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时间:2022-06-19 12:45:03

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 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常规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护理, 对比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 但是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功能锻炼;心理康复;肢体运动;疗效脑卒中是临床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 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几率与生活质量, 做好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有助于提升其预后, 改善生存质量[1]。为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CT与MRI检查)且排除不良影响因素与失访患者, 签署研究同意书。160例患者中男96例, 女64例, 年龄55~74岁, 平均年龄(62.1±3.7)岁, 其中脑梗死117例, 脑出血43例,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80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护理。

1. 2. 1 ;常规治疗  ; 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 止血、抗凝, 改善脑供血, 保护脑细胞, 促进神经细胞代谢, 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治疗等。研究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病情稳定状态后再开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心理康复:脑卒中患者受病情影响, 普遍存在思维、情绪紊乱等情况, 对自身疾病存有疑虑, 思虑过重, 因此要配合家属及时对患者进行开导, 减轻思想负担, 普及疾病治疗与功能锻炼知识,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树立治疗信心, 配合临床锻炼工作。要针对患者心态及时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需求, 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早期功能锻炼计划。

1. 2. 2 ;早期功能锻炼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是床边训练、床上训练、步行训练、出院指导。

1. 2. 2. 1 ;床边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 患侧上肢置于枕上轻度外展, 肩关节下垫小枕、臀部垫大枕、大腿外侧摆放支持物促使髋关节伸展并呈中立, 膝关节轻度屈曲, 由护理人员和家属共同辅助进行被动运动, 并向患者讲解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感觉, 在训练中逐步减少辅助量, 最终使患者能够自行利用健侧肢体辅助患肢运动, 运动幅度、运动量坚持循序渐进[2]。对于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要根据患者病情利用可调节病床完成倾斜训练, 倾斜角度和时间根据恢复情况自行调节, 坚持循序渐进。

1. 2. 2. 2 ;床上训练 ;这一阶段目标为促使患者尽早离开病床进行床下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之后, 进行双手交叉上举训练, 锻炼患手, 之后做前后交叉摆动训练, 锻炼肩关节, 并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 来回往复, 轻缓轻放, 以防止关节挛缩或肌萎缩。床上翻身训练要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上下肢都进行随意运动易化训练, 尤其是下肢, 要加强控制锻炼[3]。此外还要积极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与搭桥训练, 协调患者身体平衡机能, 预防患侧代偿影响运动功能。

1. 2. 2. 3 ;步行训练 ;患者可下床之后, 步行训练的重点在于提升骨盆控制能力, 掌握下肢分离、站立、迈步运动工作, 做好平衡训练, 掌握重心, 也可利用拐杖、平衡杠、阶梯与复杂地面进行训练。

1. 2. 2. 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要做好院后功能锻炼教育指导, 宣传讲解家庭功能锻炼禁忌事项和注意事项, 制定循序渐进锻炼计划, 着重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多种生活训练(如洗脸、写字、使用筷子等)改善肢体功能, 提升生活质量。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应用Barthel指数, 以得分越高恢复越好, 肢体运动功能评价应用改良Fugl-Meyer(FMA)评分, 以得分越高恢复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临床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数据对比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 但是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多数均有偏瘫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如不及早抓紧时间进行针对锻炼, 很可能造成永久性残疾, 影响患者日后生存与生活。目前国内脑卒中患者在结束神经内科治疗后, 康复医疗护理方面工作存在缺陷, 很多患者都因此失去了最佳康复锻炼时间, 造成不可逆损害, 因此, 在患者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 还要大力推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提升患者预后与生存质量。临床众多医疗研究已经证实脑卒中后早期合理的康复功能锻炼能够及时保护患者残余运动功能, 发挥潜在能力, 有助于重新获得运动功能, 改善偏瘫症状, 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出院[4]。本次治疗实践中以心理康复护理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心理康复护理针对患者各类心理问题予以疏导和解决, 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提升治疗配合度, 在临床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计划, 从床上、床下、步行、出院四个方面给全方位的锻炼指导, 显著提升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促进了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效果显著, 证实二者联合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护理中效果优越,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 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有显著疗效, 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应用效果好, 可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玉丽.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15):75-77.

[2] 朱芳荣, 刘亚莉.早期功能锻炼在偏瘫患者康复中的护理探讨.内蒙古中医药, 2011(19):150-151.

[3] 冉小青, 吴松, 叶丹屏, 等.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下肢血流的影响.湖北中医杂志, 2013 (10):20-21.

[4] 夏娟芬, 何瑞英, 沈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与康复, 2009, 8(2):135-136.

[收稿日期:2014-03-19]

上一篇:浅析打车软件 下一篇: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民航客运市场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