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课程――用细节点“亮”课堂教学

时间:2022-06-21 04:24:12

高中政治新课程――用细节点“亮”课堂教学

摘 要:细节决定成败,不管是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都离不开教学过程的细节。因此,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应注重教学细节的把握。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细节

当前,高中政治新课程教材具体体现了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材编制的专家已经为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做了周全细致的布设,因此要把教材价值体现出来,关键就要看教师如何把握、运用教材。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因地制宜地运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化解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又一个困惑,掀起学生学习的高潮。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

一、倾听学生的课堂声音

平静如水的课堂不一定就是好课堂。学生没有不同观点,没有反对的声音,不一定就是理想的教学状态。

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笔者考虑到书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得到解决的几个案例已经过时,远离舆论关注的热点,教授起来有困难,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就向学生讲述了几年前在电视中看到、至今记忆犹新的例子:某市政府,在未经充分论证、没有广泛征取市民意见的情况下,在市中心建了三座立交桥。这三座立交桥建成使用后,群众把它们分别叫做“新加坡”(新增加的坡)、“越南”(越发行路难)、“土耳奇”(土气而且奇怪)。“新加坡”“越南”“土耳奇”(土而奇)的桥名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纷纷议论、猜测起来,想弄懂这个桥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当大家恍然大悟后,没有不笑出声来的,有个学生甚至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市民)太有才了!”笔者趁机把学生引导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上来,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笔者也教得轻松了许多,顺畅了许多。

苏霍姆林斯基有个形象的比喻:“要像对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理。”在学生的点滴见解中,就蕴含创新的成分,课堂就是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从中寻找学习自信的动力。所以,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细致的把握,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重视教材,把握质量

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无论课前准备得多么充分,课堂上还是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这些可能只是很小的细节或是很细的环节引出的。这些新细节的出现也体现了新课堂的魅力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面对新细节、创造新细节。

在“经济生活”的“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课中,教师是这样开场的:从口袋里摸出两张纸片,一张是一百元的人民币,一张是明信片,然后开始说话:“我手中的两张纸片,你们喜欢哪一张?”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百元!”教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是人民币可以买东西。于是教师接着问为什么钱可以买东西。学生积极回答。最后教师把学生的答案结合教材里商品交换的知识,对人民币的作用进行了解答。

教师仅凭两张纸片,就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带进了课堂,为课堂的教学气氛和师生的互动做了非常好的铺垫。教师对人民币的利用,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利用好了,就能体现生活化、情境化的新课堂理念。

“万花丛中一点红”,谁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细节,谁的课堂就姹紫嫣红。课堂上并不缺乏精彩之处,而是缺乏发现精彩的眼睛,缺少细节意识和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只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细节入手展开教学,那么学生的思维之火就能熊熊燃烧。

参考文献:

[1]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胡军哲.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激活学生思维――《新文化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04).

[3]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06).

[4]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下)[J].人民教育,2001,(07).

上一篇:浅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的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