国2003年2月公布的《血小板减少诊疗指南》[2]提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特征包括血小板轻度减少、血象除血小板减少外其他无异常、一般妊娠晚期发生、妊娠前分娩后均正常,无孕母出血、新生儿出血的临床表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经血液专科医师确诊。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第6版教科书[3]。

2 结果

36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有26例(72.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6例(16.7%)、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1例(2.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1例(2.8%),不明原因有2例(5.6%)。36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中有出血倾向者6例,血小板均<50×109/L,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淤斑。36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剖宫产16例(44.4%),阴道分娩20例(55.6%),发生产后出血2例(5.6%),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死亡。

3 讨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不明原因。其中,PAT是引起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首要原因。妊娠期血液成分会发生一些变化,如血浆容量、红细胞、白细胞增加。随着妊娠的进展,孕妇血容量增加,血小板消耗增多,但血小板一般不低于70×109/L[4,5],多在妊娠后期出现,无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出血危险,不需作额外的检查和特殊处理。本文36例患者中有26例(72.2%)诊断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未经针对性治疗,也无不良后果,分娩后很快恢复。有文献也报道,PAT在健康孕妇人群的发生率为5.4%~8.3%[6]。引起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第2位原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该病时血管痉挛性收缩,内皮细胞受损,前列腺素(PGI2)合成相对减少,而血栓素(TXA2)合成相对增加,PGI2/TXA2比例下降,引起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严重时可并发HELLP综合征。但同PAT一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也不会影响胎儿和新生儿的血小板,产后可迅速恢复正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增加,好发于女性,生育期易发病,但起病隐匿,与雌激素有关,80%~90%的患者有血小板相关抗体,且已作为诊断ITP的指标之一。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处理重点是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倾向。为此要进行严格的产前监护,至少每2周查1次血常规,动态观察血小板变化,根据孕龄及血小板计数,如血小板计数≥50×109/L,但无出血倾向者,常不需特殊治疗;血小板计数<20×109/L,临床有出血倾向或妊娠中、晚期血小板计数<50×109/L,给予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20~40 mg/d,肌内注射3 d。有贫血者加服铁剂、维生素C等治疗,经治疗后病情有所改善;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静注丙种球蛋白可较快提高血小板数目,每日0.4 g/kg,连续5 d,80%的病例有效。输注血小板仅用于急诊或术前准备。

分娩方式的选择,一般认为血小板>50×109/L,无产科并发症时可考虑阴道分娩,注意产程进展,尽量避免软产道损伤,彻底止血,防止产后出血和软产道血肿形成。血小板计数≤50×109/L,无产科指征者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选择分娩方式。血小板<20×109/L,则选择剖宫产,目的是减少母亲并发症,术前准备血源,术前术中输注血小板,以保持短期血小板升高,防止术中术后发生切口出血、子宫出血、颅内出血及脏器出血,术后使用辅助止血药物。

总之,任何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在妊娠期间都可能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应积极查明病因。根据病因积极治疗,从而有效地提高围产期安全系数。

参 考 文 献

[1] AL-Kouatly HB, Chasen ST, Kalish RB, et al. Causes of thrombocytopenia in triplet gestaions[J]. Am L Obset Gynecol,2003,189(1):177-180.

[2] 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metology General Hametological Task Force. Guidelin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adults, children and in pregnancy[J]. Br J HaeMato1,2003,120(4):574-596.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105.

[4] 姚荣欣,林莲莲,王玉环,等.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1):105.

[5] 王桂霞,吕建波,于晓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8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5(6):34-35.

[6] Kelton J G. Liopalhic throm bicytopenic complicating pregnancy[J]. Blood Rew,2002,16:43-46.

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4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9.4%,国外报道7%~12%。本病命名强调生育年龄妇女发生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与妊娠之间的因果关系。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在分娩后即随之消失。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收集我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0例,孕妇年龄21~38岁,平均29.5岁;孕周27~43周,平均35周;其中初产妇7例,经产妇3例。

        1.2病史  着重注意以下几点:①此次妊娠过:包括主要征象出现的时间及自觉症状。②既往病史:注意有无高血压、肾炎、肾盂炎或过敏病史。经产妇注意曾否并发过本病,有无足月小样儿,胎儿宫内死亡等。③妊娠合并症及高龄初产:此次妊娠是否并发贫血、肥胖、糖尿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是否高龄初产等。④有无明显诱因:如精神影响,物理刺激等。

        1.3主要征象有  ①高血压:多次测量后才能下结论,特别要注意孕前低血压者,只要血压较孕前或妊娠早期增加4/2kpa者,即使未达到18.6/12kpa高血压诊断标准,也应诊断。另外,应重视舒张压的升高一次测得血压升高者,宜静卧休息10分钟~15分钟以后再测定。②水肿:出现较早、程度不等,可由足踝至全身水肿,临床常用(+)(-)表示。(-)表示无水肿,(+)表示足踝及小腿明显凹陷水肿,经休息后也不消失。(++)表示水肿延至大腿,皮肤表现呈橘皮。(+++)表示水肿瘤及腹部及外阴,皮肤发亮。(++++)表示全身水肿,伴有腹水,对仅有脸肿,或仅感觉于足发胀,衣着及鞋发紧,体重增加者均应引起重视。③蛋白尿:可出现尿蛋白、镜检可见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一般正常孕妇24小时尿蛋白应<0.3g,如24小时尿蛋白>0.5g则为不正常,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一般不超过5g。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超过5g以上。要特别防止尿外分泌物如白带以及尿本身异常如尿道感染的混淆,故以中段尿或必要时导尿镜检为宜。以上三主征中,如同时有二者或二者以上并存,则一次测定也有诊断意义,凡此等征象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病史又明确,则可诊断为子痫前期。④自觉症状:如具备上述病史2~3征象并逐渐加重,突感前所未有的头痛,上腹痛,视力障碍或其他较重之不适,可确诊为先兆子痫。⑤抽搐与昏迷:有先兆子痫的短暂经过,迅即发生前述之典型抽搐、发作次数不等,陷于昏迷、子痫的诊断可以建立。

        1.4方法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原则,是按照轻重选用镇静、解痉、降压、利尿等药物:(1)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在门诊治疗,水肿在++以上者可取氨苯喋啶,双氢克尿塞,以利尿;血压高者可给鲁米那,利眠宁,利血平等药物以镇静、降压、定期复诊观察,必要时住院治疗。(2)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应急诊住院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各种刺激,并选用以下药物。①立即肌注吗啡10mg或杜冷丁100mg。

②25%硫酸镁20ml加入5%~10%葡萄液250ml~500ml中缓慢滴注或臀部深部肌注(每侧臀部可各注10ml)。③3小时~4小时后肌注氯丙嗪25mg,加杜冷丁50mg。④以后每隔3小时~4小时交替肌注上述同等数量的硫酸镁及氯丙嗪加杜冷丁,以后视病情酌情调整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3)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①缓慢静注冬眠1号半量或阿米妥纳0.5g加入25%葡萄糖20ml中,静滴25%硫酸镁20ml加入25%葡萄糖250ml,24小时内滴完。②2小时后,可重复静滴同剂量硫酸镁,或臀深部肌注25%硫酸镁20ml与肌注氯丙嗪25mg加杜冷丁50mg每6小时~8小时交替使用,每次用药前应测血压,并注意呼吸及腱反射,次便随时调整用药间隔时间及剂量。③静滴25%~50%葡萄糖250ml,必要时加用20%甘露醇200ml或速尿20mg~60mg,以促进排尿及降低颅内压。④适当补充碳酸氢钠及氯化钾,以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  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好发因素:年龄>35岁的高龄初产妇及年轻初产妇;体型矮胖者,即体重指数>0.24者;营养不良,特别伴有中、重度贫血者;精神紧张、运动过度者;有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者其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多较复杂;双胎、羊水过多、葡萄胎时发病率明显升高;气候变化与其发病关系密切,冬季及初春寒冷季节和气候升高情况下易于发病;有家族史者,如孕妇之母亲曾有重度子痫前期者,则此孕妇发病的可能性较大。

        对母体的影响:本病孕妇死亡原因以脑血管病和心力衰竭为最主要。两者共占66.67%。该病是否可致产后血压持续不能恢复正常或肾脏有持久性损害,至今尚无统一意见。有人认为子痫前期-子痫可引起机体持久的不可逆的病理过程,导致产后高血压、蛋白尿。另亦有人认为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在产后仍有高血压可能与原有隐性高血压或家庭高血压史有关,他们认为子痫前期-子痫之病变是完全可逆的,产后并无高血压或肾脏损害等问题。值得重视的另一问题是如果子痫前期-子痫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并发胎盘早期剥离时,则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母体安全影响很大,因为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可迅速发展致肾衰竭,造成死亡。对胎儿的影响: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死亡、死产、新生儿窒息死亡等。

        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措施。终止妊娠时机:轻度子痫前期在妊娠37周左右,重度子痫前期在妊娠34周左右。妊娠34周前,若出现危急情况(严重症状持续存在)、多器官损害、严重胎儿生长受限(低于第5百分位数线)、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亦应及时终止妊娠。国外有学者主张在使用大剂量拉贝洛尔(220mg)加硝苯地平(50mg)血压不能控制,或用硫酸镁治疗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持续存在,不考虑胎龄,在24~48h内终止妊娠;此外,血小板减少,或肝酶升高伴上腹部疼痛、压痛,或血清肌酐高于177μmol/l(2mg/dl),在48h内终止妊娠;妊娠33~34周者,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促胎肺成熟,在48h后终止妊娠。妊娠少于23周前予以引产。妊娠23~32周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观察24h的临床疗效,若母儿病情好转,则在34周终止妊娠,期间每日评估母儿情况,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和激素;但若母儿病情不允许,则随时终止妊娠。 

参 考 文 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9.

[2]苟文丽,方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定义及其诊断变迁[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581-583.

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5

1猝死的定义

猝死是指个体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意外死亡, 个体既往身体健康或虽然患病, 但病情基本稳定或好转,却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循环、呼吸停止, 意识丧失, 在很短时间内死亡[1]。猝死属于病理性死亡。对猝死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个体意外、突然, 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发病导致的死亡。对猝死死亡时限的界定, 目前尚不统一, 分别为1h,6h 或24h不等。最初规定的猝死时限为6h, 后来国际心脏病协会与美国心脏病协会联合商定, 确定24h内死亡为猝死的时限[1]。

2引起孕产妇猝死的主要原因及相关病理生理因素

妊娠期猝死以原有疾病的突然恶化为主,多见有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的病情突变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死于窒息、脑血管意外、HELLP综合症、DIC或心脏病合并妊娠等;分娩期以突然意外为多见如羊水栓塞,产后出血;产褥期以原有疾病在产褥期加重,如肺栓塞、电解质紊乱、产褥感染等。

WHO规定孕产妇死亡的医学原因分为直接产科原因和间接产科原因。直接产科原因死亡是妊娠、分娩或产后产科并发症导致的死亡, 约占80%; 间接产科原因死亡是死于妊娠前存在的疾病或由于妊娠的生理变化加重原有疾病导致的死亡, 例如疟疾、贫血、艾滋病、心血管疾病等[2]。我国孕产妇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心脏病、肝病等。孕产妇猝死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

孕产妇猝死的直接产科原因:

(1)产科出血: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3],产科出血多见于异位妊娠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等。各种原因所致产科出血短期内出现严重低血容量休克得不到及时纠正而猝死。其最终共同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1)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是孕产妇早期出血的主要原因,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9%。当输卵管妊娠破裂发生在间质部,由于该处血运丰富, 其破裂犹如子宫破裂, 症状极为严重, 患者常在短期内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救治不及时致猝死。在我国,异位妊娠所导致的死亡多与漏诊、误诊有关[4]。为避免上述事件的发生,临床医生对育龄期女性应详细询问月经史,必要时行hCG及B超检查,出现下腹隐痛伴失血性休克早期症状时,应行阴道后穹隆穿刺。异位妊娠破裂后,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案。

2)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此为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在美国,平均每200例妊娠中就有1例发生前置胎盘,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1%;每75~225例妊娠中就有1例发生胎盘早剥,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5%[5]。发生前置胎盘的孕产妇,产后由于胎盘附着的子宫下段肌组织菲薄,不能有效收缩压迫血窦,另外子宫下段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易穿透蜕膜侵入肌层形成植入性胎盘,使胎盘剥离不全导致产后大出血。临床上对妊娠晚期无痛性、无诱因反复阴道流血者,应及时行B超检查,避免漏诊。产前明确前置胎盘并有终止妊娠指征者,应及时终止妊娠,必要时行剖宫产,剖宫后可疑为植入性胎盘时,做好抢救出血、休克准备后,再仔细检查明确诊断,胎盘部分植入者应切除部分子宫组织,胎盘大部分植入者应行子宫次全或全切术。因前置胎盘大出血死亡者尸检时可见胎膜破口距胎盘边缘距离小于7 cm。发生胎盘早剥的孕产妇,子宫肌层由于血液浸润,导致子宫收缩力减弱,甚至子宫卒中。另外胎盘早剥常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难以控制。一经确诊,应及时终止妊娠,必要时行剖宫产。对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应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因胎盘早剥出血致死的孕产妇,尸检时胎盘母体面可见凝血块及压迹,有时甚至可见子宫卒中[5]。

3)子宫破裂:子宫破裂可引起大出血, 孕妇快速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 抢救不及时, 即发生猝死。主要发生于分娩期,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3%[5]。子宫破裂除与自身子宫病变(如剖宫产后瘢痕未完全愈合)或胎位不正有关外,还与不恰当的治疗措施有关。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法医学系受理的15例孕产妇死亡案例中, 5例因缩宫素使用不当致子宫破裂出血致死[6]。部分自发性子宫破裂可能与Ⅳ型埃勒斯-当洛综合征有关。

4)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多因宫缩不良、胎盘粘连不下、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所致。但临床上却常将上述原因误认为是其他死因。临床上对产后出血经手法按摩、宫缩剂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必要时切除子宫;胎盘滞留者应立即取出胎盘,残留胎盘应行钳刮术或其他刮宫术;若胎盘植入应切除子宫,同时积极抗休克、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的高峰期,应留产房加强观察。对因产后出血死亡者,尸检时要仔细检查阴道、宫腔及胎盘,注意有无胎盘残留、粘连及植入等。

(2)栓塞类疾病

1)羊水栓塞:羊水栓塞(AFE)是指在分娩过程中, 羊水突然进人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等一系列危重综合征。是孕产妇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AFE的发生较为罕见, 国外报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总的发病率为1/80,000[7]。2003年美国统计死亡率为70~80%, 其中1/3为猝死[8], 占孕产妇死亡的10%-15%。

AFE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有AFE的诱因, 如胎膜早破、宫缩过强、前置胎盘等。但是缺乏单一的临床或实验室诊断标准, 实验室检查, 拍摄射线胸片显示与成年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相似。

病理生理 羊水中有形物质进人母体, 阻塞肺小血管,通过引发肺动脉高压、过敏性休克、及急性肾衰等诱发孕产妇猝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AFE与羊水中前列腺素、白三烯、组织胺等物质有关[9]。

1/3的羊水栓塞患者在发病后1h死亡;1/3在1h后死亡;1/3存活,但发生肾衰或脑损伤,造成终生残疾[10]。

2)肺栓塞:也是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栓子多来自下肢深静脉,也可来自盆腔静脉。孕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妊娠期子宫对下腔静脉、髂静脉产生压迫,产后长期卧床等多种危险因素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每1 000~2 000个妊娠者就可能有1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孕产妇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是非妊娠妇女的5倍[5]。因此临床必须做到早期预防,应密切观察下肢有无疼痛、麻木、皮肤温度及色泽改变等,产后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卧位时抬高下肢。孕产妇因肺栓塞引起的猝死34%发生在产后1小时内, 39%在24小时内。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孕产妇存活率的关键,对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束胸感等症状的病人应迅速做出诊断以便及时抢救。通气/血流比值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肺栓塞最敏感而无创伤的检查方法,特异性高达88%。确诊为肺栓塞者应及时予以抗凝、溶栓或手术治疗。疑为肺栓塞死亡者,尸检时应仔细查找肺动脉中有无血栓栓子,并检查下肢深静脉及盆腔静脉等可疑血栓形成部位[5]。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资料表明, 妊娠高血压有较强的遗传倾向。

病理生理 该病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 包括冠状动脉痉挛, 外周阻力增加, 血压上升, 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注不足。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血液凝固性增加, 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猫滞性增高等。继而导致重要脏器损害。妊娠期高血压处理不及时易发生颅内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子痫、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等病变引发猝死。

(4)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发猝死。感染性休克是因各种病原体感染所致组织灌注不良、缺氧和器官损伤等, 常为厌氧菌, 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混合感染所致。感染性休克以厌氧菌为主, 故以内毒素休克为常见。孕产妇感染性休克常为产褥感染,手术感染,早期破膜并发急性绒毛羊膜炎等所致。

孕产妇猝死的间接产科原因:

(1)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产妇,在围生期发生猝死是由各种心脏疾患所引起。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均可使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衰,导致孕产妇猝死。妊娠合并心脏病导致猝死最常见机制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继之转为慢性心律失常或心搏停顿。

病理生理 因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几率为35-50%, 居第1位, 可分为左向右分流型, 右向左分流型及无分流型先心病3种。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当这一缺损面积大于1cm2, 可引起右向左分流, 出现发绀症状。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是法洛四联症和艾森曼格综合征, 常伴有血红细胞增多症。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 以肺动脉瓣口狭窄多见, 当瓣口面积减小60%以上时, 右心负荷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及心排血量增加而加重。其他亦可见主动脉瓣狭窄和马方综合征又称为夹层动脉瘤, 以上各病变均易导致心衰, 引发猝死。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居第2位, 以二尖瓣狭窄多见, 为其中的2/3-3/4。当二尖瓣狭窄程度严重时, 肺水肿和心衰发生率大大提高, 猝死机会增加。

由于诊断及治疗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明显减少。

(2)妊娠期特有心脏疾病 妊娠期特有心脏疾病包括围产期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炎。围产期心肌病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4%[5],以既往无心血管病史的孕产妇出现心肌收缩障碍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对既往无心血管病史者,心力衰竭发生于妊娠最后3个月、产后6个月内,在排除其他心脏疾病的基础上,便可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11]。可发展为严重的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该病属于特异性心脏病, 病理改变类似于扩张性心肌病。该病可能与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因素, 血浆硒、松弛素分泌异常等有关。治疗以防止和纠正心力衰竭为主。尸检时可见心室腔扩大,类似扩张性心肌病,镜下可见非特异性的心肌纤维肥大,心肌间质纤维样变性。围产期心肌炎可发生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多数学者认为, 该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是心肌本身局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该病致心功能严重受损者, 妊娠期发生心衰的危险性大, 猝死几率高。其确诊依赖于心肌活检。尸检时可见心脏增大,镜下见淋巴细胞浸润、心肌坏死等心肌炎性改变[5]。

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在孕产妇既往无心脏病史的基础上, 突然发生以左心衰为主的全心衰。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 冠状动脉痉挛, 心肌缺血, 周围小动脉阻力增加, 水、电解质紊乱, 血勃度增加等, 易诱发急性心衰, 导致猝死。

(3)妊娠合并肝脏疾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2位间接产科原因,占5.1%,以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常见。妊娠期生理变化会加重肝功能损害,更易发生重症肝炎、消化道出血、D IC等,严重危及孕产妇生命。临床处理原则与非孕期相同,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转贴于

严重妊娠急性脂肪肝、急性重症肝炎、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猝死。

(4)电解质紊乱也是引起孕产妇猝死的原因之一, 常见的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低镁血症等。低钠血症可导致脑细胞水肿, 高钠血症可致脑细胞脱水而诱发猝死。低钾血症使骨骼肌功能紊乱, 严重时导致呼吸肌麻痹, 是低钾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低钾还可以引起心肌兴奋性升高、有效不应期缩短和超常期延长、传导性降低, 以及快反应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增强,故易引起兴奋折返而发生各种心律失常, 导致猝死。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对骨骼肌的影响和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严重的高钾血症可因传导阻滞或心肌兴奋性消失而引起心搏骤停。低镁血症时, 心肌兴奋性和自律性增强而传导性降低, 因而可引起心律失常, 还可导致低钾血症。若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 则有的患者发生猝死。但经充分治疗后孕产妇病死率可下降。

(5)其他少见原因:自发性颅内出血、脾破裂、胃肠道破裂、血管破裂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并不多见。部分自发性脾破裂、胃肠道破裂等可能与Ⅳ型埃勒斯2当洛综合征有关[5]。我院所受理的32例中, 1例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脾破裂出血性休克被漏诊,不排除与促进分娩挤压腹部不当有关[12]。

3孕产妇猝死的抢救和治疗

3.1猝死的抢救:猝死的抢救关键在于及时, 猝死4min-6min后脑细胞即发生不可逆损害, 10min脑组织死亡。如在4min内复苏,50% 有存活希望, 超过4min-6min开始复苏, 仅10%可救活, 超过6min仅4%可救活,10min以上, 则存活希望极低。如何在4min内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 是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关键。新的复苏指南强调, 应在大动脉搏动消失, 呼吸停止10s内完成评估开始复苏[13]。当出现下列表现时即刻复苏:①意识突然丧失或痉挛后很快意识丧失;②以大动脉搏动消失为主要依据;③喘息样呼吸或无呼吸;④瞳孔散大;⑤手术伤口出血突然停止, 血色变紫;⑥全身发绀、发白。初级CPR是指支持基础生命活动, 迅速给重要脏器供氧。初级CPR最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心脏骤停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呼吸停止、心脏停搏是初级指征, 内容包括迅速识别和采取措施, 如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除颤、识别和清除呼吸道梗阻。初级的程序:①开放气道;②人工呼吸;③循环复苏;④药物;⑤心电图;⑥除颤;⑦监测;⑧脑复苏;⑨重症监护。高级CPR是指进一步生命支持,包括继续进行的初级、除颤、给氧、通气, 以及气道支持的辅助装置、循环辅助装置, 药物治疗, 复苏后治疗。

CPR成功后, 约有半数患者在24h内出现心功能异常、微循环异常和脑功能异常;1d-3d内出现小肠通透性增加, 若发生败血症和多脏器衰竭, 可出现严重感染等[14]。复苏后处理包括维持有效循环、维持呼吸、防止脑水肿、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治急性肾衰及继发感染等。

3.2CPR中孕产妇的特殊处理

3.2.1孕产妇的生理特点:妊娠时心排血量和血液容积比、心率、呼吸、氧耗均增加;肺功能、全身或肺血管阻力, 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对肺动脉楔压的比值均降低。此外, 孕产妇平躺时, 巨大子宫右旋会压迫肠动、静脉, 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 造成血压降低, 心排血量下降25%。孕产妇气道和胸部解剖学及呼吸生理改变, 导致插管通气困难, 以及吸入的危险性增加。由于孕妇的血容量增加了50%, 心排血量增加40%, 后负荷降低及心脏长大, 故徒手的最佳效果也只能维持正常心排血量的30%。孕产妇稀释性贫血改变携氧能力, 增加了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的能力, 而导致药物中毒的风险性增加。

3.2.2孕产妇心肺复苏的特点 孕妇心跳骤停也可以采用最简单基本生命支持方法。孕妇进行时,应抬高右腰、臀部, 将子宫推向一侧, 缓解对血管的压迫, 常用方法是在右腰、臀部下垫一枕头或其他物体。另外, 也可由位急救人员进行, 一位进行, 另一位急救人员跪着用大腿抵住患者的背部, 同时也具有稳定患者背部及骨盆的作用。在孕妇中, 同样要考虑对胎儿生命的挽救,应及时取出胎儿, 这样才可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增加回心血量, 有利于母儿的存活。若胎儿有存活希望如孕周大于周, 宫高的记录即为孕妇孕期周数或者有可靠的停经日期或有准确的孕周记录进行仍无效, 应立即剖宫取出胎儿, 即便胎儿很小, 行剖宫产后也可增加母体回心血量, 提高母体存活率,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很难确定是否应行剖宫产。这必须由有经验丰富的产科及儿科医师一同参与抢救, 应充分考虑母儿双方状况及存活可能性, 由医疗条件和医疗人员技术水平、急救处理时间和反应等多种因素来做决定。

总之,妊娠本身的死亡率相当低, 约为1/30000, 但当妊娠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等时, 死亡率会大大增高。因此,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严密监测和预防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在孕产妇发生猝死时, 要充分考虑孕产妇特殊的生理特点, 兼顾母儿双方安全, 积极实施复苏处理, 以降低孕产妇猝死率及胎儿死亡率, 改善母儿预后。

参考文献

[1]Virmani R,Roberts WC.Sudden cardiac death.Hum Pathol,1987,18(5):485-492

[2]Abou Zahr C. MaternalMortality in 2000: EstimatesDevelopedbyWHO,U IC2EF and UNFPA [M ]. Geneva ( Switzerland) :Department of Rep roductive Healthand Researc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 141-143

[3]杨悦,吕玉人,黄醒华. 孕产妇猝死28 例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2(12):731-733

[4]郭少峰,易旭夫,陈晓刚,等. 与医源性相关的输卵管妊娠破裂死亡法医病理学研究.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13(2):144-146

[5]Prahlow J A, Barnard J J. Pregnancy-related maternal deaths. Am J ForensicMed Pathol, 2004,25 (3):220-236

[6]莫耀南,赵贵森,李凡,等. 15例围产期孕产妇死亡纠纷的法医学鉴定分析[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2, 17(2):107-108

[7]K Hill,K Thomas,C AbouZahr,N Walker,L Say,M Inoue,E Suzuki. Estimates of maternal mortality worldwide between 1990 and 2005: an assessment of available data .Lancet, 2007, 370:1311-1319

[8]Biron-Andreani C,Morau E,Schved JF,et al.Amniotic fluid embolism with haemostasis complication:primary fibrinogendysis or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Pathophysiolo of Haemostasia&Thrombo.2003,33(3):170-171

[9]Robillard J, Gauvin F, Molinaro G, et al . The syndrome of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bradykinin. Am J Obstet Gynecol, 2005,193:1508-1512

[10]LR Christiansen,KA Collins. Pregnancy-associated deaths: a 15-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and overall review of maternal pathophysiology .Am J Forensic Med Pathol, 2006, 27:11-19

[11]Ackerstaff R G, Suttorp M J,Van-den-Berg J C, et al. Prediction of early cerebral outcome by transcranial Doppler monitoring in carotid bifurcation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J]. J VascSurg, 2005, 41(4):618-624

[12]易旭夫,廖志钢,李梅,等. 32例妊娠期死亡法医病理学研究[J].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1,8(3):153-155

[13]黄培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7-750

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6

一、非药物性预防

1.1加强围产保健和孕产妇系统管理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与围产保健质量有一定关系。苏莉等研究产前检查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母儿并发症的关系发现,无产前检查的重度子痫前期比例显著增加,子痫孕妇中大部分无产前检查并来源于流动人口。也有研究表明,未参加孕检的子痫患者以农村及流动人口为多,在起病早晚、严重程度上有明显差异,提示孕检质量与子痫发病密切相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复杂、要针对病因进行预防目前尚难实现,但探索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是可行的。袁蜀豫等采取对孕妇实行开放与参与式管理,对管理的孕妇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将诸多因素分为可预防因素、可转变因素、可控制因素、突发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9%、1.49%vs9.21%、3.80%),认为通过科学有效管理和预防,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特别是重度患者的发生率。朱茂灵等研究表明,对孕妇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筛查及对筛查阳性孕妇进行动态监测和临床干预,可以大幅度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1.30%vs7.49%)。有资料表明,孕妇缺乏保健意识,不进行正规的产前检查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特别是重度)发生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外来流动人口的孕妇是发生该病的高危人群。高度关注外来人口孕产妇早孕保健、产前检查、健康教育对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因此,只有健全和加强产前检查和围产保健,才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及对母婴的危害。

1.2生活习惯和饮食调整

1.2.1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日渐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A型行为、应激生活事件及焦虑情绪等心理社会应激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型性格孕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危险是非A型性格孕产妇的4.841倍。孕早、中期具有A型行为、焦虑情绪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个性心理孕妇,分别为15.53%、17.39%和6.02%[12]。A型性格孕产妇在妊娠过程中,会表现出易紧张、急噪、易冲动、情绪变化大等特征,致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因此,针对以上高危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努力纠正患者的A型行为,疏导焦虑情绪,改变心理健康状况,对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1.2.2适当的体育锻炼流行学调查显示,职业和业余的体育活动者子痫前期发病率低,认为规律的产前运动减少该病发生的机制为:①刺激胎盘生长和血液供应;②减少氧化作用,减轻过氧化损害。③使母体内皮功能障碍恢复。

1.2.3饮食管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量资料显示其发生、发展均与营养过剩、营养缺乏和多种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钙和硒。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钙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孕妇,低钙摄入与该病发生有密切关系。孕妇应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钾及其他微量元素(镁、硒、锌等)的食品,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入。许多研究证明,高蛋白饮食,特别是动物性高蛋白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重要意义。高蛋白食物可以改善机体动脉血管的弹性,蛋白质中的甲硫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牛磺氨酸还能促进钠盐排泄,起到降压作用。增加高钾食物,可促进钠盐排泄,调节细胞内钠与钾比值,对降低高血压有重要意义。微量元素中的铁、钙、镁硒、锌等均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血管和神经肌肉敏感性的作用,故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维生素A、C、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内皮细胞损伤。维生素C还能促进钙、铁吸收。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其他维生素能促进和调。

节物质代谢,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均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资料显示,通过合理的营养管理可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冯启明等通过对孕妇实施营养教育、制定膳食原则和配制食谱等营养干预措施,实验组妊高征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15.5%。这可能与实验组孕妇的热能、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素摄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营养状况得到全面改善有关。认为营养干预可提高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全面改善孕妇营养状况,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何梅等研究发现,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食纤维素较正常孕妇少,认为妊娠妇女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其膳食中纤维素的含量较低有一定的关系,增加孕妇膳食中纤维素含量对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益,但对是否通过增加膳食中纤维素的含量就能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1.3控制体重肥胖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许多研究表明,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BMI增加值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关系密切。Vambngue等的单变量分析中提示孕前BMI增加的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进一步的多变量分析均表明BMI>27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orris等[20]调查了4589名美国妊娠妇女,发现体质指数的上升与先兆子痫的发生率直接相关,体质指数26~34的孕妇发生先兆子痫的危险度,比体质指数<19.8的孕妇增加2.55倍;体质指数≥35的孕妇,危险度增加4.16倍;黄涛等研究结果也显示,孕妇的体质量指数越大,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越高,孕期体质量的增加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呈正相关,并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时体质量均进入回归方程。所以控制体质量,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药物预防

用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的药物旨在纠正一定的异常,例如生化失衡,病理生理机制或饮食缺乏,目前文献报道用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药物有钙、阿司匹林、维生素C、维生素E、硒、镁剂和一些中药等。

2.1钙剂目前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钙代失常有关,其原理可能为血清钙水平降低,刺激甲状旁腺(PTH)分泌,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减少钙离子丢失,但PTH能使钙离子跨膜内流,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兴奋性增强,导致血压上升。吴曼祯等研究总结表明,妊娠中期妊高征患者血清钙含量低于正常妊娠者,且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加重而更为显著。国外有学者用妊娠期补钙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从妊娠20~24周/24~28周开始服用钙元素12mg增至2g,经观察不补钙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征发病率为18%,补钙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7%~9%,补钙组发病率4%,效果最好,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孕24周起每日补充2g钙的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由27.9%降至4.1%。对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倾向的孕妇于20周后予补钙治疗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比未补钙者明显降低,而与正常孕妇比较无差异。补钙剂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关系为补钙1200mg组<补钙600mg组<未补钙组。认为补钙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安全、有效措施。有人通过实验主张维生素D?3与钙补充联合应用,比单纯补充钙更能有效地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目前,补钙在人体试验中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作用有着争议。一些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显示补钙未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Levine等将4589名健康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前瞻性、双盲、临床对照试验,从孕13~21周起治疗组每日接受2.0g的元素钙,对照组服安慰剂,结果发现,补钙并不能显著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和严重性,也不能延迟发病时间。最近多个关于补钙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系统评价表明,补钙后子痫前期的子痫发生率中度下降,有高血压危险的妇女受益最大,低基础钙摄入者受益也大。认为补钙对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者和低基础钙摄入者有益,但最佳剂量有待进一步探索。而补钙对低危孕妇和基础饮食钙摄入充分者的预防作用尚需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证实。

2.2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20世纪70年代未期兴起的。主要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强烈收缩血管的血栓素(TXA?2)和强烈舒张血管的前列环素(PGI)不平衡。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降低血栓素水平而对内皮来源的PGI的环氧化酶抑制性弱,从而改变两者的不平衡。同时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纤维结合蛋白生成和减少血浆抗凝血酶Ⅲ的作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阻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的病理变化,起到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由于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造成管腔狭窄,周围阻力增大,以及血管内皮损伤,从而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和肢体水肿等。血管内皮的损伤可进一步诱导血小板聚集,引起小血管血栓形成,聚集的血小板产生并释放血栓烷,刺激血管壁,使其强烈收缩甚至痉挛,从而加大外周阻力,促使血压持续增高,成为先兆子痫及子痫的发病基础。小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烷生成的药理作用,可以预防小血管内血栓形成,防范血栓烷引起的小血管收缩和痉挛,降低血管对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血管扩张,周围循环阻力降低,从而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压,降低先兆子痫及子痫之发病率。Hauth随机抽样604例初产妇于妊娠24周,每日服阿司匹林60mg,服药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为1.7%,安慰组为5.6%(P<0.01)。上海妇产医院对孕28周妇女开始口服阿司匹林,50mg/d,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8.2%,安慰组为20.8%,差异显著。

因此,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被认为在低危和高危孕妇中能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但近年来一些大规模的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研究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没有作用,而有显著的不良反应(增加胎盘早剥的危险),其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待进一步研究。最近有关阿司匹林的一项系统评价涉及2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3598例孕妇,分析后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在低危人群中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没有作用,在高危人群中应用有小~中度的益处,下一步的研究需确定哪些孕妇最受益,从何时开始治疗最好以及最佳治疗剂量。

2.3维生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做为抗氧化剂,可抑制磷脂过氧化作用,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孕期补充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可预防和中断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先兆子痫的发展。

Chappell等对160例孕妇自16~22周始至分娩,每日服用维生素E400IU和维生素C1000mg或安慰剂,结果维生素组先兆子痫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安慰组的26%。满冬梅等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方法,认为口服维生素E(每日补充维生素E0.3g直至预产期)对阻止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向重度发展有着重要的预防价值。而最近Beazley等的研究,将109例14-20周的高危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每天口服维生素E40U和维生素C1000mg)和安慰剂对照组,结果试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17.3%vs18.8%,(P<0.05),认为补充维生素E和维生素C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作用比我们预想的要小,并分析出以后的随机对照研究需要两组各500例以上才能在临床上显示出是否有效。

2.4硒硒是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酶可防止机体受脂质过氧化物(LOP)的损害,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改善LOP对血管壁的损伤。研究表明,正常妊娠时硒的需要量增加,母血硒含量下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体内血硒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孕妇,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Rayman等研究了53例子痫前期患者和53例配对正常孕妇的中趾甲硒水平,结果子痫前期患者明显低于正常者,且子痫前期组低硒程度与疾病严重性明显相关。有研究,对18~32周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孕妇每日补硒元素50μg至分娩,结果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4%vs26.0%)。但目前关于硒预防作用的研究较少,尚需更多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2.5镁正常妊娠时,血清镁含量在孕期略降低,但变化不明显。国外曾报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体内镁缺乏有关。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镁值与正常孕妇无明显差异。Adam等研究发现,先兆子痫妇女与正常孕妇血镁浓度无明显差异,但细胞内镁浓度明显降低,引起血管张力增加。研究表明,镁能促进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PGI?2,使患者体内PGI?2和TXA?2处于平衡状态,而且镁是钙的天然拮抗剂。镁调节钙平衡,使血管内外钙离子浓度处于稳定状态,同时镁离子使血管舒张,增加肾血流量,使尿钙排出增加,认为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李娟等给孕17~26周孕妇口服钙镁片6片/d,每片含钙216.7mg,含镁108.3mg,连续口服至分娩。结果显示,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vs15.33%),证实了孕期补充钙、镁剂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机理为降低血管对血管紧张素敏感性。

2.6中药有些中药如大黄、川芎嗪、丹参等因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有将其用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报道,但目前尚无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2.6.1小剂量熟地黄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是以全身小动脉痉挛为基础,而中药大黄有活血化淤、清热以及改善肾功能,扩张末梢血管等作用。王建荣等根据大黄的作用,以小剂量熟大黄对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好发因素的孕妇进行预防性用药观察其效果,结果显示,大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5.1%,而安慰剂组发生率为20.9%,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采用小剂量熟大黄口服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是一种简便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2.6.2丹参、川芎嗪丹参具有活血化淤、扩张血管、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降脂质过氧化酶、升高PGI?2/TXA?2等比值作用。川芎嗪能抗血小板凝集、扩张

小动脉、改善微循环。袁淑英等对高危孕妇从28周起口服复方丹参6片/d、川芎嗪150mg/d、维生素E150mg/d,结果用药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vs32%(P<0.01))。

2.6.4中药茵陈汤有研究表明,通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阳性者服用茵陈汤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阳性者,服用茵陈汤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比例,明显低于无服茵陈汤的病例,服药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平均孕周大于对照组。认为茵陈汤具有一定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作用。目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未明,其中一假说认为免疫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茵陈汤中黄芩和甘草均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而茵陈、黄芩均有降压、利尿的作用,可以说茵陈汤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防是有药理学根据的。

参考文献:

[1]LainKY,RobertsM.Contemporaryconceptsofthepathogenesisandmanagementofpre-eclampsiaJAMA,2002,287(24):3183-3186.[2]DekkerG.SibaiB.Prmary,secondary,andtreventionofpreeclampsia.Lancet2001,357(8):209-215.

[3]苏莉,黄醒华,翟桂荣.围产保健与妊高征的发生及其母儿并发症.中国妇幼保健,2001,16(2):97-99(①-3).

[4]王玉萍,侯素珍.子痫发病与产前保健的关系探讨.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00-3801.

[5]王敬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与分析.哈尔滨医药,2008,28(5):25-26.

[6]袁蜀豫,梁彩红,李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防措施的研究及效果评价.河南医学研究,2008,17(1):48-50.

[7]朱茂灵,百鹰,苏丽辉,等.妊高征筛查加临床干预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382-3384.

[8]朱丽萍,秦敏,李芬,等.上海市孕产期系统保健现状与对策探讨.中国妇幼保健,2004,19(5):78-80.

[9]邵红芳,黄亚娟,薛月珍.产前检查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局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185-2187.

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7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妊娠结局;防治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58-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是多系统功能紊乱并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肾功能衰竭或抽搐性昏迷,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也是引起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为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治对策,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5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5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设为观察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1.5岁;体重44-69kg,平均体重56.5kg;其中经产妇11例、初产妇46例;孕产次0-4次。选择同期的57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2.5岁;体重46-71kg,平均体重58.5kg;其中经产妇15例、初产妇42例;孕产次0-3次。两组产妇临床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孕期20周首次出现血压升高;①轻度:血压≥140/90mmHg,可伴轻微蛋白尿和(或)水肿;②中度:血压≥150/100mmHg,尿蛋白“+”和(或)水肿,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头晕等;③重度:(包括先兆子痫和子痫),血压≥160/110mmHg,蛋白尿“+〖KG-*3〗+”伴水肿,发生抽搐和昏迷。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母体并发症(子痫、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产前出血、早产、产后出血)情况、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Apga r评分、胎儿宫内窘迫、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见表1。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57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57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并将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做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母体并发症、新生儿宫内窘迫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且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妊娠结局;防治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58-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是多系统功能紊乱并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肾功能衰竭或抽搐性昏迷,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也是引起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为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治对策,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5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5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设为观察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1.5岁;体重44-69kg,平均体重56.5kg;其中经产妇11例、初产妇46例;孕产次0-4次。选择同期的57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2.5岁;体重46-71kg,平均体重58.5kg;其中经产妇15例、初产妇42例;孕产次0-3次。两组产妇临床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孕期20周首次出现血压升高;①轻度:血压≥140/90mmHg,可伴轻微蛋白尿和(或)水肿;②中度:血压≥150/100mmHg,尿蛋白“+”和(或)水肿,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头晕等;③重度:(包括先兆子痫和子痫),血压≥160/110mmHg,蛋白尿“+〖KG-*3〗+”伴水肿,发生抽搐和昏迷。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母体并发症(子痫、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产前出血、早产、产后出血)情况、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Apga r评分、胎儿宫内窘迫、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见表1。

3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高血压的病理过程中血流的变化比血压的变化更早,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患者的微循环已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若早期就能发现异常,识别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亚临床阶段,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及干预性治疗,不仅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还能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3]。因全身小动脉痉挛为本病的基本病变;由于小动脉痉挛造成管腔狭窄,周围阻力增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体液和蛋白质渗漏,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和血液浓缩,使全身各器官组织因缺血和缺氧而受到损害,严重者因体内各器官发生病理组织学变化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体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正常妊娠的情况下,子宫血管会发生生理性变化,子宫肌层的螺旋小动脉及蜕膜变粗而发生卷曲,以利于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而妊高征时这种变化仅限于蜕膜层的部分血管分支,子宫肌层的螺旋小动脉及蜕膜其他部分血管则发生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坏死,内膜细胞脂肪变,因血管管腔狭窄,使母体对胎儿的血流供应受到影响,胎盘功能因此受到损害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结果新生儿宫内窘迫及死亡率高,Apgar评分低。

治疗原则为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及必要时利尿,适时终止妊娠。规范合理应用硫酸镁可大大改善孕妇病情,但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硫酸镁剂量及滴注速度,以警惕镁中毒的发生,且治疗时需备好钙剂作为解毒剂;而合理扩容可通过改善微循环而改善胎盘血液供应,纠正组织缺氧,减少尿蛋白漏出,从而有利于胎儿宫内生长。妊高征孕妇可使胎儿生长受限,甚至胎死宫中;故妊高征产妇经治疗后,适时终止妊娠是极为重要的措施[4]。同时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密切监视血压和尿蛋白外,还要对患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危险人群适当药物预防,从而减少本病的发生和阻止其发展;并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减少脂肪和食用盐的摄入,以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病率;而足够的休息和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有助于抑制妊高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蕾.丁彩云.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98例妊娠结局分析.吉林医学,2013.3,34(9):1736-1737.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106.

[3] 胡萍.王斌.动态监测孕妇甲襞微循环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632.

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8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围手术期; 剖宫产; 麻醉方法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144-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in pregnancy)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抽搐、心肾功能衰竭为临床特点,继发累及心、脑、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严重者可出现痉挛抽搐、胎盘早剥、颅内出血及死亡,对母婴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产妇和婴儿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诱发全身的病理变化,可累及多个重要器官,最终导致孕妇死亡,胎儿将因发生胎盘供血障碍而在宫内窘迫或死亡[2]。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的掌握及手术时麻醉方法的应用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安危。本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进行分析及剖宫产麻醉方法进行探讨。

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

目前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述,但基本病变已经确定,多数学者倾向于子宫,由于遗传方面的某些缺陷致母-胎免疫功能失调,胎盘缺血、缺氧或免疫病理反应引起毒性因子产生,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从而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

2.1 心血管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尤以合并慢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持续收缩压大于140 mm Hg或持续舒张压大于90 mm Hg。由于患者体内总的水分和钠含量增加,因此体液和蛋白质从血管转移至血管外,结果导致血容量不足,以致于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和外周水肿。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由于心室功能障碍、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和肺毛细血管渗透压增加出现肺水增多倾向,出现肺充血、急性肺水肿。由于心室前负荷及心搏量降低和左心室后负荷升高,导致心力衰竭。

2.2 中枢神经系统

孕妇常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表现为高度的特异性,如头痛、视力减退及相关病理反射亢进等,但严重程度并不肯定与血压重程度一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的孕妇有大部分是由于发生了脑出血。

2.3 血液系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大多数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明显增多,血液黏稠度会增高,最常见的凝血功能障碍是血小板相对减少,尽管血小板计数基本不变,但功能可能受损。妊娠期机体凝血、抗凝和纤维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凝血功能增强,抗凝、纤溶功能减弱,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3]。

2.4 肾脏

由于肾小球血管受损及肾小球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可出现肾功能异常,如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率过滤显著下降,同时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文献[4]报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肾小球疾病有相同的免疫反应发病过程,表现为IgG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大量沉积。

2.5 肝脏

患者肝血流量减少,导致功能受损,可出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升高。文献[5]报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常伴有脂代谢异常,高血脂是血管内皮损伤因子之一,而血管内皮损伤则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直接相关。

2.6 胎盘或滋养叶细胞缺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子宫内压增高使子宫胎盘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因此胎盘处于低灌注状态,可导致胎儿慢性缺氧和宫内发育迟缓。免疫病理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明显的母胎免疫损伤,如胎盘免疫性绒毛炎,病灶中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细胞的聚集与活化,提示可能与母胎间保护性免疫机制的异常有关[6]。

3 麻醉选择

3.1 硬膜外麻醉

其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平面容易控制,血压波动小,对母婴影响小的优点,能充分消除患者术中因紧张、激动引起的应激反应,加快血液流速,扩张区域阻滞内周围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同时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另外腹腔内压和宫内压也降低。有研究表明硬膜外麻醉的镇痛作用能使催乳素分泌增加,促进早泌乳,有利维持孕妇的循环稳定[7]。缺点是用药量大,麻醉过程中起效慢诱导时间较长[8],阻滞效果欠佳,麻醉不完全发生率较高,给产妇和胎儿带来一定的影响。

3.2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可充分发挥腰麻和硬膜外的优势避免其缺点,它是将脊麻与硬膜外麻醉融合的一种麻醉方式,具有起效迅速、阻滞效果良好,局部用药量小、肌肉松弛完全[9],对心率、血压和心脏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对胎儿影响小等优点,而且阻滞平面可控性强,通过调整注药速度,控制平面高低,大大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危险。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经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常使其发生率降低,发生时间缩短及降低其严重程度。在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时间更长,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恢复大有益处[10]。该麻醉方式物用量相对较少,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1]。麻醉平面在最低有效平面及解除子宫对下肢静脉的压迫均能达到有效预防效果。麻醉后虽有血压下降,但大多数在生理范围内,而且适度的降压可预防及控制产妇抽搐,减轻心脏负荷,增加肾脏、子宫的血液灌注量,避免心衰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缺点是麻醉平面过高时呼吸、循环抑制明显,术后头痛发生率高。

3.3 全身麻醉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手术中应用不多,主要是在患者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肺水肿、心功能不全、伴有子痫发作者、有椎管内麻醉禁忌时。全麻具有诱导迅速,心血管功能稳定,良好的气道控制,麻醉效果好的优点。缺点是必须气管内插管,返流误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多,插管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对体循环和肺循环血压影响大,易诱发心肌梗死和心跳骤停等。

4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由于其病理、生理的改变,增加麻醉处理的难度,麻醉过程中既要镇痛、肌松完善,以防疼痛及手术刺激引起产妇不适及脑出血意外,又要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平稳,避免血压剧烈下降,造成子宫血流减少,还要防止镇痛、镇静药物对母婴的影响,降低母婴死亡率,麻醉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学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其血液中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浆黏度相对增高,血液及流动性出现异常[13]。导致患者血流减慢,并发全身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增加,直接影响到胎盘灌注,不利于胎儿正常发育。对胎儿影响较大,因此要适时终止妊娠,剖宫产就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重要措施[14-15],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合理选择麻醉方式,术中起效时间的长短、麻醉效果、舒适程度、肌肉松弛度程度直接关系到胎儿取出的快慢和新生儿安危。

综上所述,在保证产妇及新生儿安全的前提下,腰硬-联合麻醉总体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这是因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平面较高,普通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较多,但产妇在妊娠期间腰椎代偿性前屈,椎管内静脉丛明显扩张,容积变小[16],物在节段内扩散较多,减少了物的用量,这样既避免产妇局麻药中毒,又保证胎儿的安全。总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以控制,对母婴影响较小,是一种较好的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汤浩,胡玲卿,陈江.动态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微循环,2008,12(5):282.

[2]胡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08-109.

[3]李雅丽,苏兆娟,葛月萍.妊高症患者血小板激活功能及血液纤溶状态的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7):426-427.

[4]郑敏,张四友,孔耀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肾脏穿刺结果分析[J].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6):356-357.

[5]郭海香,高眉扬.脂质代谢与高血压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2):106-108.

[6]Dekker G A,Sibai B M.Low-dose aspirin in the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and fetal growth retardation:rationale,mechanisms,and clinical trials[J].Am J Obstet Gynecol,1993,168 (1 Pt 1):214-227.

[7]刘祥麒,易理生.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剖宫产麻醉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36-37.

[8]刘永琳,覃永安,梁於凤.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对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0):49-50.

[9]吴天娥.腰硬联合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3(11):1296-1297.

[10]方永珍.王佩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麻醉处理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

[11]陈桂英.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麻醉效果比较[J].西南军区,2009,11(4):674-675.

[12]申素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会[J].基础医学论坛,2012,16(20):2621-2622.

[13]王小芬,朱文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的麻醉选择[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4(22):3388.

[14]钟淑敏,党艳丽.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预后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3):259-261.

[15]赵海泉.重症妊高症患者剖宫产的麻醉处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5):155.

[16]Naito Y,Tamai S,Shinggu K,et al.Responses of plasma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cortisol and cytokines during and After upper abdominal surgery[J].Anesthesiology,1992,77(3):426-431.

上一篇:学生会纪检部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社团部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