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的喜与忧

时间:2022-06-19 07:40:59

2008年,在上海老年大学东华大学分校,我为老年朋友开设了孙辈教育课程。为了了解祖辈对孙辈教养现状,我向所教学员及博申幼稚园、杨浦幼稚园、控江幼儿园孩子的祖辈发放问卷2000份,实际回收1600份。统计结果显示,上海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参与孙辈教养率高达88.9%――“隔代教养”时代已经来临: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了爸爸妈妈,第二代独生子女开始走进幼儿园、小学,而第二代独生子女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则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挑起了教养孙辈的重任。

隔代教养的很多问题值得关注。

一、祖辈的“开心”与“烦心”

我所教的学员在退休之前,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公交调度员……他们人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家都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命根子”。他们参与孙辈教养的方式与时间配置虽然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模式: 日以继夜365天全天候模式;日进夜出每天照看小孩约八小时工作模式;一周五天工作制,双休日与子女交接模式;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轮换带养模式。模式的选择一般与家庭经济状况、子女工作性质及老人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老人们教养孙辈,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既开心,又烦心。”

“开心”在于:享受天伦之乐;丰富晚年生活内容;看到孙辈一天天健康成长;为繁忙的子女排忧解难;体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家庭作贡献。

在“开心”的同时,他们也各有“烦心”事。由于老人教养观念比较陈旧,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因此,在教养孙辈问题上老人经常与儿子、儿媳或女儿、女婿冲突,儿女对隔代教养的满意率只有30%。另外,一些人人老体衰,精力不济,充当孩子的玩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最主要的,他们从升格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那天起,他们觉得就不再是自由人了,而被一条无形的绳索“套牢”了,再也没有自由的空间了。

二、隔代教养的“越位”

与亲子教养的“缺位”

去年,唐爷爷的儿媳生了双胞胎,家里人喜上眉梢,俩亲家也是眉飞色舞。为了满足亲家对小孩的疼爱之情,也为了给自己儿子、儿媳彻底“减负”,双胞胎“一分为二”,老大全托给浦东的外公外婆,老二寄养在宝山的爷爷奶奶家。小夫妻俩倒是一身轻松,双胞胎每隔一个月才回家与他们团聚一次,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则不管白天与黑夜,围着孩子的吃喝拉撒转,用他们的话说,如同自己又多添了一个小儿子/小女儿。

当前,由于生活压力和社会竞争,年轻的母亲不可能全部成为全职妈妈,祖辈参与孙辈教养成为必然。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隔代教养与亲子教养相比,只能是一个配角。要知道,父母与孩子是以血为纽带的亲子关系,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安全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这是其他关系无法取代的。祖辈对孩子的教养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父辈对孩子的教养。

隔代教养固然有其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但在教养观念和教养方法上难以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人才观” “教养观”和“亲子观”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如:祖辈对孩子过度保护,百依百顺,迁就,溺爱,心甘情愿成为孩子的“防空洞”;祖辈对孩子过度限制,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这些容易使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磨灭孩子的独立性,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因此,祖辈在隔代教养中要合理定位, 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乐于当配角,当好称职的配角;而父母也不能因为祖辈对孩子教养的进入与参与,便把对孩子的教养权双手推给老人,造成父母对子女教养的“缺位”,这对孩子成长是不负责任的,对老人也是不公平的。祖辈与自己儿女之间要相互学习、共同学习,跨越“代沟”,形成“合力”,营造一个两代人之间沟通分享、优势互补的家庭环境。

三、孙辈对祖辈的

情感依恋与祖辈对孙辈

成长权利的剥夺

调查结果显示:

――祖辈要求孙辈参与家务劳动的为0。

――祖辈能兼顾孩子的室内和户外活动、让孩子多多接触大自然的只有52%,21%祖辈满足于孩子室内活动。一个三岁的男孩,由于带养的外公外婆唯恐孩子受凉感冒,三年中竟没有带他下楼一次,家庭成了孩子的“恒温箱”与“保险柜”。

――27%的祖辈把电视当作孩子的“保姆”,孩子放学后,看电视成了其在家活动的主要内容。

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体。孩子成长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还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且,智力的成长是依附在心理成长基础之上的。只有了解了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儿童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才会成才。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趋向于独立的过程――从不会吃饭到学会自己吃饭,从不会穿衣到学会自已穿衣,从不会走路到学会自己走路,都是如此。祖辈与孙辈的关系,是一种“隔代亲”的情感依恋,如果祖辈对孙辈过度宠爱,必然会造成孙辈对祖辈过分依恋。许多老人认为,他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他;孩子依恋他,他认为这是孙辈对祖辈情感最好的回报。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明明孩子自己会吃饭,老人偏要喂他吃;明明孩子会独立走路,老人却要抱他走……有些老人还这样告诫孙辈:高处不许爬,水洼不能。事实上,祖辈对孩子过分呵护,就会把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自卫能力、独立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剥夺,一句话,把孩子成长的权利剥夺了,甚至把孩子思想独立和自由剥夺了。这种剥夺使孩子在精神上严重“缺钙”,他们一辈子也不会有快乐和幸福。

四、俩亲家在孙辈

教养上的碰撞与冲突

第二代独生子女是在三个家庭、两个大人、四位老人共同关注下成长起来的。作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下的“俩亲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面对孙辈,在教养观念和方法上的碰撞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孩子教养问题上,俩亲家关系和谐,有沟通、有合作的仅占65%;俩亲家之间互不交往,各有一套,相互矛盾的占30%;俩亲家曾经发生过口角,有过矛盾和冲突的占5%。

今年,丁爷爷开始培养三岁的孙子独立吃饭的习惯,虽然孩子自己吃饭速度慢些,衣服会弄脏,但丁爷爷坚持不懈。但每次去外婆家,外婆总是自告奋勇喂小外孙吃饭,爷爷好不容易给孙子培养起来的吃饭习惯处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进两步,退一步”的境地。

王奶奶的孙女今年已读小学一年级了。王奶奶对小孙女从小严格要求,重视良好习惯培养,什么饭前要洗手,要独立做作业、整理书包等。以往每个双休日,小孙女都会到自己家里住上两天,但最近却发生了变化。儿媳说:“小家伙不想来奶奶家。一到双休日,她最喜欢去外婆家。”究其原因,外婆待她“好”,一到那儿,外婆不仅给外孙女零用钱,而且给她买许多好吃的零食。至于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外婆则“睁一眼闭一眼”。外婆家与奶奶家对孙辈的不同教养要求与方法,造成了孩子成长环境的“温差”与“缝隙”。俩亲家对孙辈的不同的人才观和教养观投射到孩子身上,互相矛盾,结果教养力量相互抵消,孩子成为一个“两面人”。

为了孙辈健康成长,俩亲家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加强沟通,取长补短,寻求教养的合力。孩子的父母要为他们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提供沟通的管道,以求得在科学理念的指引下,对共同的下一代,在教养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使俩亲家的家庭教养环境实现“无缝”衔接。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200433】

上一篇:班主任角色之随感 下一篇:“90后”问题:孩子的伤家长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