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重启国债期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时间:2022-09-01 06:55:13

关于我国重启国债期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摘要】近年来国债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国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结构也日渐丰富。同时,自90年代中期以来,央行加快了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利率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利率风险作为系统性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凸显出来,国债期货作为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恢复其交易也日渐被提上日程。当前我国重启国债期货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国债期货;利率风险;金融衍生品

国债期货是以政府债券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属于利率期货的一种,它可以用来规避利率波动所引起的政府债券价格及收益变动的风险。它最初于20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于美国,1992年12月被我国引进,1993年10月我国正式向投资者开放国债期货交易市场。但由于我国当时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建立,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市场上存在大量投机者,致使发生“3・27”国债期货事件,一场由少数机构投资者蓄意违规、操纵市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金融风波,迫使中国证监会于1995年5月17日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上市仅2年6个月的国债期货被叫停。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金融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金融深化程度显著提高,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和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初步形成,金融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提高效率、规避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题。现阶段国债期货重启时机成熟,有关方面也开始进行相关的制度准备工作,这表示封尘16年的国债期货有望卷土重来。反观我国当前金融市场发展成就及需求,重启国债期货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1.重启国债期货的必要性

(1)重启国债期货能够有效管理利率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为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伴随着利率自由化而来的就是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利率波动会带来经济价值和盈利水平的变化,因此市场主体为规避利率风险而产生套期保值需求,呼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商业银行是中国国债市场的最主要投资者,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持有国债24162.18亿元,占整个国债市场的50.45%。若此时市场利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中国国债市值所受到的影响大致为2869.47亿元,其中商业银行所承担的损失为1447.65亿元。现阶段我国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央行收紧银根的政策意图十分明显,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也凸显出来,投资者迫切需要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对冲机制来规避利率风险。而国债期货正是管理利率风险的基本工具,它通过套期保值使风险厌恶者在国债期货市场上支付一定的价格将利率波动的风险转移给风险爱好者,也可以使投资者构造一定的风险投资组合,在有效防范利率风险的同时也能获得一定收益。

(2)重启国债期货可以丰富我国期货交易品种,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而金融衍生品市场在金融市场体系中尤为活跃,其完善程度和监管能力必然对我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目前我国的期货品种还以商品期货为主,而国外先进的期货市场则以金融期货占主导。2010年我国成功推出股指期货,表明我国期货市场正朝国际化方向迈进,适时推出国债期货,更有利于我国形成涵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等不同层次的期货市场体系,从而更有利于发挥金融期货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国债期货试点失败已经为我国重启国债期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也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对此领域的学习研究,为国债期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国债期货相比其他金融衍生品风险较小,因此重启国债期货可以作为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切入点,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

(3)丰富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既有规避风险的套期保值者,又有专门赚取期货价差的投机者。重启国债期货,逐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吸引更多的资金从过热的现货市场转入金融衍生品市场,为现货市场降温,也可以使众多的房地产投机者的眼光不仅仅注视在房地产市场上,对房价有一定的打压作用。

2.重启国债期货的可行性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率自由化程度提高,为国债期货交易提供了现实依据。自上世纪90年代央行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除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还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中,国债,金融债券等非存款工具的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和再贴现市场等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也走上市场化道路。国债期货是利率期货的一种,利率的自由浮动是国债期货价格自由波动的依据,因此,重启国债期货已经具备其基本条件。反过来,国债期货的发展也能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开放我国金融市场,提高我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

(2)国债现货的快速发展为重启国债期货提供了坚实的现货基础。期货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现货市场的支持,现货市场的规模和发育程度决定和制约着期货市场的发展,其流通活跃程度也影响着期货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国债期货作为期货的一种,其发展也离不开发达的国债现货市场,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债期货试点失败也与当时国债现货市场规模过小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迅速扩大,期限结构日趋合理,长短期国债搭配科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活跃了现货市场。1996年,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承担国债和国内其他债券的统一登记、托管和结算职能,更加促进了国债市场健康发展,保证市场安全、高效、低成本运行,这些都为国债期货的重启提供了重要保证。

(3)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为重启国债期货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法律法规方面,2007年国务院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证监会陆续出台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等规定,将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和期货从业人员纳入监管范围。在行业自律组织方面,2000年中国期货行业协会成立。期货监管已形成由法律监管、证监会、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期货市场逐渐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2006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并于20l0年正式获得国务院同意推出股指期货品种,并上市交易。2010年2月,修订后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及相关实施细则出台。中金所的成立使包括国债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品有了专门的交易场所,使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交易方式、结算制度、风险控制等更有针对性,有利于金融衍生品在中国的推行与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环境的改善,金融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以及金融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使我们具备了发展国债期货的一系列条件。国债期货的重启无论是对繁荣我国金融市场还是提高我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债期货为规避利率风险而生,其本身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风险,因此,重启国债期货也要做好重启前与其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对其的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具体推出过程也要十分谨慎,以免“3・27”事件的再次重演。

参考文献

[1]黄泽民.中国应适时推出国债期货[J].国际融资,2010(4):31-34.

[2]叶永刚,黄河等.国债期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胡文骏.对我国重新推出国债期货的思考[J].现代工业商贸,2010(17):188-189.

作者简介:李斌(1989―),现就读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级金融1班。

上一篇:国内外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模型主要成果综述 下一篇:对我国证券投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