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之老上海情结探析

时间:2022-09-11 07:24:40

香港电影之老上海情结探析

[摘 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界出现了大量关于30年代前后老上海题材电影。本文从香港和上海电影发展的沿承性来阐述电影双城在此消彼长的发展中,体现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连贯性,从文化特质的融合性来阐述双城在电影层面上有着文化和城市心态上的传承关系,从社会心态的关联性来阐述双城相似的历史状态与困境使之能相互呼应和感同身受,论述香港与上海的深厚渊源,追寻香港电影中表现老上海情结丰富内涵的深层动因。

[关键词] 香港电影;老上海情结;关联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科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240041019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大量的香港电影在演绎20世纪30年代老上海题材,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上海之夜》《花样年华》《倾城之恋》《长恨歌》《阮玲玉》《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上海假期》《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长恨歌》《新上海滩》等。为什么近年来老上海频频出现在香港电影中呢?香港电影和上海电影是否有什么特别渊源?上海和香港是否有相似的文化因素存在?本文拟在研究香港电影之老上海情结方面作些叙述与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香港和上海电影发展的沿承性

回眸上海电影和香港电影发展史,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相似,上海和香港,是中国最早出现电影的城市,也是中国被最早摄入电影的城市。上海和香港可谓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在中国电影史上是颇为相似的姊妹城市。

香港电影的发展与上海早期电影人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1937年,上海沦陷后,一批进步的电影人撤退到香港,他们把上海电影创作传统带到了香港,给香港电影业带来了新气象。1941年初“皖南事变”中,大量上海电影人再次到香港,给香港文化注入了城市精英气质。这一时期上海电影人南迁推动了香港电影的发展。一是电影人才的流入。他们或者为了生活,或者只是作为临时避难。有著名的上海电影制片人罗明佑,导演蔡楚生、汤晓丹、司徒慧敏、孟岩,编剧古龙耕,演员胡蝶、金焰、黎莉莉、蓝马、姚萍,评论家彭砚农等。上海电影人常在这两个城市往返来回,使香港电影蓬勃发展起来。二是电影技术的引进。上海电影人不仅带来了更先进的电影设备,也带来了先进的电影拍摄技术和拍摄理念。三是电影风气的转变。更注重关注现实,对香港电影业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上海电影人再次大批南迁香港。此期分为两种情况:有些上海影人在政府的白色恐怖压力下避走香港和抗战后上海有些有“附逆”罪名的电影人受排挤流亡香港。此期分为两个时间段:解放战争爆发后和解放战争胜利前后。这一时期上海电影人的南迁逐渐改变了香港电影落后状况。首先,电影人才更多元化。有电影制片人张善馄,导演朱石麟、费穆、史东山、岳枫、欧阳予倩、卜万苍、马徐维邦、陶秦、李倩萍、屠光启,演员周漩、李丽华、白光,严俊、白杨等。其次,两地交流更加频繁。从上海到香港的许多电影人,一段时间又回到上海,但囿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再回到香港扎下根来,留居香港。再次,大量资金注入香港电影业。内战使局势很不稳定,很多大陆,尤其是上海的资本家和资金涌向香港,从而推动了香港电影业的快速发展。

上海电影人几次南迁香港,继续了自己的电影事业和电影理想,香港电影业吸收了丰富的上海电影技术、电影经验,上海影人把成熟多元的电影艺术成果带到了香港。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电影大亨在香港重新运行他们的公司,像邵氏与国泰等,一时间上海吴侬软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香港电影片场。因此,香港电影在1950年后蓬勃发展,和上海电影资金、电影技术不无关系。南来的上海电影精英,和香港本地的电影人合作,使中国电影中心从上海转移到香港。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上海,香港电影经过许多次交流,碰撞,融合,从上海影都到香港电影王国,形成了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延续性。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上海成为许多香港影片中高频率出现的一个城市。有些香港导演,亲身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上海对香港文化的影响,有些自身从上海文化中受益,很自然抓住老上海题材大放异彩。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中出现的老上海怀旧热潮也不足奇。无论是导演许鞍华,关锦鹏或王家卫,他们拍摄上海题材总是那样的执著,他们延续着“大上海”的情怀,幻想着昔日的上海梦。无论是喜剧片、文艺片、警匪片,香港电影在其发展的道路上继承了20世纪前半期上海电影的文脉。

二、上海和香港文化特质的融合性

上海和香港,有共同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历史背景。上海,香港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开埠城市,香港“割让”为准殖民地,上海有“租界”的历史,都受到过殖民文化的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一个半殖民地和多元文化混杂的城市,涵盖了东西方文化,现代与传统文化的共存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开放的上海文化。香港也一直受到西方世界文化潮流的影响。香港文化的混杂和边缘化,与老上海惊人地相似,香港和老上海的殖民消费风气也非常接近,因此,当代香港影人在香港电影中不断重现“老上海”图像:声光化电,时髦的服装,做梦的战场,冒险家的乐园,浪漫的爱情传奇,诡秘的个人发家史等,昔日的繁华梦暗合了港人的愿景。如关锦鹏电影中选择的女性形象,女主角无论是红玫瑰、白玫瑰,或王琦瑶、阮玲玉,都属于老上海典型的风情万种的现代女性。许鞍华电影借张爱玲文字,拍老上海韵致,张爱玲的女主角,主要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种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糅合,符合香港人自身的感受。

上海和香港,也共同植根于大都会的都市文化。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和今天的香港都是国际化大都市,都是沿海开放城市,当香港电影人在寻找一个城市做比较时,自然投射到气息相通的老上海。对作为缺乏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的香港来说,似乎只能从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的国际地位看到自己的影子,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老上海可以说是香港城市文化的一个间接反映。上海文化的几次南迁给香港文化带来了艺术经验,上海文化逐渐扎根香港并主导与影响着香港文化,引领着香港时尚,这自然影响到香港电影的题材选择,老上海的文化景观,在香港电影中不断重现。如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体现了老上海的文化遗韵和现代香港生活互相渗透,《阿飞正传》中的大批上海人到港定居生活,使上海文化在香港盛放。

上一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就业岗位关系问题之探... 下一篇:浅议中西电影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