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中可转让信用证与对背信用证的比较

时间:2022-06-18 06:45:08

国际结算中可转让信用证与对背信用证的比较

根据《UCP500》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可转让信用证(Transferable Letter of Credit)是指信用证的受益人可以要求授权付款、承担延期付款责任、承兑或议付的银行,或当信用证是自由议付时,可以要求信用证别授权的转让行,将信用证全部或部分金额一次转让或更多其他受益人使用的信用证。对背信用证(Back-to-Back Letter of Credit)又称转开信用证,是指出口商(一般为中间商)收到国外开证行开来的信用证后,要求原通知行或其他银行以原证为基础,另开一张内容相近于原证的新证给另一受益人,由于第二张信用证(新证)以第一张信用证(原证)为保证和基础,所以称为对背信用证。

转让信用证与对背信用证通常用于中间上在实际买主和实际供货商之间的转手交易。两种信用证的形式上, 都是由中间商在进口商申请开来的原信用证基础上通过新开证行向实际供货人开立, 都同各自原证一起共同完成一笔业务在三个交易商(进口商、中间商和实际供货人) 之间两次连续交易的结算。因此, 不管是从涉及两种信用证的当事人来看,还是在信用证的内容上来看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加之这两种信用证所涉及的环节、程序比一般信用证复杂得多,所以在实务中时常被混淆。而实际上,可转让信用证和对背信用证从业务流程和本身性质上都有区别。只有了解了两者的区别后,才能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进行正确的选择和使用。

一、业务流程的不同

1.可转让信用证。首先第一受益人(中间商)与进口商签定贸易合同;接着进口商申请开立可转让信用证;开证行开出可转让信用证;转让行通知信用证给第一受益人;第一受益人申请转让信用证;转让行向第二受益人作转让通知(开立新证);通知可转让信用证;此时第二受益人发货;第二受益人向通知行交单;向转让行寄单;转让行付款;转让行通知第一受益人换单证;第一受益人换发票和汇票,转让行向第一受益人支付发票或汇票差额(议付);转让行向开证行寄单索汇;开证行审单偿付;开证行通知进口商赎单;进口商付款赎单;最后进口商提货。

2.对背信用证。对背信用证是以议付方式且原证通知行、议付行及对背证开证行为同一家银行,对背证通知行、议付行为同一家银行来进行介绍。其中,中间商既是原证基础的贸易合同下的出口方,又是对背证下买卖合同的进口方。

对背信用证业务程序的第一步是进口商申请开立不可转让信用证;接着进口方银行开证(原证);原证通知;原证受益人(中间商)申请开立信用证(对背证);原证通知行开立对背证;对背证通知;对背证受益人(实际供货商)发货;实际供货者交单申请议付;对背证议付行议付;对背证议付行寄单索汇;对背证开证行审单偿付;对背证开证行通知中间商单到;中间商重新发货(是指在货权句为记名抬头的情况下,中间商要先收货再办理发货,如果货物单据是空白抬头,实际供货者可直接将货物发往中间商指定目的地,即进口商所在地);换单据议付;原证通知行(对背证开证行)支付汇票差额;向原开证行寄单索汇;原开证行审单偿付;原开证行通知进口商赎单;进口商付款赎单。

二、信用证形式上的不同

1.从信用证数量和当事人来看。可转让信用证只有一张信用证,一个开证申请人和一个开证行。开证行在开出信用证后应同时对第一受益人和第二受益人负责,并且开证行只有在可转让的授权下才能转让,反之则不得转让。根据《UCP500》第四十八条B款规定:可转让信用证必须注明“可转让”,而且只能使用“Transferable”一词,诸如“可分割(Divisible)”、“可分开(Fractionable)”、“可过户(Assignable)”、“可转移(Transmissible)”这类词语,不能使信用证成为可转让,即使有记载,也视为不可转让信用证。

对背信用证涉及两张信用证,两个开证申请人,两个开证行和第一、第二受益人,并且原证的受益人即为新证的开证申请人。两张信用证彼此是独立存在的,两家开证行分别各自的受益人负责。同时,对背信用证可在任何情况下,只要银行同意,都可以一证为基础,开出另一张信用证。

2.从信用证的内容来看。可转让信用证在转让时,除了允许修改的项目外,其他条款均应与原证完全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受益人在转让信用证时,除信用证金额、单价、到期日、最后交单日、装运期可以减少或缩短,投保的保险金额比例可以增加外,其他项目只能按原证条款转让。

对背信用证中第二证(新证)的内容并不受第一证(原证)内容的约束,尤其是可以不出现原证申请人的名称。通常,为了便于对背信用的受益人在规定期限内交来要求的单据后,中间商能在原证期限内更换发票,利用交来的其他单据实现原证受益人的权利,对背证(新证)的条款与原证可有变动,具体表现在:①原证的开证申请人是进口商,新证的开证申请人是原证受益人(中间商);②原证的开证行是进口地的一家银行,新证的开证行是出口地的通知行或者其他银行;③原证的受益人是中间商,新证的受益人是实际供货人;④新证相比较原证,金额单价减少,装运起缩短。

三、性质上的不同

1.从付款的性质来看。因为可转让信用证的开证行同时要对第一、第二受益人负责,所以只有一次交单付款。对背信用证中两证的开证行分别各自独立对其受益人负责,因此有两次独立的交单和付款。另外,对背信用证受益人与其原证受益人得到的是不同开证行的付款保证,所以所处的地位和拥有的安全性、保障性是不一样的。

2.从中间银行承担的风险来看。可转让信用证的转让行由于不承担付款责任,因此面临的风险小。对背信用证新证的开证行承担的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大。如果中间商违约,新证的受益人有能提交出合格的单据,新证的开证行将很难从原证开证行那里得到索偿。

3.从对实际供货商的保障来看。可转让信用证对实际供货商,即第二受益人的保障性不够充分。而对背信用证的实际供货商是新证的直接受益人,并且独立与原证,所以对供货商的保障比较充分。

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具体选择哪一种信用证来作为结算的方式,需要根据各方当事人所承担的风险,进口商、中间商、实际供货商的资信及业务往来程度,甚至是偏好等来选择最适合于该笔业务的信用证种类。

上一篇: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战略研究 下一篇:试论我国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