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浅谈

时间:2022-06-18 06:56:19

古代和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浅谈

摘要:雪景山水画技法在两宋时期达到鼎盛。元明清只是继承,并无新的发展。直到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的发展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绘画技法和语言。

关键词:雪景山水画技法;泼墨泼彩;冰雪山水画;雾凇冰雪画;吉林雾凇

人们喜欢雪景山水画是由于雪的洁白,含有高洁、心灵净化的寓意,令人倾心悦目,因此,它是历代画家都喜欢描绘的题材,晶莹、高雅,寄情于景,赋予了雪无限美好的想象。而且,水墨雪景山水画技法难度高,特别受到历代画家们的喜爱和推崇。

“国画最早提出来的要求就是取象。国画就是‘形’、‘色’两个字,一开始我们就要学会运用形色,因此第一个方式叫取象”[1]。在古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中,以六朝梁张僧繇雪山红树图的留白法及粉染山头法为最早,度物取象,形色兼具;唐代王维的《雪溪图》破墨法改单线平涂的画法为墨色有深浅层次的画法;五代南唐赵干江行初雪图的弹雪法是将白粉弹作小雪;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以绢色充当白雪;北宋宋徽宗赵佶《雪江归棹》的勾皴法边勾边皴;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的淡墨法等,都是大家熟知的常用雪景山水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毫无疑问,北宋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及成就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顶峰,单雪景寒林类山水画的成就而言其他时期就不可比”。[2]元明清只是继承,并无新的发展。元黄公望《九峰雪霁图》为九峰留白法画之;明吴伟灞桥风雪图留白已有光感;清王《溪山霁雪》贯通诸家技法绘成。

直到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绘画技法和语言。泼墨泼彩的张大千1965年创作了《瑞士雪山》,金色画纸做底,稍山皴,白粉染绘,有光感,半自动泼墨泼彩,以墨与彩泼出雪山,犹如海浪气势,山后侧似有万年冰河。具有强烈的视觉个性,令人叹为观止。站在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历史的角度,泼墨泼彩的雪景山水画技法前无古人开一代新画风。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自1960年开始研究雪景画,在技法上创造出“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法“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三无画法。在冰雪山水画技法中,采用“泼白法”,笔酣墨饱画出雪原一道道美丽的弧线;“雪皴法”,侧锋湿笔皴擦出冰雪的雪痕、冰碴;“滴白法”,倒锋流淌的冰凌;“重叠法”表现的一摞摞厚厚的冰雪是后一次压住前一次墨痕二分之一,重重叠叠摞起来的样式;“排笔法”,干笔皴擦的冰川;“光栅法”笔尖倒悬下压左右滚动的雪松。都成为了冰雪山水画的特有的绘画语言。于志学不仅开创出了新的雪景山水画技法,而且以此具象写实性冰雪绘画语言符号开拓出了南北极、珠峰等极寒地域的冰雪山水景观,成为寒带艺术的拓展者和先驱者。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研究,开创了独特的“泼雪法”、“点凇法”、“点式法”等雾凇冰雪画技法。如:陈侃大1983年创作的《吉林雾凇》[3]这幅画作,就是运用“泼雪法”、“点凇法”等新的绘画技法。典型地反映出了吉林雾凇的地域风情。在画面上,先采用“泼雪法”,用容器按照一定浓度配比调成的雪相泼在宣纸上。可以根据色度层层泼雪,丰富层次,用笔导向,变化色质,达到抽象中蕴涵具象的视觉形象。结合光色,营造出雪色朦胧样式,在色调上达至和谐效果。然后,应用“点凇法”,即点凇花,也就是点风中飞柳样式的雾凇凇花技法。即在泼雪打底色并用笔处理后,或干或湿间,以极快速的手法,笔尖瞬间点击纸面,撞击时溅出星形而成。在冬季雾凇出现的时候,松花江上沿江长堤,银枝玉柳,凇花似锦,而“以为丰年之兆”。在画面上,陈侃大“点凇法”极富力度,好似蜻蜓点水,上下跳跃,啵啵浅吻,充满张力,使得空中飞舞的雾凇花瓣水晶般镂空,化成星状的灵动,镶嵌花蕊闪钻般绽放,点点闪烁,风中飞柳,凇花纷纷,传达出了微风中的凇花晶莹璀璨的动感韵律,有似梦幻般绮丽,阳光照射着凇花美丽而绚烂。令人惊叹画家的神来之笔。观之心神荡漾,醉人心境。1985年被选入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的全国化工美摄书展并荣获金牌,引起极大轰动,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认定,被誉雾凇冰雪画。“开拓了中国画新的表现空间和新的绘画语言”。同时,他创造的印象雾凇冰雪画技法“点式法”,即点冰花,也就是点玉树琼枝样式的雾凇冰花技法。即采用光学原理,点状笔触,达到雾凇冰花透明、半透明光彩夺目的效果。点点水墨在宣纸上渗化,“纸面略带网状的粗糙感,使得柔性的毛笔在其表面通过时可留下难以言说的妙迹”,[4]淡墨轻点,细微层染,色光混合,熠熠生辉。“光的照射使得固有色在不同的条件和角度下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5]如:1971年创作的《醒》[3]这幅印象雾凇冰雪画,展示了冬天吉林松花江雾气交融的景象。江上雾气缭绕的水汽迷蒙,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江边簇簇草丛都结满了雾淞,在阳光的照射下炫丽盈盈呈现出玉树琼枝、剔透玲珑的景象。而且,在1976年创作的《云山浩气》[3]展示了半抽象雾凇冰雪画、1992年创作的《北疆风雪》[3]表现了现代抽象雾凇冰雪画等技法的样式,陈侃大完成了从具象、印象到抽象雾凇冰雪画技法的系统发展过程,不仅开创了雪景山水画技法的新意象,而且带给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不可估量!

纵观古代和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上自六朝梁张僧繇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雪景山水画两宋时期达到了鼎盛。其后的元明清,仅着力摹绘程序化,没有新的突破。旅居海外的张大千游历瑞士雪山后,以现代绘画语言诠释中国画的魅力,成功地将西方抽象与中国传统艺术交融,走向了世界画坛。国内的于志学和陈侃大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有称“黑龙江的于志学,吉林的陈侃大”;于志学的“冷文化”,陈侃大的“暖意境”;于志学的“冰”,陈侃大的“凇”,都创造出了新的雪景山水画技法,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画的雪景山水画技法的内涵和外延,填补了中国画历史的雪景山水画千年来的空白。研究古代和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不仅带给我们可供学习参考的范本,而且从中获得了新的艺术创造的启示,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已经呈现出了国际化、多元化美学的趋势。循着这个开放式的繁荣发展的轨迹,年轻画家们必将开创出更多的中国水墨雪景山水画新的技法,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中国水墨雪景山水的新的绘画语言。

参考文献:

[1] 陈绶祥.国画本质――在中国画研究院的演讲[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1):44.

[2] 程习鹏.北宋雪景山水画发展盛行的成因[J].美术界,2009(11):67.

[3] 王孟友.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11,18,36,30.

[4] 王作均.墨道“新论――兼论”实验水墨[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0:19.

[5] 汤剑炜.国画中光的因素[J].上海大学硕士论文,2007:4.

作者简介:周尤美(1990―),女,吉林人,设计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中级设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学。

上一篇: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中的文化渗入探索 下一篇: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