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问题:孩子的伤家长的过

时间:2022-10-08 08:11:04

“90后”问题:孩子的伤家长的过

不知从何时起,“90后”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颓废、冷漠、自私、偏激――几乎我们能想到的尴尬词语都可以拿来形容他们。然而,仔细想想,“90后”小时也曾经同样活泼、天真,也同样曾经善良、可爱。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家长脱不掉干系,因为家长是他们成长的伴随者,是他们的教育者,是他们成长环境的创造者与维护者。

家教方式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家教方式是如何影响“90后”的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将家教方式简单分为糖衣炮弹型、甜言蜜语型、婆婆妈妈型、谆谆教导型、和谐民主型、不管不问型、野蛮暴力型、严厉苛刻型、阴晴不定型,就“你的家长对你的教育是什么类型?家长关心你的方式主要是什么?”等问题在校内网上做了个小调查。本次调查共有90位学生参与投票。调查结果显示,“和谐民主型”得票最多,这样家教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未必最好,但大多开朗、活泼。其他类型家教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则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糖衣炮弹型、甜言蜜语型和婆婆妈妈型家教方式,由于给了孩子过分的照顾,一切为孩子代劳,所以孩子头脑中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懒懒散散,处处依赖他人。严厉苛刻型的家教方式,家长过分专制,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会总觉得“别人对,自己错”。 对子女过度保护、过度专制这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会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行动以及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往往会妨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对于极端家教,尽管家长自认为是一片好心,但孩子往往不领情,有时还会陷入烦恼之中。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骏在一家私立初中上学,成绩本来相当不错,最近的一次模拟考试却有些退步。问起原因,他说主要是考试时看错了一道题,可能还是当时有些紧张吧。骏说自己原来考试从不紧张,心理素质特好,这次却有些心慌了。主要是拿到试卷时,不知怎的,脑中出现了妈妈那张紧张、打着问号的脸。“最近妈妈在家特烦人,又是踮起脚小心地走路,又是端出一锅又一锅补品。最难看的是她那张永远紧张的脸,好像时刻都在询问是否用功学习啦,考试是否考好啦。我实在是被妈妈烦死啦,最近每天放学都不想回家,一想起妈妈的样子就觉得心烦。这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家中就更不太平啦,妈妈的唠叨从早到晚就没有停过。我怕烦躲进自己房间并锁上了门,谁知这下可惹恼了妈妈,她大声叫来了爸爸,一定要爸爸把门锁拆了。爸爸不愿意,她竟然又与爸爸大吵一场。唉!现在是家不成家,我哪里还有心思考试啊!”

――节选自《新民晚报》2009年3月25日《妈妈,请别烦我》

其实,父母们特别是母亲们经常的唠叨或过度的关心很容易让青春期的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偏激起来,甚至会引发灾难性事件。

先看严厉苛刻型。网友“剑气如虹”在白鹿书院网站上写的一个故事颇值得回味――

笔者在红安天台大寺中,碰到一个15岁的小和尚。据他介绍,他削发为僧的原因是父母强行将他送到这里戒毒。只有15岁的他已有近三年的“毒龄”。他的父母都是成功的商人,对他寄予的期望也非常高,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为他确定了人生的目标,那就是考取清华北大。因此,从幼儿园起,就硬性规定了他每天的学习任务。上小学时,除了正常的课业外,他还要奔波于书法、绘画、数学、钢琴等四个培优班之间。每天从早上6点到深夜11点,除了吃饭一点儿空闲时间也没有。

进入初中后,学校课业加重,父母额外加码。如果有一次考试没有达到父母规定的目标,他轻则被斥骂,重则被责打。他也常常感到迷茫:活着到底是为什么?读书又到底是为什么?但是,没有人关心和理会这些,更没有人为他拨去迷雾。一次表兄带他参加舞会,一名青年让他吸食了,从此他染上了毒瘾。父母发现后,又是打,又是骂,并把他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但这一切都毫无成效。万般无奈之下,父母想求助佛祖,让他出家为僧,实指望他从此能摆脱毒瘾,重新做人。

一些“90后” 走上歧途,说到底,是严厉的家长逼的。

再看不管不问型。我们这一代家长较之上代人接受了更多民主思想,觉得应当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他自己去摸索,结果民主过了头,成了完全放任。这对于涉世未深、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更严重的问题是,有的家庭这两种极端类型并存,就是说父母分别扮演“红脸” “白脸”。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教育良方,孩子往往会形成畸形人格,成为“双面人”。

还有的家庭在孩子学习方面严厉苛刻,而在孩子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则得过且过,在孩子的生理成长方面更是不闻不问。这更容易出现问题。据报道,上海市少女意外怀孕求助热线救助的早孕少女中,有52%的人认为,父母关心的只有学习,根本不关心情感的交流。这需要广大家长进行反思。

事实上,无论怎样的教育方式,怎样的教育角色,身教永远是教育中最为根本的法则。而这恰恰是被不少家长所忽视的。我们很多班主任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都会发现,家长一方面把各种正统的道德准则告诉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另有一套。

我的一个学生在随笔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 “你们是未来的希望”“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之类的思想,对此我感到很可笑。长辈值得晚辈尊敬,但晚辈不值得为长辈而活。对于这一点,我感触颇深。我一直尊敬我的父亲,然而当父亲教育我时,我更多的是反感。因为他告诫我的很多事情他自己也没有做到,这样的教育不是很荒唐吗?有人可能会说,长辈是把他们犯错而得来的经验教给你们,而我不以为然。有挫折的人生才完整,很多时候需要亲自体验方知其痛。

人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所以家长凡事都要从自身做起,令晚辈自然而然地萌生超越长辈之意,而不是一味地嗦,自己却无动于衷,把烂摊子留给后代。行动的价值远胜于一切谆谆教诲。

读完这段文字,我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在当今社会,像这样的亲子关系可不在少数。做家长的,你们在批评“90后”时,难道不应该反观自身,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吗?如:当你批评孩子冷漠、自私的时候,想想你自己乐于助人吗?孝敬老人吗?当你抱怨孩子偏激与狂妄的时候,想想你自己看问题客观吗?有没有情感用事大放厥词?当你指责孩子不守规矩不讲文明的时候,想想你闯过红灯吗?乱扔过垃圾吗?当你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的时候,你自己有贪小便宜、偷电偷水的行为吗?要知道,孩子是善于模仿的,正是这些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这一代人的人格。家长如果未能以身作则,那么,“近墨者黑”,孩子原本纯净、美好的心灵就会受到污染。

家长们,当我们再对“90后”表达不满时,不妨想想问题的背后是否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201203】

上一篇:隔代教养的喜与忧 下一篇:论德育人文关怀的真善美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