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组织胚胎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6-19 11:55:38

提高组织胚胎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摘 要: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与人体解剖学同属于生命科学中形态科学的范畴,但由于在组织胚胎学学习中存在着概念、名词繁多,难以记忆的问题,相对解剖学的直观来说,组织胚胎学则显得颇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起来比较抽象、枯燥一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质量,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古老的形态科学,与医学各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借助于显微镜研究正常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微细结构,又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和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但由于在组织胚胎学学习中存在着概念和名词繁多,难以记忆的问题[1],相对解剖学的直观来说,组织胚胎学则显得颇为抽象,好似披着一层神秘的外衣,是初涉医学校门学生颇为难学的科目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要提高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质量,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组织胚胎学绪论课的特殊地位。

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开篇部分,也是教师和学生的初次见面,绪论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也影响着学生对老师的印象[2]。因此,绪论课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人文艺术引入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组织学的兴趣,使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索知识,进而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媒介,教学语言既要严谨、科学,又要生动有趣,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以营造出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的同时,在脑海中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语言幽默、举例生动外,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艺术的配合,可更形象生动。例如,一开篇就要提出相关的疑问激发大家兴趣。比如开始讲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利用高清多媒体图片,先展示出心脏的表面结构和剖面结构,然后提问:这是什么器官,它的解剖结构有哪些?同学们都能够答出很熟悉的心脏及它的大体结构。接下来放出心脏的光镜下的结构,再提问:这是什么器官?同学们没有接受过组织在显微镜下结构的学习,对这样的问题和图片不认识,肯定感兴趣,正好就由此提出组织学的概念和特点,正常人体组织的微细结构必须借助工具――显微镜来观察,也恰好说明了组织学又称“显微镜解剖学”的原因。

二、努力增强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1.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组织胚胎学是一门既陌生又内容繁多的课程。引导学生从内容繁杂、描述细微的组织细胞结构中,找出其内在规律,进行总结归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虽然组织胚胎学有很多是需要记忆的东西,但如果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以下方法可以借鉴。

①分门别类法:将具有共性和规律的结构归为一类,可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消化管的四层结构是所有消化管所共有的。脾与淋巴结均是免疫系统的脏器,可以应用列表法对比两者的异同,有利于学生记忆。还有大动脉与中动脉、骨骼肌与心肌等,用此法一目了然,避免混淆。②比较法: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微绒毛、绒毛和皱襞,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使概念清晰、印象深刻。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采取图表的形式,这样条理清晰,自始至终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易于掌握重点。最重要的是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课后的复习,便于多年以后回忆和查阅。③总结概括法:这点相当重要,所有的知识相当于一个网,那么各系统的知识点就是一个网点。因为从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各知识点之间是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其中某一点理解不透,都有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形成障碍。通过总结,学生对整门学科有个总体观,易于理解与融会贯通,而不用死记硬背。这样不单知识记得牢,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所以我们应突出形态学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多观察,即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授课课件、组织切片、幻灯片等,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教学可以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在视觉及听觉上给予他们刺激,让他们最直观地去观察,认真地去观看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将抽象的镜下结构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理解性地学习而不是死搬硬套。比如在学习“肝小叶”时,如果只口头讲学生可能不是很清楚,而如果利用一个肝小叶的放大模型,就可以具体化,再辅以挂图、课件、显微镜观察肝小叶切片,学生就会轻松地掌握。

三、实验课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1.采用“互动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用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模式,采用显微投影、示教、光镜观察切片等方式组织实习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采取了“互动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像“互动式”教学,我们抛弃了传统模式,而让学生先观察,然后提问、讨论,最后由教师做总结。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提问和讨论内容,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启发式”教学方法则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习时,在学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抽出适量的时间与学生展开讨论。采用讨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使他们对学科的最新进展、相关的临床知识得到初步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后的职场上不断自我充电以提升自我价值。

2.适当给学生施加压力,进行绘图、提问和实验考试。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组织胚胎学课程开设在新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放松,自律性也没高年级学生好,所以适当的压力还是必需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采取以下手段:①要求学生当堂或回去绘图,在实验课教学中布置学生进行简单的绘图,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印象。②课堂上经常提问,一来可以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开小差,二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③不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期末实验考试,小测验既包括理论上的小测验如名词解释或简答题,又包括切片小测验。而期末实验考试则在学生所学切片中随意组合5张切片,要求学生写出器官名称及判断依据,每一个学生的考试片都是不一样的,不存在偷看的可能,而且在总评中所占比例较重,占最后考试成绩的40%。这样学生不敢有丝毫松懈,就会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并自觉地在课后预习和复习。

四、善于总结,做好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每堂课留出5―10分钟,将所讲章节再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主次分明地进行小结,将内容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也可以把一些知识列成一览表或把容易混淆的部分做成表格形式进行比较,学生在老师总结的基础上也方便记忆。

综上所述,如果在平时的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利用好以上四点的话,就会大大提高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门重要基础医学课程。

参考文献:

[1]阿海哈提.浅谈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体会[J].医学教育,2009,(24):177-178.

[2]赵静.努力提高组织胚胎学绪论课的教学质量[J].教育论坛,2009,(10):149-150.

上一篇:《宪法学》理论体系的重构 下一篇:高校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可迁移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