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9:24:10

小班化教育论文

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我校地处矿区,绝大多数学生是矿工子弟,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进入城镇,学生随之流失到城镇学校,导致班级学生人数减少,大多数班级学生在20人左右。由于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出现下滑趋势。因此随我校施教范围内生源数量的逐年减少,小班化教育是今后几年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不应讲困难,不应以侥幸、消极的心理等待小班自然条件的形成,而应以科学的精神、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小班化教学实验,用实际行动让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用管理让措施得以落实。

二、从实际出发,做好小班实验工作

1.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习教育学,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要认真学习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了解体现小班化教育思想的组织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运作规律,为搞好小班化教学实验奠定坚实的知识与理论基础。

2.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法教学,运用我区尝试运用的“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在运用好该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运用适合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做到以“情境探疑”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教学模式运用为辅的教学方法。

3.认真开展教研,进行阶段性总结(论文形式)。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教学实验,逐步摸索、探究并对摸索、探究不断总结,同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借鉴,将实践经验以论文形式予以总结,形成第一手宝贵资料。

4.必须在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试卷型测验,并进行分析总结,前后成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及时发现优缺点,对优点及时肯定,对不足及时改正,从而促动小班教学实验的有序开展。

5.通过实验工作,力图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个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6.认真备好课。备课必须体现新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学过程的设计,即老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要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坚决杜绝照抄照搬他人教案。结束授课后教师必须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一课一反思。

7.认真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要上好课,上课一定要做到精讲精练,该讲则讲,该练则练,倡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始终扮演导演的角色,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8.认真批改作业。作业要求做到面批,作业批阅量达到一定量的规定。做到当日作业当日批阅,务求堂堂清、日日清。作文每学期批阅8次以上,并要眉批眉注。

9.做好辅导工作。及时做到教学信息反馈,对作业和学生当天学习出现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将作业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解决在教学的当堂和学习的当天。

10.通过听课、相互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的活动,促进小班教学实验的有效开展,并通过教育论坛的形式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11.学期末展示和总结小班教学实验的阶段成果。

12.通过实验,教学成绩稳步提升。通过一年的小班教学实验,学生学习成绩大大提高,充分说明,小班教学实验是成功的、有实效的。

总之小班教学实验是成功的、有实效的。但作为教师应再接再厉、继续实践、继续探究,将会使小班教学实验取得丰硕成果。

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小班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从2001年秋季开始,南京市14所普通小学率先“试水”小班化教育,每个班级规模控制在28人以内;2005年秋季,南京初中学校“加盟”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36人以内。目前,南京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小学已达92所,占全市小学的27%;初中达32所,占全市初中的20%。

我们充分认识到,推进小班化教育是“两基”目标实现以后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追求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创造“面向人人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民主化运动的产物,也是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它具有四个层面的涵义:一是观念层面,即我们要有不管什么人,人人都应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观念;二是目标层面,即不仅要求教育机会均等,还要求教育质量公平;三是制度层面,即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的公平,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分配的公平;四是微观的教育过程层面,即在教育过程中应公平地满足所有儿童的发展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正是因为小班化教育不管是在观念、目标层面,还是在制度、过程层面,都是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精神;因此,为了顺应每一位公民和孩子对教育公平的需求,我们大力推进小班化教育。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其中之一就是办学效益观的变革,即单纯地注重从原来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数量的投入与产出效率换算,转变为更加注重个体教育质量的充分性,更加注重教育满足个体发展需求的多样性。推进小班化教育,正是我市教育通过进一步实现观念转变、模式转型,寻找规模化教育和个别化教育平衡点,实现教育整体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努力面向每一个个体差异的学生,积极为他们创造在最适当的班集体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模式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认为,小班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没有小班化就谈不上教育现代化。

二、小班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教育现代化是由具有现代教育品质的诸多教育要素构成的教育体系,它既包括环境、设备等硬件要素,也包括理念、制度、课程、技术、手段等软件要素,更包括校长、教师、学生等人的要素。小班化教育的10年实验,从诸多要素的发展上,改善和丰盈了我市现代教育品质,进而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班化教育实验带来了对教育理想的新追求。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白云园小学调研时,欣然提笔:“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认为,适性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所谓“适性”,正是小班化教育最突出的优势。这些年,我市的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就是在孜孜践行着这样的教育理想。如白云园小学提出的“寻找适合每一个的教育”,珠江路小学尝试的“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性的课程”,小营小学探索的“建构闪亮每一颗童心的课堂”,二十四中学的“让班级文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精神生长”等,都改善和丰盈了小班化教育的精神品质。

小班化教育实验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新增长。我市小班化实践与探索,让一批原本相对普通的学校增添了许多现代内涵和气质。一是以“环境的人文化、课程化,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新教育环境;二是以“丰富性、选择性、个性化”为突出优势的新教育课程;三是以“学生发言人数多,自主建构知识时间多,合作分享的机会多,获得信息反馈多,得到认可欣赏多,接受个别辅导多”为基本要素的新教育过程;四是以“综合评价、过程评价、积极评价、合作评价”为核心理念的新教育评价;五是以“着眼于每一个潜能开发,每一个质量提升。每一个个性优化,每一个幸福成长”为价值取向的新教育追求。

小班化教育实验创生出一批教育新品牌。我市现有跨国合作平台“启发潜能”教育实验项目,有彰显办学特色的“伙伴教育”、“开心教育”、“生态教育”、“体验教育”,有传扬学校文化的“民乐文化”、“立仁文化”、“励行文化”,还有许多课程建设与学科教学创新方面的实验项目,其中有些项目在全国甚至国际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品牌教育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内涵,凸显出小班化教育的学校特色,大大提高了南京小班化教育的社会影响。

小班化教育实验健全了教育发展新机制。一是内涵发展的驱动机制。我们将小班化学校分为三个层次,即自然形成的小班学校、小班化实验学校和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我们把三个层次的学校实行流转制,即小班“化”得好可以逐层提升,小班“化”出现滑坡就降格出局。二是专业提升的研究机制。我们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同建立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研究所,将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与本土的科研人员、校长、教师们整合在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有效融合,让我市小班化教育处于比较高的专业引领水平。三是底线规约的评估机制。我们出台了《南京市小学小班化教育办学水平综合评估方案(试行)》,规范小班化教育的办学行为;出台了《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评估方案(试行)》,对小班化示范学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四是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市财政设立“小班化”教育专项经费,按照小学每生每年350元,初中每生每年550元的标准,对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小学和初中,给予每班、每年补助7700元。

小班化教育实验为教育改革积累了新经验。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分段实施。我们把lO年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至2005年为起步实验阶段,2005年至2008年为拓展深化阶段,2008年至2010年为稳定提升阶段。每一阶段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健全。二是坚持师资研训,形式多样。这在对象上有教师、校长和教研员培训。在层次上有岗前培训和骨干培训,在内容上有通识培训和专题培训,在地点上有本土培训和境外培训。三是坚持构筑平台,多元互动。我们有与港澳台的交流,有“长三角地区”教育研讨,有“南京市小班化教育校长论坛”,有年度性小班化赛课、论文评选,还开通了“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网”。四是坚持培植典型,示范引导。从2007年起,我们开始评选小班化教育示范小学,现在全市已有15所小班化示范小学。五是必须坚持科研攻关与理论提升。我们每两三年,都有一、两项重大的科研课题,集中专家与学校的研究智慧,进行小班化教育创新研究。六是坚持政策激励与经费支持。我们对小班化教育开展得较好的学校,从技术装备、环境文化、资源等方面,确定其支撑性重点建设项目,拿出专门经费给予支持。七是坚持专家会诊与过程调控。我们设立了“专家咨询日”,请小班化教育专家,逐一分析小班化教育及小班化学校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同时,我们还请美国、香港的教育专家对小班化学校进行调研评估,并写出分析报告,供学校参考。

我市10年实验证明:只要抓住机遇推动小班化教育,就可以带动一批学校实现“洼地崛起”,就可以带动一座城市教育品质不断优化,就可以稳步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三、小班化提升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作为及其重要标志的小班化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提升。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精,将成为我们新的10年小班化教育推进的总基调。

2012年4月,我市教育局出台了《南京市小班教育行动计划(2012-2015)》,这标志着小班化教育新10年行动的正式起航。我市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小班化教育,并把“基于小班的教育”实验同“基于脑的教育”、“基于阿的教育”并列,作为今后10年以“新三基”实验引领南京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三大引擎之一。我们明确了未来5年我市小班化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四个提升”,即学校办学理念明显提升,规模总量明显提升,优质水平明显提升,全国影响明显提升,使小班教育成为我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教育幸福之都”的重要标志。到2015年,我市小班化教育小学总量将达170所以上,占全市小学学校总数的50%;小班化教育初中总量达64所,占全市初中学校总数的40%。预计到2020年,我市将全面推广、普及小班化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小班化教育的推进。义务教育责任主要在区县,我们将鼓励更多的区县行动起来,把推进小班化教育与区域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在郊县乡镇学校、相对薄弱学校以及新建的城区学校,优先实施小班化教育,快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我们把推进小班化教育与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相结合,一方面,以小班化教育实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以小班化教育的精神、理念与经验,来影响其他学校,促使每一所学校再上新台阶。我们把“基于小班的教育”与“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的教育实验相结合,努力探索在小班如何发挥网的优势,如何运用脑科学研究成果,让小班化教育视野更开阔,效果更明显。

二是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首先,加强小班化教育的督导评估机制。我们加强对责任主体的督导评估,督促各级各类小班化教育办学主体和管理主体更好地履行责任。其次,完善小班化教育的政策扶持机制,特别是在资金保障、师资培训、示范引导等机制建设方面力争有新的突破。然后,加强小班化教育的质量管理机制。我们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贯彻,把小班化教育实验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相结合,使教育质量追求落到了实处。最后,加强小班化教育的多元分享机制。我们将继续办好“长三角地区小班化教育论坛”,逐步使“小班化教育论坛”融入国际,建立形式多样的“小班化教育联盟”,立足于全球化视野寻求教育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市小班化教育的影响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引领。小班化教育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小班教育的办学品质。因此,我们要在深入总结和传承前10年小班化教育探索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标志性的南京经验;要聚焦小班化教育中关键性的问题,整合多方面的专业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促进小班教育的科学发展;着力对“标准”的研制,逐渐推出“小班化教育区域性推进的评估标准”、“小班化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标准”和“小班化教育优质课程与教学的评估标准”等系列标准。

四是进一步加强品质发展。我们从学校层面加强小班教育的品质发展,特别关注精神品质的发展。我们强调各学校不仅要把“适性、精致、优质”的“小班精神”融入学校的“血液”之中,而且还要根据校本实际、区本实际培育出个性化、本土化的“小班精神”,释放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首先,要特别关注文化品质的发展,抓住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契机,切实做到有内涵、有品位,体现生文化、人文化。其次,要特别关注课程品质的发展,根据小班化特点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根据校本实际去建构小班化教育的“课程图谱”,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加适性的课程。然后,要特别关注课堂品质的发展,致力于让课堂更好地“面向每一个、尊重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让教学成为师生生命蓬勃生长的旅程。最后,要特别关注品质教师的发展,进一步探索小班化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共生机制,让小班化教育学校也具备像传统名校一样造就教育家和名教师的孵化能力。

经过10年努力,我市小班化教育已经迎来“黄金时代”,我们将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创造出小班化教育更加辉煌的新时代,让小班化教育照亮南京教育新未来。

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 小班化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班化教学高效性的策略 打造小班化英语高效课堂几点措施 小班化教学中构建高效历史教学课堂 走入生活小班化,高效互动趣课堂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 小班化课堂高效教学的研究 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的探索 农村中学小班化高效课堂初探 小班化的“化” 论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育探微 浅谈小班化教学 浅析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探究 小班化大空间 小班化背景下探究型数学高效优质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 高中小班化数学复习高效课堂之课前准备 小班化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浅谈小班化数学教学的高效合作课堂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践小班化理展高效课魅力 践小班化理展高效课魅力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董泽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教学艺术,通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挖掘教材生活因素等策略。用新课程理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班化;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38-01

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比的认识》时,我拿出一瓶同学们常喝的早餐奶问学生:这种早餐奶的标签写道奶与纯净水的比是7: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7:3,说明了什么?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机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呢?学生们的情绪更高涨了。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诸多解题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随后我指出今天学习的新的解题方法,按比例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

三、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点燃课堂趣味亮点 让学生终身受益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们用flash设计一些新颖动画课件,演绎引领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了广义的角。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四、挖掘教材生活因素,重视数学实际应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生活因素,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给学习材料以丰富的现实背景。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可以从生活中的付整找零问题展开:买一双运动鞋要96元,你该怎样付钱?文具店里的数学作业本每捆50本,董老师要买196本,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样拿货?学生会很快就回答:买运动鞋时,付1张100元的人民币,找回4元;拿作业本时,先拿4捆(200本),再抽回4本。这时,教师再出示例题:176+96和966-194,怎样算简便?根据刚才付整找零问题学生自捂出176+96=276+100-4=372、同时学生不难得出966-194=966-200+6=772的简便算法。

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展示了常态下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的风貌,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有效整合。我校数学教研组成员开展了说课、评课活动,大家充分肯定了我的执教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勇气和精神,课堂上,通过读、议、展、点、练等各个教学环节,落实“关注每一个”的小班化教学理念,是本次课堂教学展示的亮点。同时,大家也希望今后能更加关注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努力营造快乐高效课堂。本次研讨会是小班化数学教学的重要活动,高效务实、催人奋进。

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制度建设,狠抓责任落实

(一)加强领导力量,强化组织建设。我局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工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股室长为成员的县教育系统教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教育系统教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组织和落实。结合单位教育工作实际,制定了《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开展学习型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2014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实施方案》、《2014年“教育讲坛”活动安排意见》、《县教育局“书香机关”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全县教育系统干部理论学习工作。

(二)健全学习制度,落实推进机制。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干部理论学习,我们明确了指导思想,制定了年度学习计划、安排了学习内容、强调了学习要求。使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做到“三个落实”和“四个结合”。“三个落实”,即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方法落实。时间上,要求全年组织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每月集中学习不能少于两次。内容上,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和省、市、县委重要会议精神等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方法上,针对与会对象和阶段性工作需要,采取集中学习、外出培训、专家讲座、现场调研、上主题党课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学习原则上,做到了“四个结合”,即把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县重大决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同促进教育管理创新相结合;把学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同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把学习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同提高执行能力建设相结合;把学习型党组织同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相结合。

(三)抓好考勤制度,突出学习实效。认真履行学习制度,明确学习目的,要求教育干部自觉遵守学习时间和学习纪律,妥善处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严格落实学习前签到、请假制度,因工作无法参加学习的,必须事先请假、事后进行补课。为保障充足的学习资料,我们征订了各种党报党刊及业务工作方面的杂志,收集整理了相关报刊资料,推荐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文章、社论、评论等作为参考,在理论学习中要求每个成员记好学习笔记,撰写好学习心得,并适时安排了学习经验交流。

二、注重丰富学习内容,不断增强学习针对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学习要精,要管用”的要求,以解决实际问题,加快教育发展为目的,围绕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确定学习主题,狠抓了学习内容的落实。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门召开学习会议,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深化学习内容,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党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的开展学习,使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落实会议精神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上来,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知识学习。结合十精神、认真组织开展的“学、守纪律”集中教育活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治理活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国共产程,加深了领导干部对党员义务、党内监督、纪律处分、选拔任用等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全面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不断强化了干部勤政为民的意识,提高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

(三)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结合“六五”普法,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培育了领导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和现代法治意识。

(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围绕中央和省、市、县会议精神和文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刻领会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决策水平、服务水平,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思想政治保障。

(五)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通过组织讲座、观摩、自学、鼓励参加职称考试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教育业务知识的学习,优化了干部职工的知识结构,开阔了发展思路、增强工作了能力,提高了业务水平为教育事业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学以致用,推动理论学习实践化

在学习中,我们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真学、真信、真用”上狠下功夫,收到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一)开展集中研讨,在推进思想解放上下大功夫。按“学理论、转观念、出思路、定策略、强班子”的学习目标,对自身在理论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刻剖析,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了整改措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我县教育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形成适合我县教育发展的对策,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达到了学习一次提高一次的目的。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在打造干事型队伍上下功夫。在学习过程中,坚持通过学习主动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动力,真正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破解教育难题、推动教育工作的过程,提高了解决教育工作中实际矛盾和应对当前新形势下新问题的能力,使教育工作能够向纵深发展。

(三)注重学习提高,在提升教育干部素质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提高理论修养。我们在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上狠下了功夫,并努力运用所学的理论、思想、方法,客观地分析矛盾,正确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同志还从实践中对理论不断予以总结和提炼。二是进一步增强了创新意识。通过学习,使得教育干部的眼界变得更开阔,思路变得更活跃,锐意进取精神变得更强劲,很多同志都在各自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三是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通过深入学习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全县教育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理清了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成效显著,推进了全县教育工作。

四、干部理论学习学出实效,促进教育工作全面发展

今年以来,教育局党组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以干部理论学习工作为驱动力,促进了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全力推进教育重点工程,加快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步伐。按照上级要求,2014年我县须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投资1.22亿元,其中新建校舍4.9万平方米,投资9776万元;新建和改造运动场地213片,投资1424万元;教学设施设备配备投资1000万元。目前,虎滩中学教学楼已完工,街道中心小学综合楼、明集乡中心学校餐厅公寓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装饰施工;凤凰城街道中心学校迁建工程主体完工;汀罗镇一中教学楼桩基工程完工。学校运动场地建设已新建塑胶田径场地2处,改建田径场地18处;新建篮球、排球场地48处,乒乓球场地82处。配备教学仪器设备404台套,现代教育技术设备1938台套,图书购入1.83万册。当年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主要任务是新建2处街道中心幼儿园,新建和改建9处农村幼儿园,规划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规划投资2752万元。同时完成幼儿园设施设备配备,规划投资748万元。目前,北宋镇南宋幼儿园、盐窝镇张旺幼儿园、明集乡东堤幼儿园、汀罗镇第二幼儿园4处已完工。5处幼儿园正在施工,盐窝镇大赵幼儿园、汀罗镇金盆幼儿园、盐窝镇虎滩幼儿园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装饰施工;街道中心幼儿园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凤凰城街道中心幼儿园正在进行基础施工。设施配备工程,上半年县财政投资265万元集中配备幼儿园设施设备5835套,帮扶单位捐助设施设备218套、图书4300余册。

为推进教育重点工程,县委、县政府开展了全县教育结对帮扶工作,113个县直部门、单位与77处中小学、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截止目前,累计投入及实物折合资金1899万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全县营造了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浓厚社会氛围。另外,2014年农村中小学“211工程”规划投资490万元。目前,所有12处取暖项目、1处热水热饭项目和5处改厕项目已全部完成。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扎实落实“有效教学”要求,全面提高育人水平。一是深入开展“高效和谐课堂建设”活动。开展全县集中备课活动,实现资源共享;组织每学期两轮的学校全员赛课活动,将成绩纳入常规管理,强化管理和评价;组织讲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二是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组织地方校本课程周活动、学生诵读及汉字听写活动,加强薄弱课程建设。组织全县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验收,通过教学视导和专项检查验收,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管理和指导。三是强化教学视导。坚持全面视导与专题调研相结合,实行教研员承包学校制度,加强对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的教学指导力度。开展了对明集教育对口帮扶活动,通过开展课堂研讨、送课下乡活动,促进了明集教育发展。四是推进小班化教育。组织了小班化教育培训,赴大连市西岗区考察学习小班化教育先进经验。五是加强教科研管理,突出教研实效。今年立项“十二五”规划课题部级16项,对省市“十一五”、“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省教研室课题进行了中期验收。县教研室“基于新课改的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实验一校课题获得市首届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实验二校、陈庄中心小学课题获三等奖,我县获奖数量占全市的27%。组织21所学校参加市教学示范校评审、复评工作,获得评审组好评。今年以来,我县中小学教师在省级报刊594篇,有630篇论文获省级奖励,7项课件获省级奖励。今年5月,县被表彰为省教科研先进单位。10月,县实验二校、陈庄镇中心小学在省素质教育论坛作典型发言。

(三)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力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出台了《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完成学校食堂回收任务,新学期开始全县所有学校食堂实行自主管理,“零利润”经营;对食堂主要食品材料通过公开招标,实行定点采购,统一配送,降低成本,提高饭菜质量,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实施“春苗营养厨房改造”项目,为17所学校配套170余万元高档厨具,改善了学校食堂条件。二是加强校车运营管理,新购校车30辆并安装三级监控平台,确保学生乘车安全。三是扎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学生资助体系,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作业本费全部免除;发放各类助学金292万元,资助学生4558人次;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餐补助795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59笔,共计260万元,有效解决了困难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备;师资;校本;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48-03

空调器的故障主要出现在制冷系统和电路控制系统中,而空调器控制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比较复杂,因此空调器控制电路的维修成为了热点和难点。在制冷与空调专业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空调器维修的经验,以及历年来中级工、高级工的技能鉴定考核等几个方面总结,空调器电路维修内容是重点,基于空调器电路的教学尤为重要。

一、我校空调器电路维修教学现状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阴中专校”)电器、电工相关专业班级,开设制冷与空调工作原理与维修的课程。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技能操作水平,空调器电路维修内容采用了项目式教学,取得丰硕成果。现就学校空调器电路进行项目式教学实践与研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与同行交流。

(一)自有教学设备现状

为充分适应学校项目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目前用于空调器电路维修教学的设备主要有4个部分。

1.实际空调器设备。为了结合空调器电路结构不同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三个不同的品牌产品,共设定12个工位,来满足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组教学活动。

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专用设备。为了适应职业教育与发展的要求,满足学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制冷与空调项目技能比赛的需要,学校购进3台制冷与空调比赛专用设备,以适应实施项目式教学,进行参赛选手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

3.制冷与空调教学演示的教学实验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制冷系统和电路工作原理可以使用模拟的信号状态变化,以及各类仪表来演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4.为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和全面技能提高,开展项目式教学,江阴中专校利用淘汰下拆旧的空调器,弥补以上设备的欠缺。

(二)本校师资来源及培养

为满足制冷与空调专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实施项目式教学,需要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校师资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渠道,不断实施“传、帮、带”青蓝结对、导师制等师资培养模式,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一是从年轻电类专业教师队伍中挑选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送出去到相关企业或高校进行中长期脱产培训,培养专业教学师资;二是利用政府人才引进平台,公开招聘专业性强、有影响力的空调维修专业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教学及专业能力;三是从本地企业调入或校企合作共建,使企业有技术、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师建设中来,充实教师队伍专业力量;四是利用已有的优秀师资,带领年轻教师,进行专门对口培养。

根据教学的发展要求,采用青蓝师徒结对、导师制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多名青年教师。这样,学校制冷与空调教学的师资不仅数量足,而且质量高,可以顺利圆满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基于空调器电路的校本课程教材开发

江阴中专校制冷与空调专业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总结,同时参考其他教材和最新技术资料,结合学校实际教学设备,采用自编教学讲义进行教学,形成了完整、系统的项目式课程校本教材。

1.整合R悼纬蹋综合优化教材

中职学校理论课程多,专业课程教学时间短、学习时间不够,难以消化知识,需要对专业课程整合、优化,编写与本校教学实际吻合的综合性校本教材,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

刚开始学习制冷与空调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只有1个学期的电子电工专业知识学习,导致制冷与空调控制电路的学习基础很欠缺,并且制冷与空调的基本工作原理知识全无。所以要对制冷与空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需要编写内容全、涉及面广的教材以便使用。所以要将有关的专业课程整合到制冷与空调的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做到学习内容和实用技术相结合,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电器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都要开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基础、电机与变压器、脉冲与数字电路、无线电基础、传感器与控制等基础科目。在制冷与空调教学过程中,根据空调器电路教学项目的确定,以项目需要为抓手,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将上述各科基础专业课进行优化组合,提取和制冷与空调有关联的理论知识点,编写一套与空调器电路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校本教材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它不是国家规划通用教材,而是自编自用的。又由于很多教学设备都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并且理论内容基本都是通用的,所以校本教材编写时应适当注意通用性,以利于正式公开出版,推广教学经验。同时,编写校本教材还是要和教学模式、手段等相结合,注意编写的理论教学内容、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排版模式等。

江阴中专校编写的制冷与空调教学教材,技能训练的专业性都是针对自有的设备进行设计编写的。教学设备前面已经进行了说明,像空调器就是学校在市场购买的自备设备,各个学校很难做到统一,而全国大赛的竞赛设备是统一的。这样针对设备编写的教材就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针对性,不仅可以自用,还可以和其他学校交流使用,甚至公开出版发行,大范围推广运用。

针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学情,专业课很适合项目式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时能避免知识点分散而杂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师生互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所以,江阴中专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就是项目式教学专用教材。

教材编写,在设计教学内容上进行项目内容科学分解,以任务驱动为学习和训练,来完成项目内的各个任务,每个项目编写配若干个任务书;在教学过程的布局上,注重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为主,完成项目任务为目的;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单独和集中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在教学流程上教材内容体现情境导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课堂练习、学习评价、课后练习等标题条目来推进项目式教学进程的开始、发展和结束。

(二)项目式教学实施

实施专业课项目式教学,江阴中专校进行过三个阶段的实践研究。一是项目式示范课公开课教学,二是相关专业课普遍实施项目式教学,三是进行小班化分层次项目式实验改革教学。制冷与空调教学从2000年至今,已经进入项目式教学的成熟发展时期,全部实施项目式教学,这很得益于我校的制冷与空调课程的师资、设备及校本教材的跟进和提高。

从学校引进的第一批制冷与空调专业师资开始,由于师资来源企业,给学校课堂教学不仅带来新技术和新经验,而且创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就是编写了校本教材讲义,应用校本教材讲义实施项目式教学,使项目式教学逐步深入发展。

为了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接轨,江阴中专校开始实施小班化分层次项目式实验改革教学,训练选手参加市、省级技能大赛及选拔赛,制冷与空调专业首当其冲,获得国赛、省赛、市赛等金牌。基于空调器电路的项目式教学实践与研究应运而生,并且取得丰硕成果。

三、取得的教学成果

经过制冷与空调专业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本专业的学生不仅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追捧,在开店创业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实验教改班的选手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中也获奖颇丰。同时师资力量也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也日益成熟和提升。江阴中专校师生多次在制冷与空调项目竞赛中获得国赛、省赛、市赛一、二、三等奖,师资力量老中青联接不断,由校本教材改进的中职示范校项目式教改国家规划教材《空调器维修技术基本功》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部空调器维修技术专著由国防工I出版社出版,数十篇空调器及项目式教学教育论文、专业技术论文等获奖和发表。在此基础上,经过申报和论证,完成了市级课题《基于空调电路应用的中职电子电工专业项目式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研究,项目式教学在电子线路、电气控制线路等核心专业课程中进行了有效推广。学校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教学资源,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对技能训练的设施设备进行开发利用,为满足教学需要,还专门配置了项目式教学教室,通过项目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我校项目式教学不仅应用在电子电工类专业,而且在机电、机械等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学中也得到普及应用。基于空调器电路的项目式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朋.浅谈空调器电路项目式教学校本教材的编写[J].江苏教育,2014(9).

[2]宫鹏,宫h,范秋华,徐淑华.项目教学法在电工电子实验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1).

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士官;实践条件;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士官院校要想培养敢打仗、会打仗、能打赢的军事人才,就必须创造适宜的实践教学条件。

一方面,大量高新技术装备投入使用,操作维护要求高,对士官岗位任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士官培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装备属于特殊化装备,具有任务定制、价格昂贵、种类多、数量少(甚至某种装备仅有单台套)等特点,作为面对装备的一线操作人才和士官的培训,呈现出专业差异大、种类多、人数少、实装训练保障难度大等特点,为提高培训效益以及培训质量,往往采用小班教学,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等组训方式。现有实践条件是基于学历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建设而成的,与目前的岗位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还不十分适应,也无法与士官培训特点相适应。为此,结合部队任务需求,针对士官培训特点与实战化实践教学条件保障需求,如何对士官院校实战化实践条件进行建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士官院校实践条件现状分析

士官教育条件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现行的条件相对军队建设和部队作战训练发展和实战化的要求,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全军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实战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未来作战是信息化条件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现代军事实力的对抗。为让学员能更好体验和适应这一环境,军事人才的培养应置于信息化条件复杂电磁环境中才能达到训练目的。但目前全军各院校多数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其训练难以满足部队需求。学员在院校所学的一些知识和掌握的能力,难以达到部队训练要求。

二是在种类和层次结构上,军事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基础、专业基础实验室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逐步构建以少量高水平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专业实验室(专修室)为主体,辅以基础、专业基A实验室为支撑的结构层次。

三是在功能结构上,要逐步将目前以教育、训练为主,以科研为辅,逐步构建以科研为基础,以教育、训练为主体,能够进行信息化作战指挥、训练和综合保障的功能结构。建设中要根据各类院校新的培训任务和学科专业设置,分别确定建设重点。

四是按照“中心化和综合化”的模式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所谓中心化,就是要从学科建设的需求出发,将实践教学从系、教研室中分离出来,建立起自属校、院,支撑整体学科建设的实践教学中心。所谓综合化,就是要将相近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归类合并,按学科群设置,对学科建设提供综合性支撑,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

三、实战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实战化实践教学条件要为演练的对抗性、实战化提供条件。对抗训练是培养实战化军事人才的必要阶段和有效途径。军事训练环境要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对抗演练的基本要求。要能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设置各类实战化对抗条件,让学员切实感受信息化战场的实战氛围。同时,与学历教育不同,士官任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综合性的鲜明特点,更加强调对专门技能的掌握,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突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从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基本建设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应打破学历教育痕迹较重的以课程为主体的模式,按照岗位上怎么用,教学中怎么训,训练中缺什么,教学中学什么的设计思路,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训练的“无缝对接”。即从任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入手,逐步细化解析岗位任职能力组成,加入工作过程技能训练元素,综合运用岗位分析法、课程分析法和培训分析法,突出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训练的“无缝对接”,按照岗位任务流程和装备操作内容,形成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紧贴实战要求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培养具有驾驭信息化战争、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支撑条件,也是推进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要以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士官的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满足士官岗位任职和发展所需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为目标,针对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和需求,结合部队设备的特点和保障需求,构建科学合理、整体优化、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培养具有岗位实践能力、岗位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士官人才。

2.基本原则

(1)需求牵引,注重实效

按照“实战任务怎么用,人才培养怎么训”的思路,围绕岗位需要与装备发展,以切实提高士官岗位任职能力素质需要为目标,规划实验(专修)室建设,建设内容和建设程度以满足岗位任职能力需要为前提,突出实践训练中的重点环节,提高建设效益。

(2)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坚持统筹规划,分清轻重缓急,做到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做到边试点、边总结、边提高、边推广。

(3)注重创新、培育特色

把满足基本需求与突出部队特色相结合,突出建设部队特有专业实验(专修)室,立足部队试验任务岗位实际、试验装备特点,大力发展模拟训练器材,科技主导,适度超前,突出实验(专修)室建设特色。

(4)系统论证,持续发展

对实验(专修)室建设进行体系化、系统化论证,配合士官人才培养方案体系、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体系及院校“十三五”建设规划等一体化论证,确保实验(专修)室建设与学校中长期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确保校内外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实验(专修)室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三)实战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围绕实践结构、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各类实践环节建设展开阐述。

1.实践结构体系

为满足士官“小班化教学”需要,实验室建设不能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更重要的是提高质量和效益。打破学历教育模式下学科专业限制,突出整体化、综合化和系统化,结合学校新的组织结构,集约整合现有资源,对现有实验室(专修室)归类合并、撤销、调整和重建,按照基础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三个层次规划建设校内实验室体系。

以预选士官教育为例,按照“4+1+1”模式组织教学,即院校与部队联合制定训练计划,用4个月时间在院校集中进行理论学习、专业基本技能训练,1个月时间在基地完成实装操作等任务保障能力训练,另1个月回到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此外在结构体系方面,除校内的三个层次外,应大力推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用于学员任务保障能力的培养。士官实验室结构体系与学员能力培养关系,如图2所示。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内容

按照“原理验证与技能践相结合、模拟仿真与实装训练相结合、功能分区与系统集成相结合”的原则,以实践课程体系为依据,将条件建设内容规范为“五个一套”,即一套教材(含数字化教材)、挂图、资料,一套检测维修设备、工具,一套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一套半实物仿真示教器材,一套装备部组件、模型、典型实装,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融实验、演示、模拟操作、综合训练于一体的试验教学内容体系。由于装备不仅价格昂贵,且种类型号繁多,即便有实装保障也难以完成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因此利用虚拟仿真与模拟训练,将是实装不足、提高训练效果的主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建设内容从虚拟到半实物再到实装,充分体现了士官实践教学特色。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式

根据士官实践教学的需求及目前的情况,进行实践条件建设应跳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采用“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才能最高效率地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1)课内外结合

除了教学计划内的实验以外,应增加课外实践环节,参加部队或地方组织的一些竞赛或实践项目或研究项目。利用这些竞赛或项目给予的条件支持进行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外实践教学是课内实践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为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和快速上岗创造了条件。

(2)校内外结合

除在校内建设各类实验室外,还需积极建立院校和部队试验基地及院校和工厂企业的合作关系,邀请适宜的部队试验基地和工厂企业加盟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和参观基地,使学生通过部队试验基地的实习了解真正的岗位设备,锻炼岗位操作能力。通过参观基地的见学开阔眼界,了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增强岗位发展能力并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

4.各类实践环节建设

依据实践内容和实践模式的不同,须建设不同类型的实践场所来满足要求。如图3所示。

(1)基础实验室

基础实验是士官培养的基础,重点培养了学员的理论修养,为后续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打牢基石。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对整个士官的培养起到了支撑作用。

基础实验室的特点是:承担的教学对象多(多个专业均需使用);层次要求不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要求学员的理论知识较为系统扎实、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具备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短期培训要求懂一部分理论、建立初步的概念和初步的理论分析能力);实验内容的基础性强(基本原理的验证,基本工具、仪器仪表和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实验过程的同时性高(要求每个学员都能同时进行操作)。因此,在建设中应本着中心化、集约化的建设原则进行。实验室主要从事演示验证型实验和操作验证型实验。

(2)专修室

士官是操作使用型人才,提高任职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对具备实装特点的设备进行由外而内的不断剖析,对具备实操特点的设备进行反复熟练的操作,以实装为主的训练是士官培训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此,以实际设备作为实验装备的专业教室能够解决士官岗位任职能力的问题。专业教室设施配备应既满足理论讲解的需要,又满足实践操作的需要。其内部划分为教学功能区和实践功能区。教学功能区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设备部组件和仪器教具展示柜或台,实践功能区应配备与体现岗位任职能力要求的关键实装设备。士官学员在配备了实际设备的专业教室中,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设备紧密结合,边讲解边操作。专业教室的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在于配备的实验装备。

(3)装备实训中心

由于试验装备具有种类繁多,科技含量高;系统庞大,地域分布广;费用昂贵,非标设备多;关联性强,协调要求高等特点。经过认真分析士官“操作使用、维护修理”等技能培训的教学需求,专家们建议大量应用半实物模拟和虚拟仿真与典型实装相结合,来弥补试验装备种类繁杂且单套非标,不能全型提供实装教学的不足。因此,装备实训中心的建设按照“虚实结合、实装为辅”的建设原则,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模拟化训练手段,以数字化教学训练平台为基础主要解决装备全型号覆盖以及训练装备先进性的问题。

(4)综合演练中心

实战化实践教学条件要为演练的对抗性、实战化提供条件。对抗训练是培养实战化军事人才的必要阶段和有效途径。军事训练环境要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对抗演练的基本要求。要能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设置各类实战化对抗条件,让学员切实感受信息化战场的实战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真打实战”条件下制定作战决策和临机处置复杂情况的能力,让“仗怎么打,就怎么练”落到实处,要让对抗演练对得起来、抗得下去,努力为最大限度贴近实战、磨砺学员指挥作战能力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综合演练中心的建设应突出系统性与协同性,在校内可以将已建成的专修室、装备实训中心的实践功能区各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互联,建立一个集中管理的监测控制中心,在中心既可以实现对各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又可以模拟实现各系统协同完成任务的工艺流程进行“软演练”操作。具体网络结构参见图4。

(5)部队实习基地

在有装备的试验部队建立实训基地,利用任务间歇期实现全系统的参观见习。基地实习是士官任职岗位能力训练中的最后一环,对于培养士官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士官制度改革的深化,这一作用将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因此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这一环节的条件建设。

5.实践条件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现实施主体的任务目标。随着军队院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士官学校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已经逐步形成。在总部军训部门主导下充分发挥各军兵种及各业务主管部门在士官教育中的办学主体作用,已经成为士官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方向。实施多元化办学主体的必然结果就是,学校作为实践体系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军训部门作为实践体系宏观管理的主导者,都要尊重多元办学主体各方的意见和利益。

二要满足服务客体(部队武器装备技术保障部门)的特定需求。专业实验室如何满足部队需求,不再以能否完成总部行政计划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而主要以是否适应多事变革需求为评价标准。专业实验室设置及结构调整的依据就转化为在总部军训部门宏观调控下是否能满足多事变革需求。

三要适应运作机制的变化趋势。士官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主客体都发生了变化,其运行方式也必然要有相应的变化。无论士官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还是总部对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的调控,都应当由军兵种业务部门、部队参与,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专业实验室设置合理与否、科学与否,应当由多数办学主体共同决定。对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评价,更多的是要看多元办学主体的满意程度。由于不同办学主体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也不应只是学校的个别行为。为此,代表军队整体利益的总部必须及时给予指导,进行宏观管理调控,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的正确方向和最大军事效益。

四、结语

文章分析了士官院校实践教学条件现状,研究提出了实战化实践教学体系指导思想和原则,构建了实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指出了实战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法和手段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屠恒章等编著.军事任职教育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2]丁锴.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吕宏伟,张来红,唐建华.大力加强军队院校实验室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4).

[4]徐卫兵.加快新型高素质士官人才培养步伐[C].第四届士官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

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 导师制 创新人才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项目编号:B-b/2015/03/014);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人文研究课题《五重视多视角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GY201328)研究成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由于注重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化培养,随着教育改革深入,逐渐成为国内本科教育改革中,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不断涌现,近年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导师制下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笔者结合近年来学校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情况,阐述有效推进导师制下,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五个重视”。

一、重视创新氛围的营造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创新氛围。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学生创新行为的重要情景因素,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创新的渴望,有利于激励学生把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努力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可以推动学生求创新、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不断增强创新的意识。近年来笔者学校十分注重校园创新氛围的营造,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邀请优秀导师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发明专题讲座,就什么是创新、为什么创新、如何创新、创新成果的专利申报、学校鼓励学生创新的政策等进行讲解与答疑;依托专业社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意比赛、优秀学生科技作品展、优秀学生创新事迹展、趣味科技创新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学生创新活动等;在实验室文化氛围建设中,将创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如机械设计实验室建设时将优秀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及优秀学生典型创新事迹布置在实验室及教室墙壁;发挥报刊及新媒体作用,对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进行报道宣传等。通过一系列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对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二、重视创新机制的建设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创新机制,良好的创新机制是促进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基础。为推进创新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创新,学校出台了创新激励的相关制度。如专门设立创新发明奖学金,用于奖励在科技创新发明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对学生社团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课题、创新发明竞赛等提供资金支持;导师对学生专利申报进行专门指导,学校提供申报资助;在评优评奖、升学推荐及党员发展中均享受相应的加分奖励等;并拟出台学生创新奖励学分,把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发表学术论文和获得专利等取得的成绩设置为科技创新学分,可冲抵部分课程学分等。同时为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发展后劲足的精英型高职创新人才,学校2014年出台了《“精英高职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精英班人才培养实施导师制,采用小班化教学,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培养。

三、重视创新方法训练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方法的训练。创新方法(前苏联又称“创新技法”)是创新之门的钥匙,使创新发明时有规律可循、有技巧可用、有步骤可依、有方法可行。其根本作用在于启发人们的创新思维,提升人们的创新效率,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对高职学生开展创新方法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近年来,基于导师制,笔者在专业社团活动、精英人才培养、毕业设计环节、大学生创新项目等的开展过程中,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创新方法训练。训练的典型创新方法包括组合创新法、类比创新法、头脑风暴法、设问探求法、列举分析法以及TRIZ技术创新方法等。在创新方法训练过程中,通过大量形象生动的具体实例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激活了学生的创新火花,产生了许多好的创意构思,为学生创新实践锻炼奠定基础。

四、重视创新实践锻炼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的创新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教师需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近年来,学校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了有力的创新实践平台,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了强力支撑,导师的悉心引领和精心指导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了有效帮助,众多的专业社团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了广阔的活动阵地。

通过开放专业实验室,开设创新型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学校大学生创新创意比赛等竞赛活动,同时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学生经历从创意的提出与方案选优、创意作品图样的设计、作品说明书的表达、零件部的选购与加工、作品的组装与调试、专利与论文的撰写、PPT的制作与演练、竞赛现场的展示与答辩等多环节的系统锻炼后,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五、重视创新合力的形成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强大创新合力的形成。高职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应该注重将所有的创新分力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创新合力不仅要注重从创新氛围营造、创新机制建设、创新方法训练、创新实践锻炼等途径的有效结合入手,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团队合力的形成、导师团队合力的形成、导师与学生团队合力的形成等多方面。近年来,在笔者学校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导师团队精诚合作,帮助学生培养团队意识,树立团队目标,在工作中注重互动交流,促进团队成员间的共享感知。

通过建立紧密的师生关系,师生协同积极开展教学研创等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在研创活动中不仅是引导者,也是学习者,师生协同开展相关创新活动,也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有效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双提升。

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立足“五个重视”,笔者学校有效推进了导师制下创新人才的培养。近三年来,仅机械类专业学生已获专利授权30余项,主持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课题20余项,学生多次在国赛及省赛中获得佳绩,不论获奖的数量及等级,均比以前有了显著提升。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受企业欢迎,有效提高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志勇,张胜涛,周晓梅等.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7).

[2]卢Z.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困境及发展策略[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6).

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本期《名师工作室》栏目刊发的是“王崧舟工作室”的一组文章。王崧舟老师是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语文教师。他还是浙江省小学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王老师一直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他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王老师的团队一起,追寻教师的“诗意人生”。

崧舟工作室”成立于2006年,是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为培养高端教师设立的第一家名师工作室。工作室设在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由实体和网络两个部分构成。其学员以本区教师为主,也接纳了本省其他地区的一些学员。

一、研修宗旨

“王崧舟工作室”遵循小学语文名师的岗位成长规律,充分挖掘名师的专业指导资源,以培养和造就省、市两级小学语文名师为目标,积极构建以名师工作室为主体、以导师制为龙头、以研修班和课题组为两翼、以智囊团为补充的小学语文名师培养新模式,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

引领教育人生。以“王崧舟工作室”为窗口,充分发挥导师在师德修养、育人艺术、职业生涯等方面的引领、指导作用。

塑造专业人格。以“王崧舟工作室”为载体,积极宣传、推广导师的管理思想、育人理念,体验专业精神,确证专业尊严。

培养领军人物。以“王崧舟工作室”为基地,在导师引领、组织保障、自我研修、环境支持下,着力打造一批小学语文学科的领军人物。

打造高端人才。以“王崧舟工作室”为龙头,大胆探索工作室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构建符合教师专业成长实际、具有特点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

二、研修理念

培植成功心态。专业信念和职业尊严是名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名师当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基本的对话准则,在基于专业互信和人格平等的对话中,塑造名师坚信自己、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实现自我的成功心态。

追求个性发展。培养名师不能模式化,更不能一刀切。要准确把握名师在专业领域的最佳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彰显本色、形成风格,使每位名师在专业领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积淀文化底蕴。古今中外、文史哲理、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作为名师皆应兼收并蓄、博闻强识。有了文化的厚积和充盈,名师的成长才有底气和能量,教学才有持续的文化生成力和创造力。

拓展课程视野。对课程,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要努力打通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壁障,将制度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对课程,要有广博的文化解读,课程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本身。

砥砺实践智慧。名师的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和技术的层面上,当由此上升到智慧的高度。要努力通过践行和反思,逐步拥有“道器不二”的无上智慧。

提升职业境界。对待职业人生,大抵存在“功利”“道德”“科学”和“生命”这样四重境界。名师成长,根本之根本在境界上。名师当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逐步感悟和践行职业的“生命境界”。

三、研修原则

师德修养与专业修炼相结合。名师研修,必须牢牢把握德才兼备的方向,做到师德修养与专业修炼并重,使师德修养成为专业修炼的不竭动力,专业修炼成为师德修养的坚实基础。

自主研修与指导研修相结合。名师研修,主体是全体参与者。参与者必须牢固树立自主研修、自主培训、自主发展的意识。指导名师研修的专家、学者,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和引导参与者的这种内在的自主发展的意识和素养。指导研修,说到底就是要指导参与者自主研修。这种指导,只有通过参与者的自主研修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理论积淀与实践磨砺相结合。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反之,脱离了教育实践的理论则是一种空洞的理论。研修活动既要致力于名师的理论积淀,又要注重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做中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高效结合。

集中研修与分散指导相结合。集中研修重在专家、学者的示范、指导、激励、评点,是研修活动的关键所在;分散指导重在参与者的感悟、应用、反思、研究,是研修活动的根基所在。集中研修有组织保证,分散指导则依赖个人自觉。

全面提升与形成特色相结合。名师研修,既要着眼于自身全面素养的提高,在职业道德、专业文化、教学技能、教育科研等方面均得到和谐发展,又要充分尊重和发掘各自的禀赋和潜能,逐步形成各自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鼓励冒尖与动态鞭策相结合。名师研修要形成一种阶梯上升、逐级超越的竞争机制。要通过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考核激励等手段,不断促进名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四、研修专题及课程

“王崧舟工作室”研修课程以“名师培育”为宗旨、以“专业自觉”为核心、以“实践智慧”为重点加以设计和开发。

1.研修专题:切实提升执教能力

围绕“切实提升执教能力”这一核心目标,我们确立了五大课程研修专题。

专题一:文本细读能力。能全面、精准、独立地把握课程文本的内容、个性和特征,对文本精髓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发现和阐释,不断开阔自己的课程视野、丰厚自己的精神底蕴。

专题二:教学设计能力。能在课程标准的规约下,创造性地将文本细读的内容转化为适切而有效的课程教学内容;能按照学生的心理逻辑和课程的内容逻辑,有创意地统筹安排教学实施流程。

专题三:情境对话能力。能在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中,敏锐地倾听和理解学生的认知表现和精神状态,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做出富有教育性和艺术性的教学应对。

专题四:细节调控能力。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关注教学过程的各种细节,依据细节不露痕迹地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调整教学流程,使教学进程的方向始终朝向预定的课程目标。

专题五:评价反思能力。能依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趋势进行善意而理性的评价,在评价中重新认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境界。

2.核心课程:名师与专业成长

名师的语文专业能力板块。第一单元:教材理解与文本细读。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与节奏构建。第三单元:课堂实施与情境对话。第四单元:学习策略与感性陶冶。第五单元:过程反思与细节锤炼。

名师的语文专业知识板块。第一单元:小学语文教育原理。第二单元: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人文熏陶与文学教育论。第四单元:语文知识与语言教学论。第五单元:诗意语文。

名师的语文专业学养板块。第一单元:《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与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精华。第二单元:《语感论》与语感教学法。第三单元:《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与课程的边界意识。第四单元:《语文:表现与存在》与写作本位观。第五单元:《语文教育文化学》与课程的文化视野。

五、研修模式

“示范――熏习”的导师制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是“一对一”的指导。导师带一位学员,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学员听导师的课,参与导师的备课,与导师一起开会、一起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甚至一起进餐、品茶、外出旅游。这种“一对一”的导师制,更多的是一种人格的熏陶、文化的浸润、才情的感染。学员从导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有关专业的显性知识,更多是有关人格的隐性知识。导师制的运作载体主要有:总结和提炼导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总结和提炼的过程当作学习提高的过程;仿效和借鉴导师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在仿效和借鉴的过程中,体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举一反三;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和理论水平;协助导师整理其课堂实录、讲座文稿,深入领会和琢磨导师的教育思想精髓和教学艺术魅力;跟随导师一起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术交流活动,使学员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走势。

“问题――探究”的课题组模式。工作室以规格较高的立项课题为载体,组织和吸纳学员共同参加课题研究。实践证明,教师的类型转换,必定是从“经验型”到“学习型”再到“学者型”的,加速这种转换的有效举措就是开展教育科研。可以说,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加速器、教师转型的催化剂、教师成名的通行证。参加课题研究,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平台。通过课题组,导师可以实打实地帮助学员尽快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仅使学员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原理、实施策略,也使他们受到科学精神、学术品质的熏陶和濡染,从而使他们及早完成角色转型。课题组的运作载体主要有:共同参与课题的筛选和定位,培养其准确而敏锐的问题意识;共同参与课题方案的规划和论证,培养其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共同参与课题的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培养其严谨、求真、务实、细致的研究作风;共同参与课题的理论概括和成果鉴定,培养其理性剖析、整体洞察的能力。

“聚焦――对话”的研修班模式。对学员可以采用“小班化辅导”的集中研修方式。这种方式,研修目标相对集中、时间相对统一、学员间的同伴支持相对充分。研修班模式的运作载体有:①专题讲座法。邀请导师或其他专家做主题报告,使学员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信息、拓宽教育视野。②案例研讨法。请导师或其他优秀教师开设观摩课,课后组织学员围绕该教学案例开展研讨,使其吸收其中成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③主题说课法。围绕某一教材主题,学员从教材分析、目标编制、教法选择、教程设计、特色说明等方面阐述设想,并组织其他学员评议说课质量。④评课认知法。组织学员对公开课进行评议,再组织学员对评课进行评议,以提高其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的能力。⑤论文答辩法。由导师对学员的论文进行多角度的质疑,要求学员答辩,并对论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⑥微格教学法。把学员的课堂教学录下来,再组织学员围绕其教学行为的某一方面进行评析。⑦合作探究法。对某一尚未形成明确答案的问题,采用以小组合作交流、研讨为主的方式,激励和指导学员们形成对该问题的独特意见和观点。

“发散――兼容”的智囊团模式。智囊团模式就是以“多对一”的方式培训学员。通常由两三位导师组成智囊团,以其中一位为核心,共同帮助学员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智囊团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员上出高品位、高质量的课。所以,智囊团的运作,通常以具体的上课任务为背景。其一般的操作流程是:导师和学员全盲备课(相互之间不交流备课的具体思路,各自完全独立备课);采用头脑风暴法会课,产生一个全新的课案;学员试教,智囊团听课;共同诊断课堂教学,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学员二度试教,智囊团二度听课;再次诊课,直到完成理想的课案。这样一个运作过程,对于学员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成效是非常显著的。有时磨出一堂课,胜教一年书。

六、研修常规及任务

研修一般以一个学期为单位,结合每个学员的具体情况和特殊要求,提出基本任务和个性化要求。基本任务如下:

关于文本细读。每学期细读1个文本,并写出1份细读研究材料。细读文本从教材中选择。培训结束时,每人必须完成10篇较高质量的文本细读材料。

关于名著研读。每学期重点阅读1本由导师指定的文化经典和教育名著,完成1篇论析全面、质量较高的读书笔记。

关于论文撰写。每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1篇观点新颖、论证缜密、视野开阔、格式规范的学科教研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

关于课题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1个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并在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或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

关于课堂教学。每学期开设研究课不少于1节。所有公开的研究课必须有详案设计、课后反思、二度施教的设想和全程录像。

关于专题讲座。培训期间,承担1次公开讲座任务。讲座长度不短于1个小时,讲座必须有文字讲稿和PPT讲稿,有全程录像。

关于学习体会。在参加培训过程中,结合深刻理解的观点与真实的学习体验,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体会,做到内容具体,有感而发。

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作者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合作学习的要素,并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

>>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 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浅谈合作学习中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合作学习在专升本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析 论有效性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论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作者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合作学习的要素,并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有效开展的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课程改革召唤“合作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避免采用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拒绝“低效合作”,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听课过程中审视其他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多问题又会凸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的散乱,设置的问题缺少研究价值,学生参与的欠平衡等,致使小组探究“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造成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我们怀疑。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1]。1合作学习的要素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但并不是所有的小组,并不是学生随便聚在一起学习都可以称得上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一般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1)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指学生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为了较好地完成某一个任务,得出某一个恰当的结论,取得有意的成绩而付出的努力。(2)积极互赖。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要素是积极互赖,没有互赖,就没有合作。积极互赖指的是学生们要认识到每个人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获得成功。(3)社交技能。好的社交技能有利于学生的个体性发展,一方面学生能够向其他成员学到很多东西,懂得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还能帮助学生在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4)个人责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责任扩散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中,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样才更有利于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2]。(5)小组自评。指的是利用小组间的相互评价,肯定小组成员的成绩,认识到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不足,更加高效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及时地总结成功的经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2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有效开展的策略(1)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把握合作学习的内涵,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转化为合作学习的有效行为。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理解合作学习的新理念,使学习过程真正具有合作性。同时,明确师生定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合作要求和任务,科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关系,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2)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制定一套有效的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策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对课堂纪律的管理,而造成班级秩序混论。经过我们实施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实践过程,我们发现要想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教师的管理和调控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功夫用在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有序表达的习惯和积极参与合作的习惯,教会学生合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选择并制定一套有效的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策略。(3)把握好评价标准,有效的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反馈。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和实施一定的激励机制,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运用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不同的阶段对自己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人际调节的能力。活动结束后,进行点评和总结总结,在点评不足的基础上,鼓励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下一次合作活动中,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成为“成功者”。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这才是有效的学习评估反馈,有效的合作学习。(4)日常教学中,合理使用合作学习,倡导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这就是所谓的教无定法。即使是同一个教学知识点,不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的活动,关键看那种教学方法更能较好得喝教学目标相吻合,教学实践中,不可能使用某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够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合作学习只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某些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大班额教学中实施起来合作学习的优势明显弱于小班化教学。所以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把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3结论

总之,通过小学英语教学有效合作的实验研究,构建了一种有效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活跃,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情境,课堂上,老师普遍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目标明确,方法科学,过程实效,最大面积地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合作的气氛渐趋浓厚,学习能力大大提升。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在积极交往中合作,在体验成功中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通过充分调动合作学习主体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合作需求,提高了合作的实效性;通过教师对合作学习情况的有效评价反馈和合理设计合作内容等方面使合作学习切实有效地得以开展;通过运用合作学习交流的技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合作低效的诸多问题。参考文献[1]将海棠.论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2] 牛谨端.小学英语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小班化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2009年11月19日,正在广州市某校考察的国家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操场上看到一群上课的七年级学生,就走上前去任意点了两名学生,请他们用英语进行对话。学生地道的发音、流利的应答,让鲁昕副部长禁不住频频点头。让鲁昕副部长啧啧称赞的只是这所学校两名普通的学生,而这所学校的诞生历史却不普通。这是一所有着56年办学历史和多元文化色彩的外语特色学校,它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香凝等老一辈爱国华侨创办,在发展初期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重视。这就是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简称侨外)。

按说从创建初期就带着历史的光环,学校发展到今日能够闻名遐迩也是顺理成章的。但不为人知的是,重现当年的辉煌,它却经历了七年凤凰涅之路。它是如何走出低谷,重获新生的?为此,《中国教师》专访了侨外校长秦金华女士。

校花:凤凰花

又名火树。树干高达20米,五月开花至夏末。花五瓣,呈鲜红色带黄晕。花开时满树结花,火红一片,与绿叶相映成趣,花落而其色不褪。因其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故名凤凰花。

秦金华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第13届“中学语文特约教研员”。2003年7月起担任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曾先后被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先进教育科研工作者、市教改先进个人、越秀区名校长、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区招生工作先进个人、区“十五”教研先进个人、区优秀党员、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个人等。多篇教育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和获奖。先后承担并指导了多项课题研究。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板校、广东省档案管理特级单位、广州市一级学校、广州市首批义务教育规范化单位、广州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广州市双语实验学校、越秀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学校和师生获奖共计1 500多人次。学校坚持走特色之路的教学成就及教育经验被《广东省教育年鉴》收录。

凤凰重生:办一所学校不是挂上一块牌子就完成了

《中国教师》:秦校长,您好!虽然在这个季节我无法看到凤凰花开,但是从校园里满溢的书香气息,不同肤色的师生阳光、友善的笑脸中,我已能够感觉到侨外人特有的精神风貌。您将凤凰树定为校树的初衷是什么?

秦金华:这是因为凤凰树所蕴含的精神与侨外的学校精神不谋而合。您在凤凰广场上看到的13棵凤凰树中,有10棵是1955年学校创办之初由华侨们从海外带回来的树种。至今,它们在侨外这片沃土上已生长了56年。虽在近几年学校改建过程中被屡次移种,2008年又遭遇罕见的雪灾,但它们始终枝繁叶茂,生意盎然。

每年四五月份,形如飞凰之羽的绿叶与状如丹凤之冠的红花交相辉映,蔚为壮观,我每次经过都会驻足欣赏。凤凰花鲜艳夺目的红色,代表着侨外学子蓬勃的热情与活力;花与花紧紧相拥,密密丛丛,象征着侨外师生团结和谐、阳光健康的精神实质;凤凰树虽虬枝盘曲,但枝枝向上,根深深扎入土壤,盘根错节,既象征着当年华侨先辈在海外顽强拼搏的精神,也展示着今日侨外师生坚韧不拔、执著追求、积极向上、永无止境的开拓风范。

《中国教师》:侨外在建校之初只是一所普通小学,为什么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怀与重视?

秦金华: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许多海外华侨满怀爱国之情,纷纷回国投入国家建设。总理曾指示,一定要安排好这些归国华侨。于是,广州市政府划出了城东南一座小山作为华侨新村,而华侨小学(侨外前身)就是华侨新村的小区配套学校,只招收华侨子弟。历任校董何贤、王诚宽、王源兴、蚁美厚曾先后受到、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华侨小学是全国第一所全部由华侨捐资兴建的学校,目前侨外所保留的澄溪图书馆就是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父亲何贤捐建的。从校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齐全的校舍布局以及辉煌的成就。当年,学校除建有教学楼、宿舍楼外,还有体育馆、游泳池、礼堂等,基础设施齐全。教室虽只有四十多平方米,但因为实施小班教学,所以相对还是比较宽敞的。当时的广州市市长朱光为华侨小学奠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香凝为学校亲笔题写了校名,第一任校长由曾与何香凝在革命中并肩战斗的刘秀女士担当。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侨小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红旗单位”称号。

《中国教师》:华侨小学那时就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后来的发展应该是顺风顺水吧?

秦金华:华侨小学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经过四十多年历史的更迭、时代的变迁,昔日辉煌的华侨小学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优势。学校几易其名,校舍陈旧,围墙破败,设施落后,教学质量下降,社会声誉一落千丈。2002年,华侨小学招生时,竟有多达一个班的学生到邻近的一所省级学校捐资助学,生源流失十分严重。学校在当时强校如林的东山区成了一所落后学校。

《中国教师》: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这工作的吗?

秦金华:我来广州之前在湖南省长沙市外国语学校工作了19年。2002年9月,我来广州市参加了东山区教育局的校长公开竞聘,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认可。2003年7月我被调到华侨小学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说实话,当时我感觉压力很大,肩上担子很重。因为2003年的华侨小学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其一,要在原有小学的基础上创办初中;其二,要全面展开校舍的改建;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要着手于学校特色的创立与发展。这一切都需要校长全面的思考与研究、精心的策划与实施。

《中国教师》:可谓任重道远。在当时的条件下,您觉得华侨小学的出路在哪里?

秦金华:学校发展的出路在于自身特色,一个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未来。华侨子弟的外语水平较高,在华侨小学这个历史积淀上,越秀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要求学校发展外语特色,以特色促发展。于是,2003年9月,我初到华侨小学便在原有小学的基础上加挂了“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的牌子,使侨外成为当时广州市唯一一所国有公办的九年一贯制外语特色学校。

但办一所学校不是挂上一块牌子就完成了,最重要的是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于是,我提出“人和兴校,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一方面着手于学校校舍改造,硬件提升;另一方面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学校凤凰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师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凤凰花精神。

《中国教师》:现在的侨外有了怎样的面貌?

秦金华:越秀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投入了3 000多万元用于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了500多万元用于购置教学设备。经过七年的发展,我校的硬件设施堪称一流:建有3个计算机室;所有教室、功能室都配有教学平台;所有教师都配有手提电脑;学校建有校园网络。

近年来,我校取得了一系列教育现代化成果,成为一所拥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特色学校。2010年9月,我校在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终期验收中,得到了市评估组组长徐建华主任的充分肯定。

我校的综合实力在越秀区位于前列,教育教学质量节节攀升:小学部连续5年荣获区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从2007年开始,中学部已连续4年荣获区初三毕业班工作一等奖。2010年中考,近92%的学生被录取到省一级高中,其中考入部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高达70%。

侨外学生的外语水平远近闻名。2010年5月,我校5位同学参加广州市八年级英语读写竞赛,2人荣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获奖率和获奖等级均居于参赛学校前列。我校每年一度的外语文化艺术节吸引了众多媒体报道。

“特色鲜明”:培养活跃在未来国际社会的中国人

《中国教师》:侨外“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具体指什么?

秦金华:侨外的特色集中在“侨”字和“外语”上。我校以“浓浓爱国情、拳拳爱国心”为中心,培养学生拼搏、感恩、包容、爱国的品德;以外语课程建设为中心,培养学生面向世界的胸怀和眼界。

结合校史,我校把“侨”字特色作为德育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知史明义。如,我们开设了校本课程“华侨的历史与现状研究”,让学生们了解学校的历史,了解华侨的奋斗史,学习华侨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同时,我校开设了礼仪教育课程,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东西方礼仪文化,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与修养。

教与学的载体在于课程,特色创建不仅要继承历史的积淀,还要突出外语课程建设。我们依托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外语环境课程等,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创建了“侨外――我成长的摇篮”校本课程体系,全方位地培养拥有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教师》:您是如何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外语教学实践的?

秦金华:第一,外语既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人文思想,它脱离不了实践。我校在全市率先实行英语小班化教学,成功地探索了“以实践为中心,情知结合”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使英语教师能最大程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并以文化教学为切入口,通过对国外先进的文化传承,来推动学校可持续的发展。教师尝试“开放式文化主题教学法”,不拘泥于课文细节,合理整合各种先进的外语教材,并应用于课堂,为学生拓展更多的文化学习空间和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

第二,学校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一方面,加强语言文化环境创设,建设学生学习外语的特色空间。学校在校园内大量设置外语标识,张贴外国名人名言、外文海报;进一步充实澄溪图书馆的外语报刊、书籍和视听材料;设置英语角和英语小教室。

另一方面,学校重视英语实践阵地的建设,丰富英语语境环境。学校坚持办好三大英语实践阵地――校园电视台、英文广播站、校园英语角,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文化活动。如,英语课本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外国谚语书法展示、感恩节、圣诞节、外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培养了一批外语尖子生。

第三,引进外籍教师,增加英语辅助教材,建设英语特色课程。侨外每年引进全职的外籍教师,开设外教口语课。

第四,学校与《21世纪英文报》携手,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英语报刊阅读综合研究》,并申请成为课题实验学校。这加大了国际交流的力度,增强了师生的国际化理念。

第五,招收外国学生,开展学生游学、国际学生交流项目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文化交流。加强与伯明翰市两所英语姊妹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利用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选派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出国培训,使学校管理与教学逐步与国际接轨,让教师充实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知识。

《中国教师》:您是一位语文教师,但您将一所外语学校办得出类拔萃,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秦金华:作为一个校长,我始终认为,教学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中最核心的要素。它是带领教师搞好教学的保障。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对此,我投入了很多精力,对外语教学有自己的理解。

创办特色学校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特长人才。强化外语教学,让外语教育与国际接轨,是外国语学校的特色。但侨外所追求的并不是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仅仅培养学生掌握一两门外语,达到中英(日、法等)文的自由切换就行了。外语教学的精神实质更在于培养学生一种国际理念,从全人类的利益、全球的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理解国际社会,关心和理解异国文化的特征和风貌。所以,我校审时度势地确定了“综合素质好,外语水平高”的培养目标:一是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二是培养活跃在未来国际社会的中国人,即国际化教育。

《中国教师》:上海、北京也有一些外语学校,和这些学校相比,您觉得侨外有什么优势和差距?

秦金华:北京外国语学校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都有多年的办学历史,有很高的社会声誉,为我国培养了很多卓越的外语人才,是侨外学习的榜样。但侨外也有优势:地处国际大都市的高级商贸区,对外交往频繁;办学历史不长,没有历史羁绊,更利于开拓创新,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需要。

当然我们和它们之间的差距也很明显。对于新时期外语特色学校的建设,我们还在探索之中,要思考和研究的领域很多。如,侨外日语和法语目前还只是选修课程,因学校暂时未设高中,未能解决升学出口问题。所以,多语种课程的开设、国际部的成立、高中部的创办等,都是我校近几年要抓紧办好的事。但是,侨外人就如不屈不挠的凤凰树一样,会战胜一切困难,去努力赢得属于我们侨外人的一片灿烂与美丽。

“人和兴校”:为师生的生命发展而努力

《中国教师》:凤凰――鸟中之王;凤凰花――王者之花。如果将凤凰花比做您的学生,您最得意的学生是谁?如果将凤凰花比做教师,您最引以为自豪的教师是谁?

秦金华:侨外学子是团结向上的整体,很多学生都令我得意,让我自豪。有去年考入美国加州大学的黄思远同学,也有考入中山大学成为我学妹的孙悦童同学,还有已十分高大、帅气的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姚景宇同学,还有现在在校就读的1 854名学生……我都很喜欢!

九年级(3)班的付典瑞同学为学校设计了两幅大型浮雕:“历史 未来”和“爱国 育才”。连我也很难想象,一个初三的学生深刻领悟了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文化,将对学校深深的爱融入到那一笔一画之中,得到了全体师生的高度认同,获得了广州雕塑院专家的高度评价。这两幅大型浮雕描绘了侨外发展的宏伟蓝图,它将被永远载入学校史册。

侨外的教师队伍也是一支年轻向上、积极进取的团队。大家深爱教育,全心投入教育,全面关爱学生,如凤凰花般团结协作,同呼吸、共命运。

《中国教师》:一提到学生、教师、凤凰花,您就由衷地感到喜悦,为什么?

秦金华:侨外的教师和学生确实都像凤凰花一样充满了生命活力,我为此而骄傲。我认为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教育使全命更生动。我从事教育工作已28年,虽不算很长,但我始终深爱我的学生们,深爱教育这片沃土。缘于这份激情,教育让我感到幸福和神圣,也令我察觉不到岁月的年轮,始终充满活力。我深深感恩教育带给我的这一切。我希望引领侨外的教师们也将教育融入生命,在教育生活中发展自身的生命内涵,提升生命质量。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是我不懈的追求。

教育是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创造人的精神生命为追求的一门科学。所以,我在《学校2006―2010年五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为师生的生命发展而努力”,努力贯彻“八字方针”――“挖掘、培养、激发、激扬”,即谋求教师发展,挖掘师生优势,培养师生才干,激发师生潜能,激扬师生生命。

《中国教师》:在学校管理中,您秉持的理念是什么?

秦金华:我从2003年起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管理理念,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使师生感到快乐和幸福的学习型组织。教师需要有体面的生活,更需要有精神充实的人生。我在管理中始终以人为中心,以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发展教师作为学校的工作目标;坚持在政治上引导人,在思想上教育人,在业务上锤炼人,在体制上激励人,在生活上关心人,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几年来,师生们在侨外这块沃土上不断追求学业的成功、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自身与学校的和谐发展。

我校积极推进了“青蓝工程”建设,制订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聘请专家学者与本校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形成导师团,发挥名师作用,放大名师效应,让更多的教师成长在侨外、成功在侨外、成名在侨外。

对于中层干部的培养,我们始终贯彻三点――尊重关爱、沟通协调、激励提升,让中层干部始终感受到,学校管理文化中既有温馨的人文关怀,又有严格的规范。我校中层干部成长迅速,短短几年内,均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如,我校教导处主任在提职之前仅担任过年级组长,经过我校三年多的培养,不仅能在行政岗位上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职责,而且已成长为我市中学数学骨干教师。近三年,我校有两位副校长被提拔为校级正职,三位中层干部被提拔为副校长。

《中国教师》:在学校管理中,校长既要“求全”,又要“求美”;学校既要立足本土,还要有开放的胸襟。您靠什么让一所学校在各个方面实现良性、互动的发展?

上一篇:教育与教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青少年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