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班化教育中转化学困生的实践

时间:2022-06-20 10:34:01

在小班化教育中转化学困生的实践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 学校原因。当今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仍然存在,因此老师们经常把“训练”挂在口头上,集中经历抓考分,致使忽略了学生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另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疏导,而有的老师的责任心也不够强,这些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愈来愈差。

2. 家庭原因。如今,老师们在一起交流,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的确,离异家庭、出国家庭的增加,都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中的首席”,其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 社会原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结交的朋友、观看的音像作品等都对他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如果沉溺其中,必然荒废学业,其后果不堪设想。

4. 自身原因。有的家长感慨:“怎么人家的孩子,家长也没管多少,就那么优秀。”这话虽然有一定偏差,但是个体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内因而非外因。学困生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他本人,这与他自身的意志薄弱,对自己要求不高、不严格、主观不努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学困生的类型

和许多老师交流,阅读了大量文章,以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发现目前学校内的学困生无非有两种——智力型和非智力型,而非智力型又可分为智力迟钝的、学习缓慢的、方法不正确的、缺少动力的、懒惰贪玩的、目标不明确的等等。针对以上几种类型的学困生,在进行转化工作时,我无论在心态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做了调整,重新定位。今天的学困生,他们不应该成为应试教育的弃儿,家庭的弃儿。作为一名小班老师,更应该多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发挥潜能,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三、转化的具体措施

1. 形成合力,培养良好的习惯。传统的班集体,是由师生组成的,家长仅起配合的作用,而小班则是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组成的集体。作为小班的老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课堂上,我随时走到学生们中间,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和这个小组讨论一番,和那个小组交流一阵。课下,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向他们介绍励志的图书。小组组员结队,好帮差,群帮一,学生们之间不存在互相讥讽的现象,有的只是互相帮助、互相赞美。我班的石同学,虽然最初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却没有人歧视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很快乐,现在,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 实施鼓励性教育。(1)以身作则,给学生以“肯定”的榜样。如果让学生改掉张嘴就骂、伸手就打的习惯,养成对人有礼貌的习惯,作为老师对人则要谦逊、和蔼,当学生出现了问题,处理起来不简单粗暴,而要有礼有节,并且以好学生为榜样,给学困生以暗示,使他们明确方向。

(2)及时捕捉“闪光点”,强化其“肯定”行为,使“否定”行为逐渐消失,如我班的金同学,痴迷于手机游戏,课堂上只要他能安静地听课五分钟,我就大加表扬,使他的“五分钟”逐渐增加,现在他的自控能力比过去强多了。

(3)用激励性的评语与学生对话。你进步真快!你一定会提高!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启示,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增加自信和力量。

3. 分组合作与个别辅导的结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班人数少这一优势,完全可以得到充分实施,我先后在班内进行了“合作学习”及“分层教学”的实验,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任务,全组共同合作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孩子都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手、脑并用。许同学在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而在学习小组内她的任务是汇报学习结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课堂上他也能积极回答问题了。面对那些学习实在有困难的学生,我就会政策倾斜,把更多的关注、微笑、时间给他们。把所学内容降低难度,让他们有一个爬坡的过程,如课堂上我会把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增加信心,课下我会开“小灶”,给他们辅导,循循善诱,让他们学得开心,有成就感。教学中我还从不忘记进行心理疏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及思维品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的积极性一旦激发起来,在不久的将来,学困生就会变成优秀的学生。

上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品味标点 下一篇:一代宗师的民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