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人、民族、社会的立足之本

时间:2022-06-19 03:10:50

责任――人、民族、社会的立足之本

《寡人之于国也》以慑人的气势和雄辩的说理阐明了孟子的治国之策,有力宣扬了他的仁政思想。文中所表达的顺应自然以养民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孝悌化民,体现了人与人的和谐;推行仁政以利民,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些思想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所主张的可持续性发展体现了我们的科学发展观,而文章所体现的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责任――需要“尽心”

梁惠王,作为一国之君,国富民强、安居乐业是他的责任,梁惠王所采取的措施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而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不同而已。“在其位,谋其政”,梁惠王应该承担起一个国君的责任,就要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鼓励生产。

责任――发乎情,落于行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社会关系,其核心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只有这个关系处理好了,整个社会才可以充满温情与温暖,才会变得有序而稳定。通常,维护一个社会正常有序地发展有两种途径,一是法律制度,二是道德约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供之。”儒家认为要“以德为政”,主张以道德的手段来达到治理的目的。只有搞好道德教化,才可以“一以驭百,坐以待劳”“垂衣裳而天下治”。在“百德孝为先”的古代,人们自然而然就把推行孝道放在了首位,并且在“孝敬父母”的层面上扩大了“孝”的外延,形成了处理兄弟关系的“悌”,为国效力的“忠”以及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历来是十分重视“孝悌”的,孟子也是大力提倡推行“孝悌”之道的,认为从“孝”上可以演化出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法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我们的责任。从内心情感来讲,老人、孩子是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责任,不仅要“发乎情”,更要“落于行”。

责任――无畏的担当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借口可以暂时缓解内心的压力,但它却会长久腐蚀人的责任感。

只有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而不是不顾百姓死活,一味推卸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国君的责任,才能“斯天下之民至焉”。若梁惠王能够“无罪岁”,能够自我反省,进而从为政的根本上寻找主观原因,改弦易辙,弃旧图新,推行“仁政”,结果就会使天下归服。

上一篇:类型化叙事症候剖析及矫正策略 下一篇:瞽人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