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教育的积极创办者

时间:2022-06-19 04:04:43

人民满意教育的积极创办者

自2000年5月担任长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王树彬始终如一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他提出的跨越式发展、均衡性发展、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四大发展战略”,谱写了长春教育发展新篇章。长春市先后被评为全国“两基”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王树彬也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在长春,我们听到了不少人对王树彬这样的评价:“这人很务实,有水平、有魄力,认准的事,他就会大刀阔斧地干,而且一定能干出成效”。他一手打造的“职教航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使长春的职业教育领跑全国。2003年,国务委员陈至立考察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把职教学院誉为“中华第一职教学院”;2004年5月,总书记到吉林视察,也专门到这所学校考察,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大魄力带来大发展

王树彬任教育局长之初,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低谷,规模小,专业散,水平低,观念旧;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经过深入调研,他发现正蕴藏着一个新兴教育产业发展的契机:职业教育,将迎合长春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有很大发展的空间。上任伊始,他就围绕职业教育的发展做起了文章,由此也得了个“职教局长”的雅号。

职业教育关键是定位。根据长春的实际,他把长春职业教育定为:为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服务、为转移农村劳动力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创业服务、为创建学习型城市服务“四个服务”。按照“面向市场,适应就业,以人为本,按需设教”的工作思路,打造“人民满意教育”。

振兴职教,整合资源。投资4亿多元,仅用半年时间竣工的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长春市的支柱产业,建设了六大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汽车产业技能人才教育中心、生物与医药产业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农产品深加工技能人才教育中心、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教育中心、光电子信息产业技能人才教育中心、机械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教育中心。目前在校生已超过1万人,毕业生就业率每年95%以上,被确定为“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和“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02年,以这所学校为基地,长春承办了全国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被誉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奥林匹克”盛会。长春成功探索出兴办职业教育的新路子,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职业教育如何培育适应社会、适合现代化企业的“蓝领”职业人才,王树彬探索出了校企合作、实现共赢的新途径。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与华阳汽贸公司进行股份制合作办学,总投入达到1.3个亿;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分院与一汽启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的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分院;依托市机械工业学校建设的长春市机械装备实训中心,可同时容纳1000名学生实习实训。为提高职业教育内涵,职教师资海外培训基地,首批18名优秀教师已赴澳大利亚进行三个月的培训。

新思路带来新变化

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王树彬殚精竭虑,时刻都在想着教育工作。他的同事曾这样说:“在教育局工作,就要上足发条,想工作、干工作,否则,跟不上王局长的思路”。这句话也确实说出了干部群众的心声,因为在他的带领下,这几年长春市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春市教育固定资产总值由27亿元增加到50.1亿元,增长85%;中小学固定资产总值由17.5亿元增加到38.1亿元,增长1.2倍;校舍建筑面积由433.4万平方米,增加到545.9万平方米,增长25.9%。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中教育成了一个必须突破的瓶颈,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圆大学梦,王树彬毫不犹豫地决定适度扩大规模建高中。长春市实验中学等十余所高中扩建以后,长春市高中教育的布局将更合理,在城市的每一个区域,都有重点高中,孩子们可以就地就近上好学校。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对长春市二实验中学进行民办校改制,吸引资金1亿元,组建“长春东方教育集团”,开创了长春市乃至吉林省股份制办学的先河;以市二实验中学为依托,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国际学校,既解决外籍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也为长春市投资软环境建设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狠抓教育教学改革,用改革的深入推动素质教育教育的发展。他说,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管理、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最核心的教育内容改革虽然是全国性的,但长春市动作快、范围广、成果和质量更突出。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高考,全省文、理科状元都出自长春市。2006年高考全市文、理科600分以上2672人,占全省的32.2%。

王树彬对教育超前谋划,还体现在他扩大了长春市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使长春教育走向了世界。任长春外事办主任期间,成功组织举办第一届“中国长春国际教育展”经历,增强了他对外开放的意识,拓宽了视野。随着“中国长春国际教育展”改由市教育局主要承办,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仅第六、第七届,就签订设备采购、合作办学等项目959项,教学仪器采购金额达5亿元,吸引外地观摩人员13万人次,拉动了长春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扩大了长春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高标准带来高回报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王树彬认为,教育无论怎样改革发展,最终要使人民群众满意。因此,他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这几年,在“上学难”、“上学贵”成为全国普遍反映的问题的情况下,长春通过调整学校网点布局,扩大招生规模,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物价部门确定的收费标准。长春市民对教育的满意率,每年以15个百分点的比率在攀升。

“上学难”、“上学贵”在农村尤为突出。他说:“要高标准办好教育,首先要办好农村教育”。长春市近2/3的人在农村,教育局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80%的农村孩子身上,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提高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学不起”、“学了没用”是农村教育薄弱的主要原因。解决“学不起”的问题。王树彬提出了“三让一不让” 口号:“让每一个农村贫困学生都有一个得到救助的渠道,让每一所农村困难学校都有一个对口支援的单位,让每一位农村教师都有一次培训提高的机会”和“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这个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自2001年,长春市就开展了“城乡手拉手、扶贫助学大行动”,鼓励城区学校和学生为农村学校和学生捐助资金和各类教学装备及教材、图书、文具等。教育局加大资金扶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教学装备和扶助贫困学生。发放“职业教育券”600万元,资助8000名贫困学生到城市职业学校就读,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同时,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由1.5万台增加到4.6万台,乡镇中心校以上的学校全部建有计算机室。总投入6196万元,为1775所学校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解决“学了没用”的问题。王树彬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办学模式改革,重点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要让孩子们在学校学的东西,到了社会上能有用,能生存,能致富。构建农村初中生升学、就业、务农“三位一体”的立交桥,让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学习农村实用技术,掌握致富本领;投入800万元建设了40个农村教育实践培训基地,这些基地是农村学生的实践基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基地、效益型农业的试验基地、观光农业的旅游基地;为了满足农村孩子“进城打工”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立了“兴农教育集团”,并扶持各县市建设职业教育中心,与城市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年培训达万人以上。

对长春职业教育的前景王树彬充满希望:把长春做成东北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把职业教育办成长春市对外开放的名片、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市民就业创业的“充电器”、产业实体的“孵化器”和对外招商引资的“王牌”。

在王树彬的心里,教育是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他经常自勉自励的一句话就是:“教育不为民,百姓不答应;局长不干事,此生不安宁”。我们深信,有这样一位时刻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的教育掌舵人,长春市教育这艘航船,一定会以科学发展观为帆,满载百万莘莘学子,劈波斩浪,驶向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会展信息 第2期 下一篇:两税合并冲击苏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