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时间:2022-06-19 02:12:59

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讲,有一个叫郭橐驼的懒汉,特别善于种树。他种的树没有不活的,不仅早结果,而且果子又大又多。其他种树人虽然暗地观察、仿效,却怎么也比不上他种的树。有人问郭橐驼其中的奥秘。郭橐驼说:“我并没有什么奥秘使树木长得茂盛,只不过顺应树木的天性罢了。”他在移栽树木时,将树根舒展,带着旧土培平、捣结实,这样做完以后,就不再管它,使得树木的天性得以保全。有些人植树则不然,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刚走开又回来看。更有甚者,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是否成活,摇晃树干来看是否栽结实了。虽说是爱树,实际是害树。

种树如此,教育也是同理。这里所说的树木就是形形的学生,种树的郭橐驼就是善教的教师。树木能否成材,就取决于“郭橐驼们”如何去护理和培植。在很多时候,班主任也不必那么“辛苦”,应该学会“偷懒”。魏书生主张:“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教师就不要去替代,否则就是压抑学生的潜能,助长他们的依赖思想。”魏书生就是这样一位非常会“偷懒”的班主任。他曾经说过,教师越勤快,学生就会越懒惰。教师的“懒”让学生失去的是依赖思想,培养和练就的是学生的自立、自强和自理能力。做班主任,该“偷懒”时就要“偷懒”,“懒老师”才能教育出“勤学生”。

班主任容易犯一个共同的毛病:对待班级管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包办代替学生该做的一切,唯恐不周而造成班级的“大乱”。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班主任自己身心俱疲,而且学生还不领情,班级秩序也每况愈下。于是有人提出了一套评价班主任工作的标准:班主任不在教室,班上纪律很好的为优秀;班主任在教室,班上纪律很好的为及格;班主任在教室,纪律仍然不好的为不及格。

不负责任的班主任是可恶的,而整天为班级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的班主任又有点可悲。当然,班主任的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是要有足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和高深的教育智慧做前提的。

古人云:“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如果班主任能想方设法地“懒”出水平,那么实现“学逸而功倍”也就不是什么难事。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要想让那颗心与我们的话相呼应,就得使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会“偷懒”的班主任总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与学生互相唱和。如此说来,“偷懒”还真是教育教学的一种高超的技能,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境界,一种“润生细无声”的教育艺术。

班主任的“偷懒”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体现,它要求学生能做的,教师坚决不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学生能做好的,教师坚决不横加干涉。班主任学会“偷懒”,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冷眼漠视;不是说教师不需要率先示范;不是不管不问,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让教师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该发挥学生作用就要充分发挥学生作用,尤其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人”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教师学会“偷懒”,才能让学生拥有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空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偷懒”是通过解放自己来实现解放学生的目的。陶行知在《小学老师与民主运动》中曾提出过对学生要实行“六大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在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让他有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如果真能做到这些,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解放了教师,自然也就解放了教育。所以有人曾调侃,要想成为名师,就必须先学会“偷懒”,这话实有道理。

班主任学会“偷懒”体现在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开学伊始,班主任就要从“开头”学会“偷懒”,不要事必躬亲。首先自己思想上要有“偷懒”的意识,在处理每件事时,先想一想能不能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班里的事情凡是能够发动学生做的,绝不自己去操持。诸如班会、团会,甚至大型活动的安排设计和实施,班主任都可“袖手旁观”。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不仅带来了班级管理层次的大提升,还使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班主任还要勤于和乐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缺点和短处,对学生的“缺点”持宽容的态度。当学生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时,我们要积极地暗示他们去发现;当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时,我们再装作原本就没有“看到”过他的这些“错误”。这样可以多给学生一些“面子”,有利于他们摆脱尴尬,树立自信,教育效果会更明显。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在课堂上都不要太“勤快”,不要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告诉学生,而应学会“偷懒”,尽量做到说话少而精,让学生自己多动脑筋去思考。言传身教是教育的至高原则,但过分“主动”地帮助学生完成其所能完成的任务,反而会养成学生强烈的依赖、懒惰习惯,并导致责任意识的逐渐缺失。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放手让学生帮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让学生自己领取和发放班级物品,让体育委员负责课间操的全部管理等。这些举措不但不会扰乱班级的正常秩序,反而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做一名成功的“懒”班主任比做勤快的班主任还要难,因为你的“心”不能“懒”。“懒”班主任确实需要大智慧。魏书生老师就特别会“偷懒”,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做事、积极参与、协同合作的能力,他把班上大大小小的事务按需设岗,按人设岗,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为原则,首先让学生各负其责,然后教会学生怎么去做。在不断实践中,学生渐渐知道这些事情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样班主任就无需做那些学生完全能自己做的事了。要想实现班主任的“偷懒”,教师必须要设法教会学生“勤”。只有学生勤快了,教师才有可能潇洒地放手。这一点,班主任是万万懒不得的。想“懒”还得“放”。这个“放”的先决条件是班主任对自己要放心,多用积极的心态思考问题,自然会想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班主任自己就缺乏自信心,如何教育学生?自己都放不下,如何能放手?班主任要真正对学生放心,从内心相信学生。很多问题,学生们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解决。

郭思乐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我们的校长、家长,还有教师自己,一直以为教师做得多是一种光荣传统,是服务充分的表现,教育质量会由此提高。然而,现实却使我们开始怀疑,今天我们是不是教得太多了。

郭沫若曾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培养出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做个“懒惰”的班主任并不是真的“懒惰”和“放散羊”,而是以退为进,把功夫用在背后。“懒”有懒的境界,“懒”有懒的招数,“懒”有懒的秘诀。教师的科学偷懒,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勤奋学习,一定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学生的前途和未来,班主任别再当“保姆”,就让我们退到学生身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道理。适时偷一下“懒”,大胆地让学生自主进行班级管理,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我们都做个智慧型的“懒”班主任吧。

作者单位 湖北省襄樊学院附属中学

上一篇:在现代教育的丛林中穿行 下一篇:物理学科亦可渗透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