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兑仓角度研究供应链金融

时间:2022-09-03 04:40:50

从保兑仓角度研究供应链金融

摘要: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新型金融产品,也是促进物流企业服务升级、提升供应链整体价值的重要工具,在业界和学术界日益引起重视。本文从保兑仓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运作机理、供应链整体的收益以及银行的运作决策;并从不同参与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关键词:保兑仓供应链金融银行利率

一、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基于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条,通过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效监控,实现资金流和物流封闭运行,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灵活提供流贷、信用证、保理等金融产品,并以贸易自偿性资金回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金融服务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分类

供应链金融包括三种业务模式:存货类产品、预付类产品和应收类产品。其中,存货类产品有动产质押、仓单质押;预付类产品有先票/款后货、保兑仓、未来货权质押;应收类产品有应收账款融资、保理。

三、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1、对银行的意义

1)供应链金融业务开拓了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所在是利差,利差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较大。当中央银行收紧信贷,主导整体经济脱离通胀时,虽然贷款利息会相应上升,但存款业务成本也会增大,同时信贷的收紧使银行的放贷条件受到重大影响,尤其是一些大额长期的贷款受到限制,波及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而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形式,不仅会稳定信贷业务的利润,整个供应链金融服务链还可以带来一些中间业务收入。供应链金融作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主要由以下几点决定:

第一,供应链金融为银行带来低成本存款。当银行融资牵涉到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时,无论是应收账款保理还是租赁保理,都要求核心企业把收款账户开在提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买方偿还现金,则核心企业在银行的账户收到现金,直接增加存款,如果买方用票据进行支付,那么核心企业取得汇票后最常见的办法是向银行申请贴现,同样会增加核心企业账户的现金流入。如果商业银行对买方企业营销到位,那么买方也会在银行开立自己的收款账户,这对银行来讲又是一笔低成本的存款。

第二,供应链融资的周期短、频率高、手续费收入多。中小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对银行放款的要求一般是速度快、次数多、额度小,基本都会涉及商业汇票。而对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而言,手续费是以金额为基础按次数收取的。那么在承兑金额固定的情况下,开票次数越多对银行越有利。中小企业对供应链融资的需求恰好满足了次数多周期短的条件,相对而言就会带来更多的手续费收入。

第三,供应链金融的完善给银行带来多元化收入。供应链金融不仅仅限制在提供供应链信贷业务,而是构建的整个服务链。因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是银行为企业量身打造的服务,银行就可以深入的对企业开展财务咨询等服务,收取相关费用。同时供应链金融中涉及到动产的业务会使银行和仓储企业或保险公司产生合作关系,仓储企业和保险公司由银行指定,费用由借款人承担,那么仓储企业和保险公司可以将利润分与银行。

2)供应链金融业务能有效的巩固银企关系、强化交叉销售

核心企业资信良好,作为银行的既定客户,大部分供应链金融营销都是从核心企业开始的。供应链金融使得与核心企业有交易关系的企业成为营销对象,并且更容易取得成功。这种借助客户关系管理来发现客户的更深层次需求,进一步通过满足客户对不同业务的需求来吸引更多客户的营销方式被称为交叉销售。银行在业务开展中逐步了解核心企业的融资需求,掌握不同客户的供应链模式、参与对象、结算方式等具体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资金管理方案。同时,以核心企业为筹码,银行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营销,多数企业也会因为融资、资金往来的便利而选择这家银行开设账户,这就达到了交叉销售的目的。

3)供应链金融业务能降低银行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使银行降低信用风险。开展信贷业务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造成不良资产出现的原因,大量堆积的信用风险甚至会造成流动性不足进而使银行破产,而对企业信用的考察一直是银行信贷管理中重要的一步。在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因为交易是真实存在并且被银行所了解的,那么这种信贷业务是具有自偿性和可控性的,其信用风险就会相对减小。同时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解决票据业务领域中的真实贸易背景问题。众所周知,商业票据的兑付是不需要提供交易背景的,即票据的无因性,复杂的背书过程使得考察票据的贸易背景也成为耗时又无果的过程,这使得银行在票据业务中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银行熟悉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并掌控它们的资金,了解其中的贸易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都会被缩小化。

2、对核心企业的意义

从表面上来看,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了融资的方便,貌似对核心企业没有什么直接作用。但正是这种为其相关企业提供的服务间接地提升了核心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使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原材料的供应决定着核心企业的成本和生产效率,而核心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往往倚仗其规模优势对中小供应商进行利润压榨,具体表现如账款延期支付等。这种供应商弱势的情况不能长期持续,否则一旦供应商出现资金危机而撤出,整条供应链就会断裂。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不增加核心企业财务成本的前提下解决了供应商资金问题,一方面核心企业可以延期支付货款,另一方面供应商又可以拿到资金有保障的进行生产,这解决了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的矛盾,使核心企业能以比竞争对手更高效的速度来组织生产。

经销商决定着核心企业的产品销售,如果销售渠道不通畅,核心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就不具有竞争力。所以银行给核心企业的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可以帮助核心企业优化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经销商,稳固他们之间的关系。以一些大型的手机生产厂商为例,比如诺基亚,如果诺基亚希望扩大它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就需要更多的大型分销商,并且期望这些分销商能提供充足的资金来购入诺基亚手机进行销售。但是对于分销商而言,自身资本很少,不可能一下掏出足够资金交给诺基亚,诺基亚又不愿意将账期延长,这就造成了一个货款资金瓶颈。银行的介入解决了这个问题,银行向分销商融资用于手机采购,这样诺基亚也及时回笼了货款。这是核心企业扩大其销售,减少其财务费用的典型例子。

3、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意义

供应链金融业务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最大的作用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规模上处于弱势的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资金一般都表现在原材料、库存等动产方面,没有大量固定资产用作抵押,其信用又不足以让银行放出纯信用贷款,如果用核心企业作为担保又免不了担保费用,当然一般情况下核心企业也不愿意配合。所以基于上下游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实质,银行愿意为与核心企业交易关系持久密切的中小企业提供以动产为保障的贷款,这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来说是绝对利好,既降低了融资成本,又提升了融资额度,改善财务状况使得企业经营规模得以扩大。

四、保兑仓模式的融资运作

保兑仓(即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保兑仓模式中,供应链上游厂商是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交易中占有优势地位;下游购买商是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它们的资产实力和信用等级都较低,融资能力弱。金融机构基于供应链贸易借助核心供应商的信用向下游购买商提供融资服务。保兑仓模式通常被中小生产制造企业用于向大型原料供应商订货、以及核心制造企业扩大经销商销售规模中。此处,我们考虑一个由金融机构、供应商和经销商(融资企业)构成的简单供应链的单周期模型。重点考虑可定量化的需求波动风险和违约风险,探讨银行的融资利率决策。

1、模型假设和描述

模型假设

1)经销商按需求订货,不保留库存;

2)回购风险完全由供应商承担,回购产品对供应商单位残值小于供应商提供的批发价格,销售数量低于期初协议订购数量一定程度时,供应商将拒绝回购;

3)因回购风险完全由供应商承担,银行考虑的主要信用风险为供应商的违约;

4)质物有流动性风险并事先己知,即发生违约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将质物变现获得的收益小于质物的市场价值;

5)只考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不考虑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他风险;

6)金融机构是追求风险中性的投资者。

2、变量描述

L0――期初融资量;

L1――金融机构期末收益;

B――融资企业自有资金

r――融资利率

p――经销商的零售价格,是一个外生变量,由市场决定;

c――供应商单位生产成本;

gr――经销商缺货而导致的商誉单位惩罚成本;

gs――由于经销商缺货而导致的供应商商誉单位惩罚成本;

w――供应商提供的批发价格;

v――回购产品的单位残值(v<w);

Q――经销商的订购数量;

D――经销商面临的随机需求.

设D的分布函数为F(・),密度函数f(・),满足条件:F是可微的和严格增加的且F(0)=0.令F=1-F(x)且u=E(D)即期望需求。

L(D)――期末期望产品剩余数量,L(D)= E(Q-D)+=Q-S(Q)

I(D)――期末期望缺货数量,I(D)= E(D-Q)+=u-S(Q)

3、考虑回购违约风险的供应链收益

金融机构向融资企业提供贷款进行贷款利率决策时,需要考虑供应商的回购能力,即供应商的违约风险。

设Z为金融机构面临违约风险的市场需求临界点,当市场需求D>Z时,表示金融机构可以获得期望收益;相反,当D≤Z时,供应商将违约,拒绝回购剩余产品,金融机构将面临供应商违约带来的损失。

表示金融机构的期望利润,可表示为:

上式中,供应商不违约情况下金融机构的收益为L0・r;P{D≤Z}; 表示金融机构面临供应商违约的概率,即期望销售量小于订货量Q时,期望产品剩余数量E(Q-D)+的损失由金融机构承担,产品的处理残值为v.则银行损失为(w-v)・E(Q-D)+。

表示供应商期望利润,供应商期望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缺货机会成本-(回购成本-回购收入)。当Z<D<Q时,供应商对剩余产品进行回购;当D≤Z≤Q时,供应商拒绝对剩余产品进行回购。

上式表示,当订货量Q不能满足期望需求E(D)时的缺货量为E(D-Q)+,产生单位缺货损失gs;当订货量Q大于期望需求时的库存量为E(Q-D)+,在P{D>Z}的概率下处理存货的单位损失为(w-v)。在P{D≤Z}的概率下损失为0,即此部分损失由银行承担。

金融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不依赖于金融机构利率r和批发价格w,而只依赖于订购量Q。这说明融资企业的订购量Q决定总供应链的利润,而银行利率r和供应商的批发价格w决定总供应链的利润在银行、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分配。

4、考虑违约风险的银行融资利率模型

保兑仓模式下,供应商承诺回购,银行的信用风险控制重点主要是针对核心供应厂商,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供应商违约的情况。假定金融机构是追求风险中性的投资者,其对不同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是无差异的。基于竞争性信贷市场这一重要假设,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服务将满足:期末期望收益与资本市场的平均投资回报相等。

上式的含义是:左边是银行放贷的期望利润,具体参见(1)式,右边是同样的贷款在市场上得到的无风险回报率,两者相等,从中即可求出r,由此可知r是rf,w,Q的函数。

考虑供应商的违约情况。假定合约期末,当经销商订货量严重不足,低于购销协议数量一定程度时,供应商将选择违约。φ为设定百分比,供应商拒绝回购剩余产品,银行将承担对未能销售货物处置带来的损失。

(6)

其中L 0=wQ-B,

显然,r随rf增加而增加,随L0增加而减小。

φ表示保兑仓模式下供应商回购违约概率,反映企业信用。

分析(6)式可以看出,银行在制定利率决策时,除参考市场平均收益率rf外,还应当结合销售协议数量Q、产品的单价w和处理残值v。当购买产品贷款量较大时,可以适当降低贷款利率;银行还应关注产品类别,对于残值远小于市场价格或者价格下跌较快的产品,应当提高贷款利率。φ反映了供应商违约的可能性,违约概率可以结合供应商的历史交易信用记录进行评估后得出,当φ 较大时,r也较大。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上一篇:统一监管更适合混业经营吗 下一篇:噪声交易者生存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