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生课外阅读品位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6-20 07:05:31

提升中学生课外阅读品位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摘 要】善待语文就是善待人生。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要使学生在这两个环节的能力提升上有所作为,必须要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升阅读品位,要解决好这几个问题:态度决定方向,心情决定成败,书目决定品位,时间决定连贯,交流决定收获。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

诸葛亮曾经诫子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是一种美德。当代社会,青年们求学首先在于图谋生存,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处;其次在于精神情趣的丰富积淀,加速国民素质的提升。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很多同学时常感叹:语文的阅读面宽量大,即使努力读了收获也不见得丰硕;写作总是让人负重爬山,费心尽力却难见雨后彩虹。在语文学习中呈现的是一种欲工不能、欲罢不忍的推托又心酸的心理,这也是中国当代中学生的通病之一。要很好解除这种尴尬,我认为要正确把握好作为课内阅读和写作的重要辅助的“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环节的几个关键问题,并用心努力躬行,是会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的。

一、态度决定方向

想干好任何事情,首先要解决好的是态度问题。良好的心态会生发勇气、智慧与动力;消极的态度只能造就平庸、懒惰与颓废。透视当代中国中学生的学习现状,依然是高考定终身。一个高考几乎锁定了中学生生活的所有频道:学校、老师、家长为了孩子们明日的高考上线殚精竭虑,所谓的妙招迭出,为的是让学生们试卷上的分数“大”起来。不得不对语文之外的英语、数学、文综(历史、地理、政治)、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投入很大的时间与精力去精研。连读一遍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都觉得时间紧。即使态度端正,想课外读一点书,哪有资料,哪有时间?很多同学会如此抱怨。再者,200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材料中提供的资料,有超过半数的中国人不读书。大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如此,难免我们的中学生受到影响。态度对此不坚定,结果显而易见不容乐观,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学生们对于阅读的态度问题和态度对策,以坚决态度和诱惑对策并肩实施,以此达到学生们阅读能力的水平和态度。

学习是一种美德,而选择学习于己有用、实用的东西则是一种智慧。兴趣是动力与生命的源泉。我们对某事某物感兴趣了,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宵衣旰食的去研究、去实干。有了兴趣而没有倾向,那也是不行的。古今中外典籍浩繁,美文佳作何止万千?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语文学习中的感悟,科学、合理、实用地为自己确定几个兴趣点:古、今侧重读古还是赏今;中、外侧重研中还是习外;诗词歌赋剧、散文小说历史传记评论;选哪一门去重点读,都要有倾向、有选择,这样坚持下去收益定不浅。切忌漫游式的狂吞乱嚼。选择中还要特别注重与自己的现实(如读书时的心情、语文教材、学习进度、社会热点焦点等)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成败自见分晓。

二、书目决定品位

解决了读书的态度和兴趣问题,下一步该付诸行动了。读什么书的问题便摆在了眼前。据有关机构的调查表明:时下社会上诗词歌赋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曲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见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至若暴力之魇,沆瀣一气。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积淀的国度让物欲冲击的满目疮痍。在这种社会氛围中,我们要坚守文明的圣坛,传播道德与良知的薪火,承载流淌文化浆液沟槽的梁架,谈何容易!但愈是有挑战,作为文化卫道士的语文教师们愈要不轻言退却与放弃。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一直真诚地告诫、劝导、引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写读书随笔感言。我曾不止一次地从报刊上读到梁启超、钱穆、蔡元培、鲁迅、胡适等文化大师们给青年们开列的读书单。他们传承华夏传统文明舍我其谁的精神的确令人感动。我看了一下他们的书单,常以中国古代的各种典籍为主体,在一定意义上是让从事国学研究的人看的,不大适合中学生读。我给学生们大致开列了这么一个书单:

中国古代的有《诗经》、《白话论语》、《孟子译注》、《庄子译注》、《左传译注》、《战国策译注》、《陶渊明诗选》、《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菜根谭》、《三字经》、《幼学琼林》、《古文观止》、《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三言二拍”等。

近现代的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朱自清、冰心、郁达夫、徐志摩、张爱玲、曹禺、王蒙、梁实秋、周作人、俞平伯、余秋雨、余杰、曹文轩、易中天、于丹、纪连海、冷成金、余光中、张晓风、简祯的小说、散文、传记、历史书都应选择读读。

外国书籍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且能读懂的,如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大仲马、小仲马、果戈里、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欧・亨利、海明威、罗曼・罗兰、高尔基、契诃夫、川端康成等的作品及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另外,《语文读本》应让学生认真读,《读者》杂志也应推荐给同学去读。

三、时间决定连贯

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张,要开展真正有效益的课外阅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利用时间。我认为,课外阅读可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来愉悦情操。所谓分散读,就是倡导学生每天读半点钟的课外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在午休、课外活动、晚自习或睡觉前不确定的时间坚持天天读,久之则习惯成自然,你就会渐渐读上瘾、读上心。一日不读会有食不甘、寝不香的生理反应。到那时,你会感受到阅读是福。所谓集中读,就是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假暑假时间,订好计划,大量且严谨地读一些大部头作品,以充实自己的阅读体验,达到量的积累、品位的提升,涵养自我人文情怀。

四、交流决定成败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要有效地运用所读书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则必须是择其善者而用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必须以交流为前提。《礼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读书阅报的时候,要善于发现书中的亮点、新东西和有疑之处,多与周围同学交流探究,或与老师交流研究,以释疑或达成共识,这样,书中的精华会如琼浆般滋润你。

阅读的同时,还要善摘善写。“善摘”即用卡片或笔记摘抄出书中新的、重要的或你喜欢的内容,时间长了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会成为你知识的百宝库。“善写”即写写读后感或讨论释疑的成果,或仿写其诗文。在学以致用上多下功夫,自己的读写水平自会日有所进。难想象:一个空无一物的头脑可以“思接千载”,一双茫然的眼睛可以“视通万里”,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人,即使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引导他,也终究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语文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阅读也是点滴功。有目的、有选择地广泛阅读,终会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五、结语

总之,要想在求学之旅途中有所建树,就必须珍爱机会,立足勤奋,博采众长,含英咀华,做一个读书的有心人,自会天生我材必有用,读书万卷始通神。阅读的积累要达到自能阅读、自能作文的目的,必须注重历练。不论在读法上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反复历练,而且在写法上触类旁通的历练。读精美华章,学别样写法,做个性文章。在意境、语意、句式、修辞等手法上渐悟构思,立意之法,说话为文之道,不断提高个人的写作技能。只有不断的反复训练,学生才能逐渐学会自读自写,使语文教学取得实质性效果,中学生的语文教坛才会呈现一片艳阳天。

上一篇:初中数学试题命题的思考 下一篇: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