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情景生活化的探索

时间:2022-06-18 12:53:21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情景生活化的探索

摘 要:教师必须在教学形式上接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知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教学情景;生动有趣;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26-01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结构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形式上接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知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下面仅就数学教学情景生活化谈一下自己的探索。

一、创设生活画面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让学生真切地置身于生活场景之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学校旁边的书店最近生意不是很好,老板整天愁眉苦脸的,为什么呢?同学们刚刚开学,生意怎么会冷淡,请同学们帮助分析:

生1:我想可能是书店经常不善,导致生意不好。

生2:我想可能是书店里的书不适合同学们的口味,大家没有兴趣,所以就不去购买。

生3:我想也许是价格太高了,同学们宁愿多走些路,到别的书店去买了。……

学生分析了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老师很满意。那么,老师就请大家来统计一下,你们最喜欢看什么书。根据你们统计的结果,向书店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就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探究问题的热情,使学生从数学小课堂走入生活的大空间。又如在教学“有多重”这一节实践活动课时,我利用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下星期,学校准备安排小朋友去春游,在游乐园的划船入口处,有这样一则“游船启事”:每条船载重不超过200千克。然后逐步提问:谁知道这则启事是什么意思?要玩这个项目必须知道什么?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怎样才能很快知道自己的体重呢?通过一组问题,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把学生引入活动主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了具体的情境,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

二、创设生活体验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去配置生活原型,但有些问题在课堂中不能真实展现,却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如:在教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我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商人,模拟的经营。教学第一步,告诉学生经商要有资本,首先要积累资金,现有一批积压货物处理:

1、帽子原价20元,现价是原价的50%,现价是多少元?

2、围巾原价15元,比现价高50%,现价是多少?

3、手套原价20元,打六折出售,可卖多少元?

4、篮球原价30元,比原价减少40%卖出,可卖多少元?

算出四种物品变卖后共有多少钱?(50元),将这50元作为个人积累的资金。

教学第二步:用这五十元作资本,到批发市场去:

鲜花每支1.2元(购买50支以上,才可以批发)

苹果每千克1.6元(购买50千克以上才可批发)

西瓜每千克1元(购买60千克以上才可批发)

50元可以买什么?(学生积极主动地计算,发现什么也不能买)怎么办?大多数学生想到合伙经营,自由组合,四人一组,总资金就有200元。

教学第三步:选择投资

师出示:鲜花时间:五月的一天;天气:阴;进价:每支1.2元;选择:1、买50支 2、买100支

学生积极热烈地讨论后有的选1,有的选2。接着出示结果:进货后,第三天是母亲节,鲜花以高出进价的50%全部售出。选2的同学激动、兴奋,选1的同学后悔莫及。后又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批发苹果、西瓜。每一次选择,学生都十分慎重。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通过这次模拟经营,还体验了一个商人的苦与乐,知道了做生意有风险,要自负盈亏,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教师可以创设模拟买卖商品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作售货员和顾客开展购物活动,如一个学生拿2元钱买单价为1.4元的圆珠笔,售货员该如何找钱?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

总之,生活离不开数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本身知识的魅力得到了展现,又让学生利用生活实际,积极主动地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卢忠红.小学数学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案探究[J]. 数理化学习. 2014(07)

[2] 任引弟.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对策探究[J]. 新课程学习(上). 2015(01)

上一篇:用爱点亮学生的心 下一篇: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价值及其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