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思想

时间:2022-06-20 08:52:08

浅谈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思想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因而,有必要分析和总结有关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思想或理论。从最初的课件设计开发到当前的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从中产生了多种思想和观念,它们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有着各自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浅谈 现代 网络 教育 信息 资源 开发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倚重于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设计开发成为信息化教育的关键。然而,相对于硬件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滞后的,而对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思想和理论则更需要反思和总结。这种反思和总结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技术的教育应用使得教学材料的含义、来源、功能和外在表现更加丰富,不仅产生了教育信息资源(有直接称其为教学资源的)这个概念,而且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思想有了新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包括网络课程)组织开发思想或理论的出现。二是信息化学习环境设计开发思想的产生。

一、关于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的组织问题。

专门探讨这个问题的文献不多,即使有,也很快被轰轰烈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运动”淹没了。严格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超出了教育信息资源的范畴,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如果仅从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思想的角度看,大多数的整合依然属于学科课程的范畴。如果分析教育信息资源组织的思想,其根源来自两种学说:一是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认为一个真正自由的普通教育的内容应当由少数经过仔细选择的学科组成”。二是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学说,试图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儿童。前者被称为“基础课程”,后者被称为“百科全书式”课程。两者在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有差别,前者是精选内容,构成最基本的学科课程。后者则是将一切有用的内容组织起来。在网络环境下,课程内容的组织依然有“基础知识”与“百科全书”的不同倾向,即有的致力于建“网络精品课程”,有的倾向于建“信息资源库”,两者各具意义和价值。值得关注的是,在网络环境下,“百科全书”式的内容组织比以往更容易实现了。它不仅有巨大的信息贮存量,而且形成网络链接。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面对海量信息,哪些是教育者和学习者最需要的?因为教育教学毕竟有其目标和针对性。这个问题还值得继续研究、探讨。

二、值得网络课程开发者重视的理论――“精细加工理论”。

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和功能不同于教科书。开发网络课程的难点就是如何发挥网络技术的功能,使之不成为印刷教材的翻版。要做到这一点,赖格卢特的“精细加工理论”值得借鉴。赖格卢特以变焦镜头为例,对精细加工论做了生动的说明。当人用变焦镜头的相机观察事物时,他首先注意的是画面的整体布局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他可能把镜头推向局部仔细观察画面的各个细节部分,接着又把镜头拉回来,再观察整个画面以及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一个有经验的摄影者总是不断地采用这种“变焦定格”的方式观察拍摄对象,就会达到详细、深入的程度。

三、关于学习环境设计的思想。

学习环境设计思想的出现,是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一种新理念。如果从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应当把学习环境看成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学习环境设计思想是一种以任务情境为核心而组合各种学习资源的开发思想,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它以建立任务情境为基础,围绕着任务(问题)组织相关的信息资源和相关的认知丁具等。学习环境设计则将教学目标隐含在任务情境之中,有待学习者自己去建构。它是用综合的、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或问题作为引发学习的起点,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从学习资源环境的成分看,包括有任务情境、个案或实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教学策略等。㈣可以说,学习环境设计的理念已超越了单纯的内容编排和展示的范畴。它突出了学习者在特定的任务情境中.利用特定的工具发现问题,搜集、加工和整理信息,并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理念。至于各种信息资源如何组合、编排,建构主义理论虽没有明确说明,但有两个原则,一是信息内容不按一定的模式或套路去编排,二是不能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和答案。学习环境设计思想与精细加工理论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思想。如果说,精细加工理论有利于对课程本身进行系统开发,有利于系统知识学习的话,那么,学习环境设计思想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和自主解决问题。

四、认知弹性理论的学习环境设计思想。

与前者相比,该设计思想有其针对性和专门性。认知弹性理论,又译为认知灵活理论或认知变通理论。笔者以为,所谓认知弹性理论是一种针对结构不良知识领域,获得高级知识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所谓“结构不良知识领域”一般指多因素、复杂和动态的事物和现象领域的知识。这些领域的知识不是用一种公式或一套概念框架就能完全表述。非良构知识领域的事物和现象是随各种因素或内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们常见于商业、军事、医疗、教育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往往有依赖经验处理问题的倾向。所谓“获得高级知识”是指学习者不是对关键概念和事实有表面的认识和记忆(这种学习被看作是初级知识的获得),而是对复杂的、不良结构领域知识的掌握并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之中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有这样的情况,即有的知识内容是良性结构的,能够用一个概念体系表述和记忆的,或者把复杂的、多种因素交织的内容进行简化处理,把不良结构变成良性结构,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经过良性结构知识学习的学生面临真实世界的复杂性,面临许多知识领域的不良结构时能否实现成功的迁移?能否灵活应用?为此,认知弹性理论强调给学习者提供一个由多元表征的知识、“纵横交叉形”的概念图以及内容元素之间的多重链接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或随机重访。结构不良领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概念在不同的场合会生出更多的意义,因而它为增进学习者处理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有几点:一是开发思想更加多样化。除早期的属于“微观层次”的课件开发思想依然有其固有价值外,属于“宏观层次”的教育信息资源设计思想浮现出来。所谓“宏观层次”的开发思想,主要指教育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学习环境设计开发思想。宏观层次的开发思想不局限在知识点,而是课程或相关的学习资源,它不局限于学习者特定的认识过程,而是在更广的范围上适应各种类型的教与学的需要。二是学习环境设计思想的出现。这种思想不把信息内容的编排和显示作为重点,而是同绕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组织信息资源,为具有建构主义色彩的教学活动创造条件。三是在网络环境下,“微观层次”的开发可以与“宏观层次”的开发得到融合,“微观层次”开发的产品可以嵌入“宏观层次”的教育信息组织体系之中。四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或观念融入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之中,使得宏观层次的开发思想更加丰富。

上一篇: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对策研究 下一篇:采摘鲜食草莓品种―佐贺清香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