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儿科用药情况分析

时间:2022-06-21 01:16:13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儿科用药情况分析

摘要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9月儿科门诊处方共5034张,统计并分析用药状况。结果:平均处方用药品种数为3.02种;平均处方金额为78.87元;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53%,占总药费的55.04%;注射剂使用率为47.18%,占总药费的43.15%。结论:我院儿科处方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某些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对医生在药物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和药剂人员的审方工作方面进一步加强,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 儿科处方 用药分析 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3-0142-03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药品种数的增多,处方质量和用药的合理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是属于特殊用药群体,由于处于迅速生长的发育阶段,生理特点独特,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在药动学、药效学方面与成年人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合理用药一直是儿科治疗工作中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为全面了解我院儿科门诊的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笔者参照合理用药国际调研指标中的处方评价指标,对我院2009年1月至9月儿科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1月至9月门诊儿科处方,共计5 034张,其中,男性病例处方2 671张,女性病例处方2 363张。患者年龄42 d~16岁,平均年龄3.68±4.98岁。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处方平均金额、含注射剂处方所占百分率、含抗菌药物处方所占百分率及抗菌药物单联使用所占抗菌药物处方百分率,并与全院同期处方与以上数据作一对比,同时对儿科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作一汇总和排序。

2 结果

2,1根据国际指标基本情况调研的结果

根据国际指标基本情况调研的结果见表1。

2,2儿科处方中所涉抗菌药物品种和金额

儿科处方中所涉抗菌药物品种和金额见表2。

3 分析与讨论

3,1处方指标

与全院水平相比,儿科平均处方金额、平均抗菌药物金额、平均注射剂金额都是较低的,这主要与儿科处方药物使用剂量小、价廉有关。但平均每张处方品种数(儿科3.02种,全院1.84种)、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儿科66.53%,全院18.67%)、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儿科47.18%,全院14.09%)等指标,均明显增高。

《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患者门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3.02种)高于全院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1.84种)。随着用药数量的增加,往往易造成重复用药或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故在保证药物治疗有效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要考虑到儿童用药依从性较差及儿童生理特点等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尽量减少每张处方的用药品种数,通过药师认真审方,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我院儿科患者注射剂使用率为47.18%,有接近一半的患儿采用静脉注射或滴注治疗,使用频率明显偏高。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能口服的就不必注射,能肌注的就不必静脉输注,这样可避免注射带来的生理性损伤,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尤其是在输液中加人多种药物时,治疗风险增加,较易发生不良反应。但也不能排除儿科的特殊性,儿科患者往往就诊时病情较急,口服给药困难且起效慢,部分家长为了快速起效而要求输液,因此,医生在严格遵守药物使用基本原则的同时,必须注重对患儿家长的宣教,达到合理选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目的。

3,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66.53%,高于卫生部要求标准(

儿科疾病大部分为呼吸道疾病,病原菌通常为病毒。抗菌药物大量应用对病程控制无益,反而可能引发其他风险,如细菌耐药、二重感染等。我院门诊患儿所患疾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由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给予对症治疗即可痊愈,而少数患者属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用抗菌治疗。故应及时制定符合实际的儿科领域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和指导原则,降低过高的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首选疗效较好的普通抗菌药物,可用窄谱抗菌药物时,不用广谱抗菌药物,严格控制局部用药和预防性用药。使用抗菌药物剂量要足,不宜少量长时间应用或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不联合用药,确实需要联用时一定要有准确依据,最好按药敏实验结果用药。抗菌药物的合理联用可以增强药效,而不合理的联用不仅会降低药效,甚至还会导致或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使用较多的是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类和青霉素类。从品种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来看,均符合儿童用药的要求。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儿童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易造成不可逆的耳聋和急性肾功能不全,故卫生部在1999年就规定6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从本次处方调查结果看,我院临床医生对儿童抗菌药物的选用是比较合理的。

3,3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3,3,1给药方案不合理

患者为小儿肺炎,处方给予青霉素钠每日1次静滴。β-内酰胺类药物具有时间依赖性,无明显抗菌药物后效应,若半衰期长,给药间隔可长,而半衰期短者,则给药次数增多。而青霉素钠,其半衰期只有0.5 h,应一日多次给药,日剂量一次给药无法满足抗菌要求,反而容易引起耐药菌株产生。

3,3,2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

此次查阅处方发现阿洛西林与青霉素联合应用的情况。因两者均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不能增强抗菌效果,反而会因为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如头孢呋辛与克林霉素联用,因克林霉素为快效抑菌剂,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致细胞质体积不增大也不发生细胞壁合成和自溶现象,从而限制繁殖期杀菌剂(头孢呋辛)的作用,两者应尽量避免合用,必要时,应先使用繁殖期杀菌剂再使用快效抑菌剂。

4 结语

综上所述,儿科药物的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应用。建议加强临床医生的在职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生处方质量和用药水平。组织医生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处方医嘱书写情况进行讲评,分析和评价临床用药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对药剂人员加强政策法规及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聘请有较高管理水平及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药师授课,提高青年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监控能力;临床药师应定期下临床,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积极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技术服务工作。总之,合理用药的最终目的是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管理者、医生和药师互相协作,共同努力。

上一篇:抗菌新药西他沙星水合物 下一篇:根除幽门螺杆菌初治失败的原因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