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06-20 04:08:59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传授知识而常用方式,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问题情境的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课题,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呢?

一、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利用生活实例来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数学知识,教学中可以选择商品打折、银行利息等情景的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1 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

有甲、乙两个超市同时进行降价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超市第一次打m折销售,第二次打n折销售;乙超市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个超市的价格更优惠?

以上的问题情境,来源于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

例2 在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上一颗麦粒,第二格里放上2颗麦粒,第3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此类推,每格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一直放到第64格。国王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据查,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亿吨,让学生判断国王能否实现他的诺言。学生们马上饶有兴趣地展开了讨论。他们对故事中麦粒的计算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出这就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和呢?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了。学生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而且很自然地引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3.创设多个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例3 在讲述“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后,可设计以下变式训练:

(1)f(x)=3x是奇函数,f(x)=3x,x∈(0,+∞)也是奇函数吗?

(2)f(x)=x2,,x∈(-2,2)是偶函数吗?

(3)判断F(x)=■的奇偶性。

解决此问题时,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函数的奇偶性”。通过以上题组的训练,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理解得比较透彻,这样层层深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教学中要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而数学开放题由于其结论的丰富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所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得出不同的结论。可以看出,开放题的教学最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例4 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________ ,求直线AB的方程。(请补充适当的条件,并求出直线方程)

这个问题一出来,学生便进行激烈的讨论。

①|AB|=4 ;

②若O为原点,∠AOB=90°;

③AB中点的横坐标为3;

④AB过抛物线的焦点F.

解决以上问题主要用到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两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中点坐标公式、抛物线的焦点坐标等,学生们都能参与其中,体会成功带来的愉悦感。 这个教学环节对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选择时机;2.创设问题情境要讲究科学性;3.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紧扣教学目标。

总之,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创新精神。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提高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讲述一些数学史的典故,尽量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生都有机会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上一篇: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下一篇: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