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润泽生命

时间:2022-06-18 05:31:36

文学润泽生命

2006年,怀揣着对教育的无限憧憬,刚刚毕业的我被分配到了沂蒙山区一所偏远的村小任教。学校地处郊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四周全是庄稼地。

村小的生活单纯而富有诗意。校园里有很多空地,闲着也是闲着,几个老师一合计,干脆把地整平,种上庄稼和蔬菜。就是在这里,我这个80后学会了打菜畦;学会了种蒜黄;知道了西红柿要堵头;知道了秋季的时候,要用绳子捆绑一下还没团结实的白菜。

下课了,可以领着学生拔拔杂草、浇浇菜地、探寻草虫部落里的秘密。师生们细心地侍弄这校园的土地,它们总是回馈给我们更多:豆角、茄子、白菜……一年四季基本不用到外面买菜。有时实在吃不了了,还要每位老师分一些回家吃。黄瓜、西红柿是根本用不着洗的,摘下来放在衣袖上一抹,便可直接往嘴里塞,那清爽的味道,多少年之后仍然记得。萝卜则是必须要洗的,刚拔的萝卜,就着刚从地下抽上来的水冲掉上面的泥便可吃。领导下来检查,但凡看到端茶倒水、摆水果,就板着脸说别浪费了,拔俩萝卜就行。校长一听,忙差我捡那细长好看的萝卜拔几个来,洗净了横着一切四半,摆上一盘。领导也顾不得斯文和吃萝卜后口中的异味,笑眯眯地拿起萝卜便吃。待吃得两三根后,再拿着一根,边吃边检查,边吃边喊好。

暑假归来,第一件事便是到王老师的地里去转一圈。那块地由于在最北边,与厕所接壤,很少有人过去。王老师看地荒着可惜,种了地瓜、花生和大豆。薅把花生、大豆点把火烧着吃自是连跟王老师说都不必。到王老师的地里转一转往往还有意外收获:放假前老师们早就观察好了,王老师的地里还有几棵野生的甜瓜和西瓜,放假前瓜还小舍不得摘,暑假一过,那瓜正好熟透……

最难熬的是放学后。放学铃一响,学生和老教师们都陆陆续续地走了,由于离家较远、路又不好走,我就只能住校。同时住在校园里的还有从附近村庄雇来护校看门的李大爷。李大爷是个虔诚的教徒,信仰基督教五十余年,颇具传奇色彩,八十多岁了眼不花耳不聋,口齿伶俐,声若洪钟。他一天学没上过,却能把几个版本的《圣经》从头读到尾,这一点让我非常惊讶,常拿了自己收藏的清末线装的《马太福音》与他看。

学校有电灯、电扇,但是没有电视,更不要提电脑。虽然有一本残缺不全的《马太福音》,但我也只是对线装书感兴趣。作业、备课白天早就弄完了,如何打发晚上的时间呢?幸好还有文学,还有书籍。那样闲适的环境,没有比读书、写作更适合的了。晚上在自己的本子上打好草稿,中午放学后饭也顾不得吃,骑着摩托车跨过一座长长的大桥到附近的县区找个网吧,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然后再投出去。半路上买几个包子草草了事,来回接近两个小时,正好不耽误上课。那时达到了我写作的一个高峰期,一周平均能写3篇。虽然初为人师、初出茅庐,却受到很多编辑的垂爱,竟然有文章陆陆续续在《山东教育》《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教育》等报刊发表。凭借着网络,我这个地处沂蒙山区的一个村小教师,竟然也能同全国各地的老师、编辑对话,从教育论坛里了解最前沿的教育资讯,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实践、反思和提升。

正如学校那片土地,我深爱着文学,文学也回馈我很多意外和惊喜。后来学校领导知道了我在写作方面有点小特长,又把我调到中心小学。当时的中心小学比学区先进不少,有些年轻老师甚至用上了笔记本电脑,办公室、教室里也有网线接口,网线一插就能上网,很方便。和同事熟络后,偶尔会借他们的电脑用一用。再到后来,经常借给我电脑的那个女同事成了我孩子的妈,那电脑也就自然而然地归到了我的名下。直到去年10月,那台笔记本才寿终正寝,光荣退休。累计用坏键盘4个,鼠标3个,敲出各类文章近500篇。

因为文学,我收获了爱情,收获着友谊,同时也收获着感动。曾有一个朗诵者,看到了我写的一篇文章并偶然间在网络上遇见了我,告诉我想读一读。公共语音室里,她天籁般的声音通过无线网络直抵我的内心深处,我闭着眼睛,感受着她用声音演绎的我的文字。读到一半多的时候,声音却戛然而止,她哽咽着说:对不起,我读不下去了……我不知道她年龄几何,我不知道她相貌如何,我甚至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那一刻,文字却将我们的灵魂拉得很近很近。

几年前,还是在村小教书的时候,接到一个外地陌生男子的电话,说在《教师博览》上面读到我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他,也正是从那篇文章中,他获悉了我的手每年冬季的时候都会得冻疮……怀着那份最初的感动,辗转数人终于联系上了我。他在电话中说:“胡老师,我告诉你一个治疗冻疮的偏方……”那一刻,真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一晃数年,陌生男子姓谁名谁家在何方早已忘却,那个电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流光的岁月里,与我一路偕行,温暖至今。

总有一些故事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模糊,总有一些故人会在流年的飞转中渐行渐远,也总会有一些泛黄的记忆、素朴的文字,穿透尘埃,给陌生的你我,最初的感动。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官中心小学 )

上一篇:小学蒙语文复式教学探讨 下一篇:让字典重归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