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难教

时间:2022-06-19 07:17:10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25-01

2012年9月23日,我和爱人领着还不到3岁的女儿媛媛到苏州大公园玩。正当女儿玩着“海豚打枪”的游戏时,她看见旁边有很多小朋友在画画,女儿悄悄地对我说:“囡囡也要去画画。”于是,游戏结束后,我们便和女儿一起去买了一张蝴蝶图画纸,找个位置准备开工。孩子似乎都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看着前面几十瓶花花绿绿的颜料,很是激动。开始,我握着女儿的小手一起画蝴蝶的翅膀,画得像模像样的。可过了一会她就挣脱我的手,非要独立操笔不可。只见她一会拿这个颜料涂涂,一会拿那个颜料抹抹。小蝴蝶的脸出来了,虽然并不十分漂亮,但也还过得去。在女儿自己涂鸦的过程中,我几次想制止她,但转而一想,这毕竟是女儿的处女作,是女儿充满趣味、充满兴趣完成的作品。后来我在心里说:“宝贝,你这是在涂鸦,这也是你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妈妈尊重你的意愿。”过后,我把作品去叫工作人员封起来。工作人员看了看我,问:“确定封吗?”我坚定地说:“确定!”

由这个事例,让我想起了暑假里看过的一本书《孩子为什么这么难教》。其实孩子并不难教,而是看家长和老师的教的方式。孩子的个性,并不是由先天基因决定的,而是后天的教育所致。该书中根据孩子身上各种与生俱来的特点,确认出5种基本的个性类型,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让教育者明白,只要能够调整教育方式,就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80年代以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每个家庭的重心。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优越的物质条件,独享父母的关注与疼爱,这些优势反倒使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教育。很多人都困惑: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在做好家长的同时,怎样做一名好的幼儿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幼儿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杜威的观点告诉我们,儿童有调查或探究的本能。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需要。为此,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探索精神培养的心理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的事、物、情景,让幼儿内在的探索冲动释放出来,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索活动中。这学期教小班,涂色是小班幼儿喜欢的活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玩玩画画,很兴奋。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们尝试用介绍玩法导入,教师边示范边介绍如何用小勺选择颜料,再边念儿歌边介绍如何用透明薄膜去压压、画画、玩玩。通过教师的操作,幼儿看到颜色由一点变成一大片,由几种颜色变成多种颜色。教师演示的过程和活动结果的多样性使幼儿产生了自己玩一玩的愿望,激发了幼儿主动试一试的动机。

《孩子为什么这么难教》一书作者根据孩子身上各种与生俱来的特点,确认出5种基本的个性类型:敏感挑剔的孩子、沉迷自我的孩子、反抗叛逆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以及活泼好动/侵略挑衅的孩子。他告诉家长们,如何辨认每种类型的孩子在认知这个世界时所用的方式,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照顾上切合孩子的需求与感受,使为人父母者相信:他们不见得只能去“忍受”孩子的各种固执特性,只要能够调整应对的方式,就可以帮助孩子将这些差异性转变为无价的资产。作为幼儿园教师,应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总是以玩伴的身份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尊重幼儿,鼓励他们在探索时提出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状态,在探索过程中充分自主。幼儿的探索活动经常发生于对探索对象的爱好。这种爱好越浓,幼儿的探索活动就越持久。因此,在科学探索活动的材料选择上,我们往往选择色彩鲜艳、形象有趣、活动性强且操作简便的材料。幼儿拿到手后就可以玩,从而激发对材料探索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活动“车轮滚画“中 ,幼儿通过反复操作,发现了因为材料粗糙程度不同,造成画面的不同。

教孩子记住十个问题,不如引导他们自己思考一个问题。幼儿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再去探索问题,这是一种宝贵的科学素养。每当幼儿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引导幼儿先大胆想象问题的答案,随后根据问题想象,有目的地观察事物,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或与父母共同查找各种资料。例如在活动中,我提出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幼儿的答案众说不一。这时候,教师和孩子一起来探索,一起来寻求答案。

只要我们善于走进孩子的世界,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孩子是根本不难教的!

上一篇:流行歌曲能否进高中课堂 下一篇:初中历史的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