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大学英语测试中的问题

时间:2022-06-18 10:57:51

现行大学英语测试中的问题

摘要:大学英语考试是对推动我国外语教学、检测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很大作用,但是这项考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从大学英语考试自身所在的问题,以及人们对其误用出发,论述了当前大学英语测试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期望在语言测试方面提出一些拙见,并进一步指导外语教学。

关键词:大学英语测试;问题;建议

大学英语考试(简称为CET)是1987年9月由国家教委高教司主持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距今为止已有25年之久,对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并且CET已得到社会认可,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这项考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反对者、批判者也是大有人在。李岚清副总理在1996年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较多, 收效较低”的问题。这种状况与不合理的考试指挥棒无疑有因果关系,因为测试对教学有很强的反拨作用。韩宝成(2002)更是明确指出对四、六级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本研究旨在综述现行大学英语测试中的一些问题和缺陷,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期望在语言测试方面提出一些拙见,并进一步的指导语言教学活动。

一、大学英语考试自身存在的问题

CET从1987年开始实施,基本上仿照美国ETS的托福考试,属于结构主义类型的测试模式,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忽视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考试的设计理念本身存在问题,除此之外,大学英语考试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

1.为求信度牺牲效度。信度与效度是评判测试质量的两个重要标准。Bachman(1996)把信度定义为测试的一致性(consistency of measurement),也就是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效度指“ 指测试所考的,是否就是所要考的,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是考了目的所要考的”(李筱菊,2001:37)。《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这一教学目的也就规定了CET重点是考核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从而促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李炯英,2002)。然而,CET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注重领会性技能(receptive skills),忽视产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的考察。这种偏向在测试题型上的表现是以客观题为主,从而导致多项选择题的泛滥使用。这样方式虽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考试的信度,但是它是以牺牲效度为代价(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2004)。

2.题型的欠缺。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客观题得分所占比例达到75-85%,六级考试中客观题得分所占比例为75%,有部分学者认为客观题抽样覆盖面大,信度高,效度好等优点(杨惠中,1998),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牛强(2001)、李炯英(2002)认为现在考的是语言知识及语言形式的识别,没有考多少语言的运用和产出能力,这是题型所决定的,因为80%的题是客观多项选择题。测试专家Alderson曾表示:“有证据表明,参加多项选择考试的学生能够学习一些应试技巧使自己的分数提高许多(Alderson etal 2000:45);而另一位测试专家Hughes(2000)给多项选择列了六大弊端,包括不能正确识别学生英语能力等。在编写干扰项时由于找不到真实语料而生造词形、搭配词序等,这样的错误信息可能成为误导学习者的语言输人,使他们形成错误假设,妨碍以后的学习(戴曼纯,引自肖云南,罗晓英,2002)。

3.对考试分数的解释标准失当。四、六级考试没有制订具体的标准,只参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一方面,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因为四、六级考试不能有效测出《大纲》所规定的“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这样的“尺度”太过笼统模糊,不能称其为真正有效的测试标准(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2004),使得评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牛强,2001,张新元,2004)。

二、大学英语考试的误用

任何一个考试所能提供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而依靠某一个考试的结果所能做出的决定也是有限的(Alderson & Banerjee,2001)。大学英语考试本是一项教学考试,如果被用作教学考试以外的用途,或者其作用被夸大,就出现了误用的情况。大学英语考试的误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制度问题。不分地区、不分情况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这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牛强,2001;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2004)。科学合理的测试试题应该考虑到不同测试群体的实际水平,设计符合被试不同水平的测试(马丽雅,白静,2007)。

2.把四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凭证、教师教学的评估标准。这样不仅夸大CET的作用、增加教学任务,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动机等也都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3.将大学英语考试成绩作为社会用人标准。大学英语考试已经得到社会认可,目前已成为各级人事部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标准之一,但是一项教学考试本是用来评价教学的,“为各级用人部门选拔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不是它的初衷,也不是该考试可以炫耀的优点(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2004)。

三、产生的负面影响

由于大学英语考试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再加上人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误用,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必须要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些影响,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提出改革措施和建议。

1.大学英语考试对教学的影响。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有着很强的“反拨”作用,已俨然成为了教学和学习的“指挥棒”。自1987年推行四、六级考试以来,CET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后者受前者的影响越来越大,其突出影响就是加剧英语应试教学的倾向,各个学校为了追求通过率,影响教师正常教学活动(韩宝成,2002)。有一项访谈中发现,90%以上的高校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应试教学的现象(李炯英,2002)。

2.大学英语考试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学生为了通过CET,不得不搞“题海战术”,学习方法就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不注重单词的实际应用,这不仅违背了外语学习的语言输入规律,而且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2004)。更有的学校将大学英语考试证书和毕业证挂钩,导致学生情感焦虑、动机“不纯”(李炯英,2002)。

3.大学英语考试对高校英语教师发展的影响。教学为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而科研又进一步为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教学。然而长期以来,在四、六级统考的指挥棒下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思想压力大,科研受到很大影响(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2004)。

四、改进建议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所以英语测试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应当根据不同的问题作出不同的改进,完善语言测试,并进一步的促进教学活动。

1.改进题型。由于现行大学英语考试的效度不高,所以要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比例,强调考察语言运用能力。新增实用性、真实性并举的作文考试题型,并付诸实施,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牛强,2001;李炯英,2002;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2004)。

2.变强迫性考试为自愿考试,不将大学英语统考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

CET本身是为了测试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能等同于或者强加于别的用途,不能误用CET(李炯英,2002;牛强,2001)。

3.确定大学生英语能力标准,根据不同的能力标准设置不同等级的考试。现行的大学英语考试采取的是统考形式,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些地区是不公平的,我们不该采用大一统的方式测试全国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韩宝成,2002)。

4.水平测试与成绩测试相结合,加强水平测试。水平测试不同于成绩测试,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整体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史航,2002)。

参考文献

[1]Alderson,C.& Banerjee,J.,Language Testing and Assessment(Part I)[J].Language Teaching,1999(34):213-236.

[2]Alderson,J.Charles.C.& Wall,D.,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Bachman,L.F.& Palmer,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4]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6.

[5]韩宝成,高校学生英语能力测试改革势在必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10-411.

[6]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从一项调查看大学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17-23.

[7]李炯英,中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问题与思考――兼评国内外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2002(5):33-38.

[8]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9]马丽雅,白静,浅析国内英语测试研究现状――对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5年(1999年-2003年)的统计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33-36.

[10]牛强,现行高校英语测试中的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2):140-143.

[11]史航,英语语言测试的几点建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3):74-76.

[12]肖云南、罗晓英,关于英语测试的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2(4):294-299.

[13]杨惠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1998(3):27-31.

[14]张新元,大学英语测试质疑述评[J],外语界,2004(2):65-69.

上一篇:谈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下一篇: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真正得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