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抒写、为民代言、为民立传

时间:2022-06-18 11:12:40

[摘 要] 2014年5月17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和电视剧司、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北京联合举办吉林影视剧创作研讨会。与会的张宏森、李京盛、彦、王强、李准、仲呈祥、阎晶明、王伟国、刘琼、赵葆华、丁亚平、孙民乐、邢戈等领导和专家精辟分析了吉林影视剧创作的成绩与经验、特色与风格,并就吉林影视剧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吉林影视剧创作; 成绩与经验; 特色与风格; 意见和建议

2014年5月17日,为总结近年来吉林影视剧创作,特别是农村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成功经验,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繁荣吉林影视剧创作,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电视剧司,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吉林影视剧创作研讨会。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严,吉林省政协副主席、长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丽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艺评论家李准,文艺局影视处处长王强,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人民日报》文艺部文艺理论评论室主任刘琼,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赵葆华,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中国人民大学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孙民乐,中国电视艺术委会评论员邢戈等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彦主持。

一、成绩与经验

近年来吉林影视剧创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大批具有鲜明吉林特色的影视剧闪耀荧屏和银幕,并在各项部级奖项中屡有斩获。如在2013年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评选当中,长影集团出品的《辛亥革命》《索道医生》《马达加斯加3》一举摘得优秀故事片、优秀农村题材故事片奖和优秀译制片三项大奖,这是长影集团1998年改革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电视剧《我的土地我的家》《长白山下我的家》《阳光路上》分别荣获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三等奖和提名奖,也是近年来吉林电视剧创作生产的一个高峰。

对于上述成绩的取得,与会嘉宾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个中原因。

王伟国认为,吉林省影视剧创作在以下三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显示了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体表现在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文化管理机构通过有力引领,不断强化吉林农村题材影视剧品牌建设,不断完善影视剧策划、融资、制作、播出、资金回收的市场运作的产业链,推动吉林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从现象到品牌华丽转身;二是塑造了一批新型农民典型形象,吉林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中的农民形象是在农村改革大潮中艰难地蜕变和成长的新型农民、产业农民,他们有新的素质、新的观念、新的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民英雄;三是始终以积极的态度直面生活、深入生活、尊重生活,如电影《索道医生》是根据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邓前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冬去春来》是取材于全国模范法官翟树全的事迹而创作的。

李准认为,至少在农村现实题材这个范围,从全国来讲,吉林影视剧的品牌是第一位的。吉林影视剧给人的启发有三点最突出:第一,吉林影视剧创作从来不跟风、不盲从,一直坚持从本省的实际出发,发挥自身的创作优势,主打农村现实题材创作,持续不断地推出系列优秀作品,不断唱响时代主旋律;第二,吉林影视剧创作不靠大投入、不靠大制作,也不依赖高科技,甚至不以大牌明星战略为优势,而是依靠领导者和创作者对吉林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依靠他们在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依靠他们对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艺术把握,创造出新鲜的动人的艺术形象,打造艺术品牌;第三,吉林影视剧创作形成了有效的运作机制,培养出了一批献身于影视剧创作的优秀人才,包括创作人才和管理人才。

李京盛认为,吉林影视剧特别是农村现实题材影视剧的成功,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在今后的影视剧创作上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系,这些影视剧基本上都不是市场自发产生的,每一部作品的背后,或者是策划,或者是编写,或者是支持,都有吉林省文化管理部门的支持、肯定、赞助、提携,或者是宣传部,或者是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这说明在一个题材处于市场劣势的时候,作为文化管理部门要行使国家的文化立场,这实际是文化管理最高的职责。当然离开市场讲影视剧,那几乎是一句空话。影视剧和市场永远绑在一起,因为资金在市场、人才在市场、观众在市场。但是也不能让市场彻底左右影视剧创作。像农村题材、少儿题材、少数民族题材等等,在有些场合已经作为公益题材来定性的这些影视剧创作,只靠市场的结果只能是被市场淘汰。因此在这类题材的繁荣发展上,离不开各级管理部门的支持、提携、赞助,包括管理手段、物质投入、政策倾斜、人才培养等等。所以吉林题材影视剧创作的这些成绩,如果归纳出对整个影视管理上的经验和启发来讲,在这点上更值得思考。

王强认为,吉林影视剧创作有两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关注:一是注重影视互动、互补。现在影视文艺领域出现影视互动、影视合流、影视不分家的趋势,在这方面吉林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这是吉林影视剧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二是注重统筹组织。现在电影、电视剧是集体创作,是集体项目,每一个影视剧项目都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组织化的程度,要发挥党委宣传部门、影视主管部门的组织功能,发挥创作单位的积极性,齐心协力,优化资源配置,从剧本创作、拍摄生产,到后期制作、修改、宣传、播前预热等等,各个环节都要全方位来梳理好,实施精品战略,按照精品工程来实施、组织,吉林影视剧特别是农村题材影视剧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提高组织化程度,也是吉林影视剧创作取得成绩的重要经验。

二、特色与风格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农村现实题材创作是吉林影视剧创作的最大特色和鲜明风格。

仲呈祥认为,吉林影视剧创作对中国影视剧创作最大的贡献,也是最大特色,就是在为农民写戏。而且这个特色是10余年来,甚至20余年来坚持不懈的结果。农民是中国人民的主体,不能忘了他们,艺术要为了他们,要表现他们,要为他们创作。

王伟国认为吉林影视剧创作既没有盲目追风,也没有盲从,坚持把镜头聚焦于当前农村的改革现实,对准农村中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创举。电视剧《静静的白桦树》真实地表现了在深山老林里农村医疗改革的紧迫性,电视剧《插树岭》表现了城市知识青年扎根农村与农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艰苦奋斗的精神,电视剧《阳光路上》以吉林省梨树县诞生中国第一个农民合作社为创作蓝本,电视剧《我的土地我的家》展示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30多年的改革历程,这些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农业改革和建设新农村的历程,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

赵葆华认为,吉林影视剧创作有两个主要特色:一是吉林影视剧创作有一个基本母题,即为民抒写、为民代言、为民立传,无论是电影《索道医生》,还是电视剧《我的土地我的家》,都鲜明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成为吉林影视剧构成现象、构成独秀、构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是吉林影视剧创作坚持与发展了现实主义传统,不仅反映生活的本质,而且还呈现生活的魅力、体现时代的趋向,如电视剧《我的土地我的家》通过张老存一家30年的变迁,艺术地概括了中国农村从小院、小家、小日子,到大土地、大农业、大产业的历史跨越。

丁亚平认为,吉林影视剧创作充分展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可以概括为吉林的新文化,这种魅力不同凡响。这种新文化的第一个特点,它是新的语境下面吉林全方位发展文化的一个侧影,或者说一个正名,是文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特点,吉林影视剧创作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可视为长影文化在新世纪的新发展、新拓展。

刘琼认为,吉林影视剧创作是非常有风格性和特征性的。第一个特点是吉林影视剧的地域风格非常明显,建构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生活进程中具体的东北风貌,书写了东北农村的生活走向;第二个特点是吉林影视剧有能力对现实发言,很多作品掷地有声,影响力都比较大。

阎晶明认为,吉林影视剧创作的地域特色是鲜明的,视野也是开阔的。如电视剧《我的土地我的家》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但作者是山东籍的山西作家,写的东西不一定是东北的,而拍的时候却是东北化、吉林化的。《长白山下我的家》有浓烈的民族色彩,但更主要突出的是民族团结和家庭和谐的主题。电影《索道医生》讲的是发生在云南的故事,《辛亥革命》是全中国的,孙中山是广东人,《铜雀台》是古代题材的。

三、意见和建议

就吉林影视剧创作未来的走向,与会嘉宾贡献了真知灼见。

李准建议吉林影视剧应从内容上或者创作思路上,酝酿探索新的突破,特别是要对当代中国农村发展进行深层的哲理思考;在创作模式上也应探索新的样式、新的突破,使现实主义的作品更好看。

仲呈祥建议吉林影视剧创作要立足自身,吸收全国一流的创作人才,实现创作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最佳配置,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边蕴含的基本文化基因。

王伟国建议吉林要努力推出一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的、影响力更大的顶尖影视剧作品,同时要在人才培养方面下工夫,农村题材影视剧导演、演员上要有新面孔。

孙民乐建议吉林影视剧创作要重新站在农村的文化立场上讲故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它可能还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赵葆华建议确立吉林影视剧发展战略,确立人才培养机制和作品扶助机制。

特别是就长影集团未来的发展,张宏森专门发表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从今后的发展来说,对于长影集团面临几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我们必须深化好我们的现实主义精神,并且把现实主义精神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要完成现代化的转型,就是现实主义精神的现代化接轨和现代化转型。要发生思想上、观念上、电影语言上的蜕变和变革,要把对于核心价值,对于“中国梦”这样一种电影传递,寻找到最为正确、最为现代、最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审美实现途径和审美的新道路,这是长影集团面临的第一个任务。 第二个挑战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必须要对电影做出追问,人人都有智能手机,一切都手机化了,手机马上可以观看到各种电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们为什么到电影院看电影,这个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上得到解决。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可能要揭示一系列变化,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会动每个人的利益板块,会动每一个人的学术格局,但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对于长影集团来说,要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必须在互联网语境下寻找出新的表达途径、表达符号,要找出电影存在的理由。比如再做农村题材,再做土地情结,再寻找样式的时候,都没有问题,坚守情怀、坚守原则,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把情怀和原则输送出去,需要找到方式方法,这是长影集团面临的非常崭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市场,研究观众,研究整个现代转型。长影集团的改革已经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积累已经初步形成,长影集团有时间、有精力来面对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正在发生的这一场由技术革命引导起来的整体性的话语革命。希望长影集团能够紧紧追上时代的步伐,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作者简介] 孙宝国(1968― ),男,吉林榆树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宣传处(电视剧处)处长,高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广播影视艺术学。

上一篇:香港电影之老上海情结探析 下一篇:吉林省农业网络信息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