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分析

时间:2022-06-19 10:17:12

我国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分析

【摘要】本文简要从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观念落后、技术薄弱、素质低下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树立作业成本管理意识,加强开发作业成本管理实施系统工具,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等解决措施,尽可能的消除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防止资源的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作业成本,增强企业的营业利润,从而实现企业应用作业成本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作业;作业成本;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是指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确认划分作业与作业中心,对作业和作业链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成本管理增加企业价值的一种管理方法。实施作业成本管理能够适应经济技术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一些较大型的先进企业应用了作业成本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对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极有必要。

一、我国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由于我国正在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内内需不足,而在国际中又面临着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压力。在这样的坏境下,企业能否生存,关键在于要从企业运行机制和产权制度变革入手,通过产权明晰化,从根本上改革企业运行的制度基础,还有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内部运行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我国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引入作业成本管理以来,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作业成本管理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精确的产品成本核算和报价,更重要的是为公司战略战术和日常经营都能提供决策支持。但由于作业成本法在核算内容、计算原理等方面与现行的财务制度体系有很大区别,在外部价值链分析及产品分析上,涉及到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操作性上在一定环境、一定期间内有悖于传统的成本效益原则,所以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企业在尝试作业成本管理,而这些企业也仅仅停留在局部的应用。作业成本管理为我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虽然,企业的外部坏境一时难于解决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抓好管理技术的应用,也许能够更快的产生直接效益,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增加企业活力,加强改革,有可能为企业带来可喜的收获,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机制建设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作业成本管理就是改进企业内部管理的理想之选。

二、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管理较少的原因分析

(一)作业成本管理赖以存在的社会坏境还未成熟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管理相对落后,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控制力弱。又因为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依靠半机械化和手工操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大量存在,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企业的生产方式在短期内部可能有很大的突破。故此,作业成本管理赖已存在的社会环境还未形成,企业经营管理上对作业成本管理的内在要求并不迫切。

(二)作业成本管理理念不够深入企业

许多管理者认为作业成本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对大量的作业及相应的成本动因进行分析、确认和计量,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理论界对如何应用作业成本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谈得较多,而对如何由作业成本计算进入到作业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得不够。还有些管理人员认为作业成本管理是为了提供更准确的成本数据,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他们没有直接关系,管理者的这种冷漠态度从主观上阻碍了作业成本管理在一般企业中的应用。

(三)作业成本管理相关技术薄弱

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系统是作业成本管理重要保证。而我国企业财务软件开发水平低,基本停留在提高核算效率和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方面,还未形成采购、生产、和成本管理综合经营管理的系统化,对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困难重重。

(四)作业成本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企业会计人员习惯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采用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处理,缺乏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懂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管理方法,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否则很难保证其实施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三、对我国企业推广作业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有助于作业成本管理实施的社会环境

全面推行作业成本管理,需要企业具有科学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制度,实行材料适时供应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原材料送到规定地点直接交付使用;建立制造单元,将机器按产品组织在一起,并将机器按工序排列,以从事不同的行业,是每一种产品的全部作业在一个单元完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把全面质量管理放在每个加工工序上,实施瞬时控制,根据顾客订单生产。还需取得政府及有关机构的支持,争取政府机构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制定会计和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普及和宣传力度,并对该应用试点及理论研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二)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和作业管理意识

我国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主要阻碍就是管理思想和观念意识落后,可以通过加强宣传的力度,引起管理层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是他们认识到作业成本管理的先进性、合理性、有效性及科学性,特别是作业分析法在降低成本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对企业经营决策和竞争地位的影响。通过介绍宣传和培训,转变实务界经营者和财会人员观念。

(三)选择开发作业成本管理实施工具系统

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离不开应用软件工具的支持。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成本核算体系构造体系,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从管理手段上看,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和多媒体信息的共享使实施作业成保本管理的难度大大降低;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企业内外部共享来自一个信息系统的信息,比持多个信息系统的成本要低得多;从会计规范的角度看,随着作业成本法的不断改进和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作业成本管理可以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持续的成本降低,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成本优势取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四)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要在企业中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从决策层到操作层、从职能部门到班组以及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关心成本的氛围,为推行作业成本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有意向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企业,应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全员成本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动作业成本管理减少阻力和沟通成本。开展针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大力培训现有会计人员的作业成本知识,提高其业务技能水平,为推广作业成本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上官亚萍.我国推行作业成本法实施的有效措施[J].会计之友,2006(1).

[2]杨爱君,杨依华.我国企业推广应用作业成本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1).

[3]胡奕明.ABC、ABM在中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1(4).

[4]于富生.作业成本计算与控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5]章家瑞.浅析成本目标管理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2(2).

作者简介:

刘晓军(1986―),男,陕西延安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西安外事学院财务管理A0704班。

陈薇(1979―),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研究生,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经贸类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