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多媒体的魅力 破解语文教学难点

时间:2022-06-18 06:34:02

展示多媒体的魅力 破解语文教学难点

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可以将课堂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中解脱出来,将那些学生平常无法直接看到或平时经常看到但观察得不够细致的事物和现象,借助形式多样的媒介,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等课堂基本要素立体展现,充分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最大化地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无形之中降低课文难度,顺利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一、实物展示,在直面观察中获取深层感知

青少年感知事物主要是借助直观形象。事物性说明文教学,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认识事物中获取知识。要想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原理,通过课件、实物等资料展示,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启发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化石、石器、文物等实物,或运用图表、照片、挂图等象征性直观教具,或利用幻灯片等现代科技,或组织实地参观、课堂现场展示等直观活动,给学生形象的直观感受和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如教学《黄山奇松》,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没有登过黄山,对黄山的秀美无从领略。虽然课本中告之黄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有四绝,有三大名松。但松是怎样的“奇”,学生并不能真实感知。若老师借助照片或幻灯机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现黄山松的形状,学生结合课本对黄山三大名松的介绍以及它们奇特的姿态描写,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能真切地感受黄山松的“奇”。再指导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黄山及三大名松的资料,定会让学生加深印象,激发爱黄山、爱大自然、爱祖国的真情实感。《故宫博物院》对故宫的养生殿、金銮殿等建筑作了介绍,学生大多没去过,抽象的文字又难以让他们深化印象,而通过展示实景图片,就可以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从而更好地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说明的。再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若将赵州桥的图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说明赵州桥的特征,再体会课文中的“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二句中“两肩”、“各”、“几乎”等词的准确性,很显然比起只让学生想象更容易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入,记忆更持久,而且,还可以避免课堂上出现气氛沉闷的现象。

二、动画演示,在摸拟探究中化解理解难题

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又比较抽象难懂,单凭教师用语言文字去讲解,即费口舌又费时间,而且学生听起来也是“如坐雾里”,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如果通过计算机逼真形象的模拟演示,就可以让学生轻松理解事物本质,顺利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如《斑羚飞渡》一文最激动人心的一幕――老斑羚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二次起跳的“垫板”。老斑羚牺牲自己解救小斑羚的精神是文章的关键情节。通过制作动画课件,演示斑羚飞渡场景,再配以小斑羚顺利飞渡到彼岸后失去亲人的痛苦叫声和老斑羚摔入谷底的哀叫声,让学生如临其境,惋惜不已,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自然而然地跃然纸上,深入学生的心中。又如,《詹天佑》“人字形”铁路的运行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动画把青龙桥陡峭的坡势展示出来,学生很轻松地就明白了“人字形”设计的原因;再动画演示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状态,根本无须教师多讲,学生就对“人字形”线路的奥秘融会贯通,对詹天佑聪明才智的由衷赞叹和敬佩之情由然而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用物理课中所学的折射和反射知识,演示“海市蜃楼”景观。

三、影像播放,在音像欣赏中再现丰富情感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提供图片、视频、声音等媒介,将无声的课本语言经过综合处理,立体呈现声音、人物、文字等,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如教学《纪念白求恩》,可以事先利用休息时间安排学生观看电影《白求恩》,感受白求恩大夫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七根火柴》教学,可以展示电影《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场景片段,通过声光色把遥远的历史拉近,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实物图画,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化解课文重难点。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可以播放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的录像片,让学生在边看、边听、边领略中进入学习的佳境,由直观形象转入对文字描绘的探究,从而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教学《安塞腰鼓》,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让学生在黄土高原上人们忘情地表演场面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与品味。《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等写景抒情类的课文,更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画境,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情景演绎,在角色扮演中展示人物形象

在小说教学和部分叙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表演,把课堂当剧场,让学生当演员,通过表演展示人物形象,在即兴演出中突破课文难点。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情景剧的表演既不需要大而全,也不需要表演者演得惟妙惟肖,可以围绕文章中的某一段话、某一个场景,甚至针对某一个难点句子或难点词语的理解组织表演。一组学生表演,其他学习可以对表演者进行争论、评说。争论、评说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理解的过程。如《孔乙己》可以围绕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即兴表演,凸显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范进中举》中为范进治疯前“卷一卷”,打完第一嘴巴后“手颤”、“懊恼”,在归去的路上“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等着力刻画胡屠户形象的关键情景也可以即兴表演,演绎人物神态,展示人物形象。紧扣“攥”“舒”“缩”“揣”等词进行表演,更可以细致入微地表现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又假意推让的心理状态。

上一篇:语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浅谈生物课堂中的“活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