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时间:2022-06-20 07:21:55

论双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一、双语教学涵义与目标定位

(一)双语教学的涵义我国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初期对双语教学的涵义尚有争议,但随着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普及,已渐渐形成了代表性的认识,笔者将其归纳为在专业或学科课程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授课采用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提问、作业、考试均用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的涵义中,已得到普遍认同的包括用英语讲授专业课,而非讲授专业英语;英语是作为教学语言而非进行英语语言教学。在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学中部分甚至全部使用英语、要求学生在作业及考试中使用英语等方面也基本无异议。但双语教学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实际中应如何开展以便达到预期目的,其应在哪些方面突出与普通专业教学的区别,如何实现对双语教学效果的持续改进等,这些问题仍缺乏公认的答案,需要实践者在实践中探索和思考。笔者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研究框架,并分别从课程设置及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及考查方式、英文使用比例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双语教学的研究应以目标定位为逻辑起点,双语教学实践应围绕目标定位这一中心开展。教学的目标定位应以人才的培养定位为基础,同样是会计及财务管理专业,区别不同的专业方向――国际专业资格认证方向(如ACCA、CGA等),中外合作办学方向(如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分别在两地学习,获两校本科学历)以及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可将人才培养分别定位为“培养熟悉国际会计与财务惯例、又具有国内会计、财务专业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培养掌握国内会计与财务专业知识、又了解国外会计、财务惯例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培养具备国内会计与财务专业知识、又能读懂涉外财会信息的国内财会人员”。目前,ACCA国际专业资格认证培训已在全国各地多所高校开展,而中外联合办学亦正方兴未艾,笔者所在高校的ACCA班和中澳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应有所不同。在专业教学定位方面,ACCA班应紧扣ACCA教材和教学大纲,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ACCA系列课程原汁原味的系统学习,熟悉英国(包括部分英联邦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及财务体系、规则、理论与实务,不但达到通过ACCA全球统考的目的,也为学生未来步入外向型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中澳班学生要获得两国学位,教学目标要定位于让其了解本国和合作办学国澳大利亚的会计及财务理论与实务,教学中要侧重引导学生对中外差异现象进行比较,启发其对差异产生原因和背景的思考。对于普通班学生,教学目标宜主要定位于巩固和加深其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并补充部分在以前的专业教学中未曾涉及的西方财务理论、案例等课程教学。

与非双语专业教学相比,双语教学要突出提升学生英语技能方面的目标。对于ACCA班的学生,十几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十几本原版教材加上练习册是其通往资格认证的必经之路,而使用非母语学习和应试是最大障碍。因此,训练其用英语进行专业阅读、理解、表达、论述以及应试的能力,最能在漫漫长路中助其一臂之力。而中澳班学生需要在澳大利亚完成若干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全英文环境中完全按照当地高校的要求进行学习。显然对于英语口语能力不强的中国学生,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环境是其面临的最大困难,故教学目标宜定位于全方位训练其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具备用英语思考、解决和交流专业问题的自信和能力。而对普通班学生,其英语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可将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一门(几门)双语课程的学习,能够具备独立阅读和理解原版专业书籍、查阅资料的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户,教师是教学服务的提供者,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要求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双语教学的目标,对学生进行需求调查。调查对象应包括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上不仅包括了解在校生的期望;还应了解已毕业工作的学生从过去的双语教学中在兴趣提升、外语水平提高、前沿学科知识获取、专业技能强化等方面是否有收获,有多大收获,又有哪些缺失和遗憾,对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有无帮助;甚至还应包括对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其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和期望。

二、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重点

(一)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双语教学课程设置问题的焦点在于哪些课程适于使用双语教学以及何时开设双语课程。对于ACCA班和中澳班,课程设置有国外要求作为参照,比较明确。为了使这些学生在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方面能够游刃有余,基本达到与用母语同样的水准,宜早锻炼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因此双语课程的开设宜早。为普通专业方向的学生设置哪些双语课程则需要教师斟酌。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定位,普通专业方向的学生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达到巩固和强化其对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双语课程的开设宜晚不宜早,否则容易拔苗助长,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畏难和放弃情绪的产生。通常可以在已修完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之后,为其开设一门双语专业主干课,如中级财务管理。采用在国外受欢迎、印数大、改版较多的教材,保证学生获取的知识在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方面与国外基本同步。此外,可提供几门专业选修课,如跨国财务管理、国际财务报表分析等,供学生根据兴趣和未来就业取向进行选修。

(二)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也应因不同专业方向而异。对于ACCA班学生,教学重点除了教材外,需要紧扣大纲和考点,结合官方提供的复习资料、练习册和历年全真试题,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由于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遇到困难,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本国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中澳班学生,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抓知识点和举一反三的能力。由于在国外留学压力大,学生必须克服初次面对原版教材的畏难心理,克服对英文教学的陌生感,从教材和讲义中快速找到要点和重点,从有限的例题中悟出解题思路和规律,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学业。因此,抽出知识和技能要点进行讲授并检验其理解、接受的效果应作为教学重点。普通专业方向的学生一般已经修过双语教学课程对应的中文专业课,因而教学重点应放在中外差异的对比以及中文教材未涉及部分。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在中外教材中无太大差异的,可简单作为巩固、复习的内容;中外差异明显的,如财务管理环境、资本市场制度背景、财务决策在实务中的运用等,应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发现差异,思索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展望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在我国未来发展的前景,帮助其在未来的工作中对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有所取舍地加以借鉴。中文教材中未涉及的部分,如资本市场有效性检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检验、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行为财务学等带有研究性质的内容,以及使用Excel统计和计算NPV、IRR、MIRR、Beta值等实务操作内容,应作为教学重点,最大

程度地使学生从双语教学中获得增量收益。此外,原版教材中提供的国外著名企业成败的经典案例,也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双语教学手段与考查方式

(一)双语教学的教学手段双语教学除借鉴原版教材外,还应借鉴国外本科教学的先进手段、方法和理念。注重课堂上双向参与、师生互动交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精神的培养也是西方教学理念中最值得学习的方面。笔者曾在加拿大某商学院旁听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出启发性、开放性问题,学生可随时回答或提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股票投资操作,指导学生分组就实际生活中的公司进行背景资料分析和财务前景分析,并向全班同学报告。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历练了其创造性、思辨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强化了其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在ACCA班教学中,可辅之以课堂练习、提问抢答、情境模拟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熟练掌握知识点。中澳班的教学由于要全方位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除了一般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外,宜采用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如课前布置分组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找出关键术语和知识点并翻译;正式课堂教学前让学生查找相关商业新闻、动态,用英语报道进行热身;课堂随时提问讨论;课后布置案例或专题,要求学生分组查找资料、组织分工、制成PPT并在讨论课上报告、辩论等。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也可使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可适度参照中澳班的教学手段,降低特殊教学手段的使用频率和对学生的要求程度,将适量的预习、课堂讨论与练习、课后专题研究和案例讨论相结合。

(二)双语教学的考查方式在双语教学中强调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为了配合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在考查方式上提供支持。其原则是要加强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以导向学生重视和参与多种教学手段。如对中澳班学生,针对需要分组进行的案例和专题讨论、关键术语翻译等活动,可增加对小组成绩的考核;学生课堂参与积极度和有效性也应通过平时成绩或口试成绩反映出来。只有区别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根据其需求合理定位双语教学的目标,并以此作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设置,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合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适度使用英语,并以科学的考查方式相配合,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通过对学生需求和教学效果的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原因,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实现持续改进。

四、双语教学中英语使用比例

英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使用比例也应针对不同学生有所区别。对于带有较强应试目的的ACCA班,教学中英语比例不宜过大,这也是ACCA官方对非母语国家和地区教学的指导原则。笔者认为教学中英语使用比例在30%~40%之间,也即采用混合型教学较为合适,一方面可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保持知识要点的原汁原味。对于急需适应国外全英文教学环境的中澳班学生,应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英语的使用比例宜在80%~90%之间,即采用浸入型,除部分重要专业术语、教学难点使用中文外,其余均使用英语,并逐步要求学生用英语提问、讨论和表达。对于普通班学生,鉴于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且参差不齐以及培养目标中对英语技能提高的要求较低,故采用保留型,即将英语使用比例控制在20%左右较为合适。当然,双语教学中英语使用比例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开放度的提高以及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可以预见双语教学将逐渐从保留型向混合型和浸入型过渡。

上一篇: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