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评价探讨

时间:2022-06-18 02:25:46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评价探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现代企业规模在不断增大的同时面临的竞争和风险也逐渐加大,这是因为企业发展规模越大,功能越强,分工越细,协作越多,管理效率越低。从震惊社会的银广夏案、东方电子案等可以看出这些会计造假是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后果之一,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传递、监督决策等各个方面,是企业管理者的好帮手,它有助于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实施内部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及防范经营风险,因而现代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要严格规范自身管理行为,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

国内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内部控制理论和体系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但总体看距离标准的内控制度建立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国外,以COSO委员会在1992年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最为权威,2004年9月COSO正式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一整体框架》,该报告代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以风险为导向。目前,COSO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它对我们研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评价带来很多启示,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在国内,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如何有效协调利用内部资源及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两项重要问题,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能够高层次水平上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做到产权关系明确、治理结构严谨、责权关系对等及制约机制健全,企业为保障稳定经营,把解决思路重点放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上,但是多数企业照搬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的做法,缺乏对企业所在社会环境和自身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使得照搬的国外做法不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导致内部控制效率低下,因而研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其评价意义深远。

一、设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路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提升国内企业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还可以保护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企业若想在瞬息万变的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地位,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应遵从几项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手段,其在进行体系构建时:首先,应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即其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其次,要保证其全面性,即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在控制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出现漏洞。最后,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力,企业各个岗位设置及权责分工应当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能的部门及人员有较好的独立性。

(二)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控制度执行力的保障,企业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首先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披露制度,即要求企业披露企业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和财务状况显著影响等信息。根据以往学者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有效性来看,多数企业自愿披露动力不足、隐瞒不利消息,使得披露流于形式,因而为提高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能力,企业无论上市与否,都应该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披露制度,这样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把握相关信息,并进行投资决策。其次,企业要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即要求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三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能够有效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康运作。例如,建立审计委员会,强化外部评价和监控制度,对内部控制制度运作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若公司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各方的权利得到制衡,就可以强化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履职能力,这些人员可以承担审计委员会的会务组织、议案提交、会务协调和决议督办、跟踪反馈等工作,并向股东大会的报告。

(三)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通俗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比较繁琐的流程体制,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效组合,而环节较多,必然会影响各执行环节人员的协作效率,因此需要将内部控制制度在规范的语言问题的表述的基础上,将流程图形化。流程图采用的图形和符号比较简易、直观,主线流程图应以控制流程为主线,自始至终绘制,并涉及分支流程走向,并且在图中重点突出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并显示各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这样便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更加通俗易懂,每个部门的职员可以清晰明白自己的本职工作及如何协调其他部门共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如在“现金控制系统流程图说明”中,第一个控制点“审批”,控制目标为“保证现金收付真实、合法,并按照授权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为“授权办理现金收支业务;经办人员在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上签章、部门负责人审核该凭证并签章批准”,这样企业员工可以很清楚自己的职责,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文图并茂,相得益彰。

(四)在认识上,不能绝对的认为内部控制体系是万能的

理论上,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性,因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企业在发展初期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只有当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上,即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收益大于成本时,才是需要的。再者,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以及处在不同管理水平上的企业,若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其在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上必然存在差异,这是使用社会环境、行业环境和自身企业特点的表现,若所有企业是一种模式,往往是不成功的。最后,要认识到,即使设计了比较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能够更好的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果,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夕阳产业如何扭亏为盈,因而不能把改变企业经营状况不善现状的解决措施完全押注在内部控制体系上。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固然重要,但只有要对其进行合理评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适应环境变化,为企业战略运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如若不然,企业则不能对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修正,也就不可能为企业员工提供进行自我改进的发展方向。

(一)管理层要重视内部控制评价

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进行评价是一件耗费人力、财力的事情,多数的企业都致力于建设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忽视了内部控制评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从国家层面来讲,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规范,企业的员工不知道要怎样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的用途也认识不清;从企业层面来讲,内部控制评价的评价者多不具备评价资格和技术,应该如何评价,使用什么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时什么样的,都不是很清楚,最终的评价结果也不具备高度的可信性,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也就失去意义。但是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内部控制的评价,运用运行反馈意见找出所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无论企业是按照COSO报告的五要素去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还是按照自身的业务层级进行评价,自我评价的最终目的都是成为自主内部控制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使得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使其为企业管理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和执行方法确立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确立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第一步,要进行筛选,通过对企业高级管理层和各个业务单元控制主体的业务控制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后,会形成许多指标,这些指标杂乱、没有层次,不突出重点,因此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筛选、分类、权重设计。第二步,要进行验证和整合,即如何确定所选择的指标没有遗漏、分类是否合理、权重的安排上是否体现了重点控制的原则,这就需要将被选中的指标进行一一对比,对存在重复和矛盾之处的指标加以有选择的淘汰和修正,然后通过专家调查、打分的形式进行验证,如评价指标的设计人员将筛选后的指标由专家指正是否有遗漏,然后对其重要性进行打分,作为衡量权重是否合理的依据。此外,内部控制评价如何有效执行,还依赖于执行手段,从国外经验来看,内部控制评价调查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将对要调查、了解的控制系统及控制点,在评价指标范围内,设计要调查的具体问题条款。每项条款设计相应的分值和评分标准,以调查表总分100分得形式,由相关调查单位的权利制衡单位进行评分测定,并最终汇总,形成企业的自我内部控制评价测定。

三、结论

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企业形成提高管理及经理效率,应变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笔者建议从中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应遵从的基本原则、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通俗性及在认识上,不能绝对的认为内部控制体系是万能的四个角度展开。在企业设计内部控制体系时,对其进行自我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因而领导层要重视,并选择合理的指标和执行手段进行自我评价,使其能够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刘静,李竹梅,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2]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年第1期

[3]轩诗成,浅析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山西煤炭科技,2008年第2期

(作者单位: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生活后勤服务分公司)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联动机制探究 下一篇:关于强化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