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6-18 02:24:24

问题式教学法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目的 探索分子生物学教学开展问题式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分子机理为基础,问题为导向,课堂讨论为核心,在讲授原核基因和真核基因转录过程、原核基因操乳糖操纵子调控机理、PCR技术的应用章节时,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穿插到理论教学中。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该班12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113份,问卷回收率92.6%。结果 97.4%的学生对问题式教学方式表示赞同;90.3%的学生认为该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86.7%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81.4%的学生认为课堂上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多。结论 问题式教学方式在分子生物学课堂上的应用受到了广大学生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问题式教学 教学改革

分子生物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它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基因的概念、复制、表达以及基因调控。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如果教师仍然使用满堂讲和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势必使课堂沉闷、乏味,并且大量占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究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面对抽象、复杂的大量知识点感到厌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整堂的讲述教师自己也感到疲乏,更重要的是学生被动倦怠的学习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缺乏整合,学习技巧和能力得不到提高等等。鉴于此,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大胆地对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讲述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案例,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广大学生自主、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的一种教学模式[1]。经典的问题式教学在中国国情下是难以实施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一直处于摸索阶段[2-3]。根据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适合中国国情的“问题式”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阅读教材,思考教师设定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引导和讲解,最终教师讲解巩固,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王荣等[4]利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在机械原理课堂上也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崔希福[5]将问题式教学方法应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非常有助于抵制和规避“原理”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不仅真正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吉敏丽[6]在宪法学教学中通过问题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并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及视野。因此,问题式教学方法在看似枯燥的原理课程上运用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2013级临床专业本科生122人作为研究对象,该年级学生2014-2015第一学期进行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

(二)研究方法

遵循鼓励学生思考为主要目的,以分子机理为基础,问题为导向,课堂讨论为核心,在讲授原核基因和真核基因转录过程、原核基因操乳糖操纵子调控机理、PCR技术的应用章节时,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穿插到理论教学中。针对不同章节将问题式教学分3次穿插到理论教学中。具体步骤如下:

1.基础理论讲授

教师将基因转录的发生原理、操纵子的结构以及PCR的原理讲解清楚,随后针对原核基因和真核基因转录过程的异同、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理以及根据PCR原理设计引物、模拟扩增产物并思考其应用等提出问题。

2.学生自我思考总结

根据提出的问题,给予学生20min时间进行阅读教材,思考总结,并整理回答问题的思路。

3.抽取学生回答问题

随机抽取或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回答。

4.教师总结分析

最后预留时间,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教学重点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反复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

(三)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问卷(见表1),在课程最后一节课对122名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

(四)数据分析

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和比例分析。

二、结果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该班12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113份,问卷回收率92.6%。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4%的学生对问题式教学方式表示赞同;90.3%的学生认为该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86.7%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81.4%的学生认为课堂上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多;96.5%的学生认为问题式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见图1)。

三、讨论

问题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是以“施人以渔而非施人以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与“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问题式教学更利于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本研究分析的结果,问题式教学在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进一步推广使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在课堂上设置问题后,课堂将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这种情景下,更愿意主动进行学习,并积极思考,对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作用显著。当学生们通过一定时间内的学习和思考后,整理好自己的思路进行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同学们会积极参与其中,认真思考,找到其回答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于自身思考的方式进行了极大的填补和激励,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和表达欲望的增强,课堂气氛也会在此回答问题的阶段达到高潮。

(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这对于是否能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在本课题中,设置了以PCR原理的应用来进行课堂分析和讨论,首先对PCR的原理以及引物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之后便提出问题,即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资料,网上下载的一个基因的序列和结构信息,让学生们分析该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数目,编码的氨基酸的个数,并手动设计两对分别扩增基因全长和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的引物,还要估测扩增产物的长度。这个问题的设置对之前讲授的基因的结构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对PCR的引物设计和应用进行了模拟实践,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意义非凡。

(三)增强教学的专业能力

问题式教学的运用课前教师要全面充分的备课,查阅大量的资料,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课堂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有深度和广度,能够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才能够使问题式教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否则就是徒有其表,难以得到学生的赞同。因此,问题式教学在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讯作者:李君

[参考文献]

[1]孙鲁宁,张海鹏,赵成海,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3):622-624.

[2]于波,王雅洁,李阳,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61-63.

[3]宋国杰,曾宪智,睢凤英,等.关于建立中国特色PBL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41-42.

[4]王荣,洪萍.问题式教学方法及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6):66-67.

[5]崔希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问题式”教学方法初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11(2):77-80.

[6]吉敏丽.“问题式”教学方法在高校宪法学教学中的目标定位[J],华章,2014,(14):170-171.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 湖北襄阳)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作业设计 下一篇: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反思与探索