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前五分钟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20 02:33:20

浅谈课前五分钟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年来让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部分,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和其他语文教师的交流中想到了利用课前五分钟,并且很快付诸了行动,这一做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一、生动的故事会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只要一提到写作,他们就会皱紧眉头,唉声叹气,迟迟不肯下笔,究其原因,应是在现在对父母关爱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很多事都漠然视之,总觉得自己除了上学,就是回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实在无事可写。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课前五分钟设置了生动的故事会环节。

1.用自己的故事感动学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为了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我会给学生讲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比如,婆婆为了让工作一天的我安心吃饭,总是不动声色地坐在桌子最外边,让我感受到来自婆婆的无私的爱;在骑车上班的途中,那个四十来岁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一路音乐相伴的快乐身影,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激情等。

这样的故事给学生提供了方向,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2.用学生的故事感动学生,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当学生看到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时,他们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比如,他们看到了带着孩子、弓着身子艰难前行的父亲母亲,让他们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给予自己的无私的爱;他们看到了放学后,当自己值完日准备自己一个人孤单回家时,同学帮他收拾好书包等他的身影,让他们感受到了同学间深厚的友情等。

这样的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了生活,积累了写作素材,逐渐做到了有事可写,与此同时,让他们在关注生活中学会了感受美好,学会了感恩他人。

二、精彩的朗读会

有事可写仅是写作的前提,要想写好文章还得注意写作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能把自己所思所想更好地表达出来,我在课前五分钟设置了精彩的朗读会环节。

1.名篇佳作抢先听,文章形式自体会

为了给学生积极的引导,我首先找到特色明显的文章,让学生提前准备,然后在课前五分钟有感情地朗读。比如,用到小标题的文章《这就是幸福》,爷爷的幸福、妈妈的幸福、表妹的幸福就是文章的三个小标题。学生读完后我会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选取了老、中、少三代人的发言,体现文章的主题:只要懂得知足,心中有爱,幸福会时时邂逅我们的。

这样的文章形式新颖独特,学生在听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引导讲解自己体会,去感受这篇文章的美,让学生有了一种想通过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特色文章自己寻,学生共同来感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突然对阅读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想把自己找到的优秀文章大声朗读出来展示给大家。比如,他们朗读了带有题记的文章;朗读了通篇用第二人称表达的文章;朗读了用拟人手法的文章等。读完之后自己说出对这篇文章的见解,然后让其他学生针对文章中的精彩之处发言,学生们互相交流。

这样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帮学生积累了语言,积累了素材,还让学生通过精彩朗读、独自揣摩、共同交流感受了文章表达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3.模仿创新去尝试,学生交流促提高

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朗读,部分学生会在周记中进行尝试,在模仿听读文章中的过程中有所创新,这样的变化让我很是欣喜,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时我在学生的周记中选出了写得较好的文章,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做不仅巩固了课前五分钟的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让学生在被认可中获得了自信,爱上了写作。

三、深刻的分析会

一篇好的作文不光要有真实可感的内容、华丽的表现形式,还要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再加上一直以来,不光写作文,阅读也是学生的一个难题。教师在讲现代文阅读时,尽力地分析问题,教给学生方法,再总结答案,听的时候学生感觉很明白,可学生不会动脑子,教师不讲了就又感觉无处下手了,总感觉有劲无处使,真正掌握的知识太少,因此,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在课前五分钟设置了深刻的分析会环节,尝试让学生在课前五分钟结合阅读分析作文的精彩之处。比如,看到好的作文题目,可让学生在分析标题作用的过程中感受标题的重要作用和拟作文标题的方法;看到精彩的段落,可让学生在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过程感受到描写、比喻、拟人、修辞的妙处等。让学生在自己分析的过程中去发现一篇好的作文为什么好,这就让学生对细节的东西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为学生自己写作做好了铺垫,与此同时让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阅读分析能力。

当然,课前五分钟远远不止这几种用法,也不仅仅限于对作文的教学,我会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加深和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不断充实,完善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在激情、愉悦中学习语文,提高写作水平。

【责编 齐秋爽】

上一篇:让孩子们的指尖留有书香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