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反思

时间:2022-06-22 05:04:07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历史教师根据新理念、新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课堂上常常是气氛活跃、高潮迭起,好像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反思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形式不重实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误区必须纠正。那么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怎样改进呢?

首先,实行新课程改革要解决教学理念问题。历史教学不是形式上的变换,而是历史学科本质的教学行为。历史教学要求学生的历史观体现社会性发展,要求将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思想紧密联系,必须体现学生人格发展要求,必须放弃学科的被动接受性模式。即历史教学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利用历史资料自己判断和思考问题。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目标,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把握好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我认为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才,我们应该用新课程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全面发展的重点。我们还要把握好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与历史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广大师生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实践的主要障碍。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新课改的各种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认真的研究历史教学方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要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逐步把新理念转化为我们的教学行为。

其次,重视教学过程与情感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目标。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我们多数教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教师忽视了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少讲,或者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会使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此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者是认为自己讲的过多就会使学生失去主体地位。但实际上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历史背景知识,教学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历史教学的目标不管怎样划分,它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我们不能忽视某一个方面。所以,现在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整体目标,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最后,我们的教学要多样化,但要把握好教学重点。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改变以往那种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但是,有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教学没有重点,就不能更好的把握全面,就没有新的突破,也就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选错了教学重点,也就是选错了教学方向。明确一堂课的重点内容、重点问题、重点活动,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地考虑分析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以人为本,新课程的实施关注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这不仅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137208吉林省通榆县新兴乡学校)

上一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要注重“三化” 下一篇:如何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